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申怀安,你让那些灾民去修路,不是在打朝廷的脸吗?
他们本来就是逃难来的,一口吃的都没有,你竟然还让他们去修路?
你让天下百姓怎么看待朝廷,还有那一千万两银子,你足足赚了三百万两。
你就是这么为朕办事的吗?”
皇上一说完,下面就有官员纷纷附和。
申怀安的这一举动,就连右相上官仁远及礼部、户部尚书都觉得不妥。
甚至还有官员在朝堂之上就开始骂了起来,说申怀安有负皇恩,让朝廷蒙羞。
有的还说要拿申怀安问罪,让他退还朝廷的银子。
申怀安看着朝堂之上的这些官员,有刑部的、吏部的,甚至还有礼部和户部的,还有督查院的和监查院的。
总之,三省六部的人都有,还有御史也参与其中,足有二十来人。
申怀安:“回陛下,臣有个不请之请。
臣想请刚才弹劾臣的官员一同陪臣去现场看看。
深入了解一下灾民所想,但愿他们可以解决灾民之所想。
如果他们回来还要弹劾臣,臣就认了。
到时臣不仅会退还银两,就算陛下要臣的脑袋,臣也绝无二话。”
申怀安这一说算是当朝立了军令状了,皇上稍愣了一下心想:
难道申怀安真有办法改变这些官员的想法?
如果这些官员回来还是要弹劾,难道朕真的要惩罚申怀安吗?
皇上:“申怀安,你可考虑清楚,如果朕一旦允准,你就再无退路了。”
申怀安突然跪下道:“陛下,臣一片忠心可昭日月。
现在臣为了赈灾和百姓同吃同住,现在却受到这么在的委屈,臣很是不甘。
陛下,臣再次恳求陛下,让这些官员陪臣一同前往汤山新院。
臣愿一死来自证清白……”
申怀安刚说完,右相立即出来为申怀安求情。
可申怀安一副二愣子的形象又出来了,他一定要让这些官员陪他去汤山新院。
事情闹到这个份上了,皇上只得下令让这些官员立即陪着申怀安一同前往探查。
就连左相、右相都想跟着去看看,可申怀安拒绝了。
申怀安给出的理由是现在还没有建好,等建好了再请二位相爷前往指导。
散朝后,申怀安带着这些官中浩浩荡荡的向通山别院出发。
途中申怀安让笃竹快马加鞭先行出发,通知朱雀提前做准备。
这些官员也兴致勃勃跟在申怀安后面,他们心想现在总算可以扳倒申怀安了。
这些灾民土包子一个,一群乡野之人,只要他们现场一顿忽悠。
那些灾民肯定会对申怀安产生不满,这样即使再受宠,也不行了。
这些官员满怀欣喜的随申怀安出发,而申怀安看着这些官员。
也心中暗道,这些人真是愚蠢啊,本官定让人们吃尽苦头,看你们还如何针对本官。
于是一群人各怀心思奔向汤山别院,申怀安甚至还雇来马车。
他想让这些人先享个福,再去见识落差。
官员一听还有马车可以坐,里就更加高兴了。
看来申怀安想以此讨得他们的好感,让他们弹劾时言轻一点,于是心里就更加开心了。
到了汤山别院,那些官员看到灾民住的地方甚是简陋,衣衫褴褛,面无菜色。
百姓都这个样子了,申怀安竟然还让他们去修路、去开荒、去建房。
于是圣母之心顿时涌起,这么多人不仅装作很有爱心的样子关心灾民,还怒斥申怀安。
一群人围着申怀安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以前在朝堂之上,谁都不敢和申怀安正面硬刚。
现在没人为申怀安做主,加上他们人多,而且自己站在有理的一方,他们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不是说申怀安有负皇恩,就是说申怀安压榨灾民,甚至有的人还煽动灾民。
那些灾民看着这么多穿官服的人指着申怀安斥责,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申怀安却不理这些官员,该干什么干什么。
他走到灾民面前和他们一起劳作,开荒,建房,忙得不亦乐乎。
那些官员说的口干舌燥,发现申怀安和灾民并不理他们。
现场完全没有人搭理他们,也没有送水解渴。
现在反正证据也有了,现场也见过了,就想着回去向朝廷禀报。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了,又急匆匆的走了。
但刚出汤山别院,就被羽林卫给拦下了来。
荀无常道:“奉陛下旨意,在此维持秩序,所有人没有申大人命令,不得擅自出入。”
那些官员仗着自己是朝廷命官,对着荀无常又是一阵指责。
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管你如何讲道理,官兵就是不让你出去。
没办法,那些官员又回到工地上,想找申怀安要个回城的命令。
申怀安道:“你们这些官员,朝堂弹劾本官就罢了。
现在到了现场,不仅不帮灾民的忙,还唱反调。
你们所有人必须帮百姓做点事,方可离去。”
官员现在除了痛斥申怀安,也没有别的办法。
不过他们并没有干活,而是一群人聚在一棵树下,叽叽喳喳对申怀安又是一阵数落。
但申怀安根本就不在此处,他们也只能背后骂一阵算了。
只是现在他们只想等到太阳落山,想和申怀安一同出去。
申怀安一直忙到傍晚时分,终于可以放饭了。
这些官员现在饥渴难耐,一听说放饭,都跑着跟过去了。
但做饭的压根都不理他们,说是根据申大人的规矩,先给百姓放饭,然后再能到官员。
这些人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最后,心想终于轮到他们了。
没想到每个官员只分到一碗清粥,再无其它。
而申怀安和灾民却能吃上馒头,还有咸菜。
这些人冲到早怀安面前,要求申怀安给个说法。
申怀安却道所有没有干活的人,只能分到这个,想吃饱饭,就得干活。
再说这些都是朝廷赈灾的粮食,你们堂堂官员为何和百姓争吃的,还有脸没有。
那些官员望着手里的半碗清粥,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甚至还有的官员说这些只配喂猪,还将粥给倒了。
他们以为申怀安吃完就回京城,他们也可以跟着回去了,现在饿一下也还能撑住。
而申怀安吃完,又和百姓忙活了一阵,直到天黑才收工。
但他并没有回去,而是和灾民一样同吃同住。
这一下那些官员彻底傻眼了,原来他们是被申怀安给软禁了。
有的官员实在是忍不住了,还想上前拉着申怀安回京。
明镜一手一个将这些人拎了出来。
申怀安:“本官乃陛下亲封救灾,尔等竟敢扰乱本官赈灾,你们好大的胆子。
本官说了,要吃饱饭就得干活,另外这几天尔等和灾民同吃同住。
如果还有扰乱救灾者,依律杖罚二十军棍。”
这些人平时当官当惯了,哪见过这种场面,而且还是在申怀安的地头上。
这位可是在潼州亲手砍下近百颗人头的主人啊,他们现在才终于知道,一开始申怀安就在给他们挖坑。
现在骑虎难下,出也出不去,饭也吃不饱。
还好有几名官员还喝了点粥,那些把粥倒掉的人现在后悔莫及。
目前又饥又渴,晚上还有蚊虫,这哪是人过的日子。
这些人一晚上挤在几棵树下,除了抱怨,就能干等了。
次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百姓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这些官员没办法,只得跟着干活了,但还是有几个官员无动于衷。
他们不相信申怀安会一直关着他们,他们以为最多一两天就会放他们离去。
结果到了中午放饭的时候,这些人还是一人只分得半碗米饭。
他们就上前找申怀理论,可申怀安却说你们不是来干活的,是来捣乱的。
瞧你们干的活,棚子搭歪了不说,连个桩都没有打稳。
现在汤山别院,每个人按劳所得,做多少活,吃多少饭。
这些是朝廷的赈灾物资,不能浪费食粮。
那些官员真是欲哭无泪啊,干活的还好,还有半碗米饭。
那些没有干活的,依然只是一碗清粥。
没办法只得吃了,不然就会饿死,他们完全没有了昨日的嚣张和傲气。
就这样,那些官中陪着百姓同吃同住,这几日,他们把这一生吃的苦都给吃了。
每个人变得又瘦又黑,还得每天起早贪黑的参与劳作,不然就没饭吃。
而那些官员的家人,见他们的老爷好几天都没有回了。
纷纷托人去打听,这事闹到了皇上那里。
皇上派人前来询问,申怀安只说是这些官员为朝廷分忧,与灾民同吃同住。
待灾民都安置好了,他们自然会回去。
那些曾在朝堂上弹劾申怀安的官员,这下可吃了苦了。
现在被申怀安忽悠到汤山新院,现在必须每天参与干活,才能勉强维持温饱。
不仅如此,他们来的时候就穿着一身官服,好几天了,衣服不仅破了,还臭了。
自己还要亲自动手洗衣。
这些官员衣食无忧,哪做过这些活。
笨手笨脚的,还经常受到百姓的嘲笑,他们打心里恨死申怀安了。
不过现在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干下去,不然就没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