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军倾泻的“导弹风暴”遮天蔽日般袭来时,整个中国航母编队的防空重担,最核心的部分,压在了两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和“拉萨”舰的肩上。它们是这道守护舰队安全的最后、也是最坚固的“铁幕”。
一、危机骤临
“南昌”舰的综合作战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到极点。巨大的一体化显控台上,代表日军来袭导弹的红色光点密集得令人窒息,正从不同高度、不同方向高速逼近,形成立体饱和攻击态势。
“声呐、雷达、电子侦察数据融合确认!目标批次超过六十!混合弹道,高低空结合!”
“判定为‘标准-6’高空高速目标群和‘12式’低空超音速目标群!”
“威胁等级:最高!预计接敌时间,120秒!”
舰长林浩天海军大校站在指挥席上,面色冷峻如铁,目光锐利地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数据流。他的声音透过舰内通讯系统,清晰传遍全舰每一个战位:“全员注意,最高级别防空反导作战!这不是演习!重复,这不是演习!各战位,按预案,自动接战!”
二、“中华神盾”全开
“南昌”舰和“拉萨”舰庞大的舰桥上,四块S波段和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阵面以最大功率全速运转,波束在微秒级别内切换,如同无数双锐利的眼睛,死死锁定了每一个来袭目标,并持续刷新着精确的方位、速度、高度数据。强大的后端计算机系统(“海军综合战斗系统”NIcS)以每秒万亿次的计算速度,飞速解算着每一枚导弹的弹道,并为舰上各型拦截武器分配最优的拦截方案。
“垂直发射系统第一单元至第八单元,装订诸元!海红旗-9b,针对高空高速目标,批次拦截!发射!”
林舰长下达核心指令。
三、钢铁洪流,逆天而上
命令下达的瞬间,055舰前部和中部的共112个通用垂直发射单元(VLS)开始了令人震撼的表演。发射井盖以惊人的速度依次弹开,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和炽热的燃气流,一枚枚海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以惊人的射速(“热发射”模式)腾空而起,拖着长长的尾焰,如同逆行的流星雨,直扑远在百公里外、正在高空俯冲而来的“标准-6”导弹群。
这是一场发生在视距之外、基于数据链和精确制导的超视距拦截。海红旗-9b在数据链的中段修正指引下,精准飞向预定拦截点,然后在末段启动主动雷达导引头,自主锁定并撞向目标。
四、分层拦截,各司其职
就在海红旗-9b全力拦截高空威胁的同时,055舰的防御体系并未停歇:
中程补射: 对于少数突破远程拦截的高空目标或从中层突入的威胁,舰载的海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或未来可能的新型中程弹)从垂发系统中补充发射,进行第二轮拦截。
近程点防御: 舰舷两侧的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cIwS)开始疯狂预转,炮口闪烁着死亡的光芒,构成了最后一道硬杀伤防线。它们由“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的火控雷达指引,随时准备用密集的弹幕撕碎任何漏网之鱼。
电子迷雾: 舰上搭载的大型电子战系统全功率开启,释放出强大的电磁干扰波和箔条诱饵,在舰艇周围形成一片电子迷雾,试图欺骗、致盲来袭导弹的雷达导引头。
五、壮观的拦截景象
远方的天际线上,不断爆开一团团巨大的火球,如同节日的烟花,却充满了死亡的气息。那是海红旗-9b与“标准-6”高速碰撞后同归于尽的景象。每一次爆炸,都意味着一个致命威胁被消除。低空海面上,也不时有“12式”导弹被成功拦截,炸起冲天的水柱。
“南昌舰报告:第7批次,拦截成功!”
“拉萨舰报告:低空突防目标3枚,已被我舰与护航舰协同击落!”
战报在编队指挥链路中快速传递。
六、铁幕的代价与胜利
拦截作战持续了紧张而短暂的两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两艘055型驱逐舰几乎打空了近半的远程防空导弹储备。舰体周围的海水因为近防炮的连续射击和导弹爆炸的冲击而剧烈沸腾。
当最后一枚漏网的“12式”导弹在距“南昌”舰不足两公里处被1130近防炮组成的最后弹幕凌空打爆时,巨大的爆炸声浪甚至让万吨巨舰也微微震颤。
指挥中心内,刺耳的警报声逐渐平息。屏幕上的红色光点已全部消失。
“威胁解除。所有来袭目标已被摧毁或失效。” 战斗部门长声音沙哑地报告,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林浩天舰长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深吸一口气。他的额头已布满细密的汗珠,但眼神依旧坚定。他沉声下令:“记录拦截数据,评估弹药消耗。各战位保持警惕,防止二次攻击。损管队待命。”
他望向远方日军舰队的方向,目光冰冷。这道由055舰撑起的“铁幕”,成功抵御了日军最猛烈的垂死一击,守护了航母编队的安全。此刻,攻守之势即将逆转。
“铁幕”已证明其坚不可摧,接下来,将是“利剑”出鞘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