齐砚舟走出信息中心,走廊的灯一闪一闪。他没停下,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把母亲视频的分析报告发给了周正海。刚发完,李薇从拐角快步走来,手里拿着平板。
“他们要开直播了。”她声音压低,“‘三位专家联名举报’,标题已经挂上热搜预备位。”
齐砚舟点头,眼神冷下来。“那就让他们播。”
李薇皱眉:“你打算怎么办?”
“我去找记者。”他说,“现在。”
二十分钟后,市一院新闻发布厅亮起灯光。健康频道的摄像机对准讲台,主持人坐在前排,身后大屏写着“医疗真相·公众对话”几个字。
齐砚舟走进来,白大褂领口敞着,听诊器挂在脖子上晃了一下。他坐下,没看提词卡,直接面对镜头。
“最近有人说我手术造假,拿病人做实验。”他开口,“也有人说我靠预演骗经费。今天我想说件事。”
台下记者立刻竖起录音笔。
“三个月前,有个心梗患者,搭桥手术时我调整了角度。”他顿了顿,“当时我把冠状动脉搭桥角度设为65度。如果按教科书上的70度,可能更稳妥。”
现场一片哗然。
有人快速敲键盘,有人抬头互看。一个戴眼镜的男记者猛地站起来,冲导播喊:“这条能上头条吗?齐医生承认失误了!”
齐砚舟不说话,只是低头喝了口水。
消息像炸开的火药桶,五分钟后,“齐砚舟亲口承认手术重大失误”出现在多个平台推送中。短视频配文写着:“终于认错了!”
弹幕开始刷屏。
“我就说他有问题!”
“等看他怎么解释。”
“这下跑不掉了。”
而就在第一条快讯发出第十秒,另一个直播间突然上线。封面是齐砚舟的侧脸,标题只有八个字:**“你看懂了吗?”**
李薇坐在镜头前,身后屏幕同步播放一段全息模拟影像。
“这是当天手术的完整记录。”她说,“大家看到的65度,并不是失误。”
画面切换,虚拟血管模型展开。红色血流线条在不同角度下变化。
“传统70度方案会导致血流阻力上升31%。”她指着数据,“远期堵塞风险增加47%。而65度是经过计算的最优解。”
弹幕停了一瞬。
接着翻转。
“所以他是故意说错的?”
“引蛇出洞?”
“太狠了……”
李薇继续放资料。第三方医学顾问的认证文件弹出,三位接受过该手术的患者被连线到场。他们站在自家客厅、办公室、公园长椅上,举起复查报告。
“我现在每天走八千步。”一位大叔笑着说,“医生救了我。”
观看人数三分钟突破两百万。热搜词条瞬间刷新。
#齐砚舟手术失误# 被挤下去,取而代之的是 #65度奇迹# 和 #谁在造谣医生#。
发布会现场,那个最先报道“失误”的记者还在打电话:“快删稿!全部下架!”
他挂掉电话转身,发现周围同行都盯着他。
“你连手术原理都不懂吧?”旁边女记者冷笑,“ct片能看明白吗就敢写黑幕?”
“我没有造谣,我只是引用……”
“引用谁?空壳公司?洗稿团队?”另一人打断,“你过去三年写了五篇‘医生致死案’,三个当事人后来上了康复节目,你还记得吗?”
记者脸色发白,手里的笔记本掉在地上。
没人弯腰帮他捡。
他往后退,撞到椅子,又被一人挡住去路。
“把来源交出来。”那人声音很轻,“背后是谁给的钱?”
“我不知道!都是匿名投稿……”
“那你收了多少?”有人掏出手机,“这里有转账记录,每月五千,连续八个月,备注‘热点维护费’。”
记者张嘴想辩,可没人再听。
门口传来骚动。几个正直媒体的记者围上来,语气越来越重。
“你毁了多少医生?”
“你知道有人因为这种报道自杀吗?”
“滚出去,别脏了这地方。”
推搡中,一瓶矿泉水砸在他肩上。水洒了一地,包也摔开了。一张纸飘出来,上面写着:
【洗稿报价单】
- 医疗事故类:每篇5000元
- 专家打脸类:8000元起
- 配图伪造服务:另加2000元
人群安静了一秒。
然后爆发出笑声。
记者蹲下去捡纸,手抖得厉害。没人扶他。他爬起来,踉跄着往外跑,背影歪斜。
发布厅内,灯光渐暗。
齐砚舟站起身,把听诊器从胸口绕过去,挂回脖颈。金属链轻轻响了一声。
“医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他对镜头说,“包括对它的诋毁。”
说完,他转身离开。脚步平稳,没有回头。
李薇在后台收到消息提示。她打开手机,是一条简讯:
“谢了,下次请喝咖啡。”
她嘴角动了动,把手机放回口袋,转头对助手说:“把刚才所有证据打包,发给卫健委和广电总局。”
助手点头跑开。
她坐回椅子,又点开直播回放。看到齐砚舟说出“65度”的那一刻,她暂停了画面。
他的表情很平静,但眼神极稳。
这不是反击,是设局。从他说出第一个字开始,结局就已经定了。
医院外,夜风卷起落叶。
齐砚舟走到停车场,手伸进裤兜摸车钥匙。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拿出来看了一眼。
未接来电:岑晚秋,三个 missed call。
他正要回拨,远处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过,车窗贴膜很深,看不清里面。
他站着没动,直到车拐弯消失。
手机还在响。
这次是短信。
他点开。
内容只有一句:
“花店的门没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