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x日凌晨4时整(h时)
地点: 从西太平洋到欧亚大陆东缘的广阔战场
【第一序列:无形杀阵(h时至h时+2分钟)】
当指针精准跳向04:00:00,战争首先在肉眼不可见的电磁频谱中爆发。
太空,无声的惊雷: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三颗“北斗-7”型重型电子战卫星的太阳能帆板微微调整角度,向预定空域倾泻出高能微波洪流。刹那间,驻日、韩美军基地以及游弋在菲律宾海的航母战斗群雷达屏幕上,一片刺眼的雪花。关键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如同被瞬间掐断了神经。
海空,电磁迷雾: 几乎同时,部署在沿海山峦中的固定式超大功率干扰站,以及伪装成远洋货轮、渔船的机动干扰平台全面开机。一场针对GpS、数据链和卫星通信的全频段、阻塞式干扰,如同厚重的迷雾,笼罩了整个西太平洋战区。联军各作战单元之间、前线与后方的联系被彻底割裂,陷入前所未有的“信息孤岛”状态。
网络,致命渗透: 与此配合,早已潜伏在联军后勤、指挥网络中的“数字尖兵”被激活。伪造的命令、病毒程序以及数据擦除工具开始肆虐,进一步加剧了敌军的混乱。
【第二序列:天基铁锤(h时+2分钟至h时+10分钟)】
电磁压制奏效后,来自太空的物理打击接踵而至。
“星空-2”轨道突击系统: 隐藏在低轨道的平台释放出多枚代号“雷神之杵”的钨合金动能杆。这些数米长、未经爆炸的金属棒以超过10马赫的极速重返大气层,依靠巨大的动能,如天罚般精准砸向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跑道、机堡以及迪戈加西亚的后勤枢纽。巨大的冲击波和深坑使基地瞬间瘫痪。
“遥感-30”系列侦察卫星群: 它们调整轨道,启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无视云层和夜色,将战场实时高清影像,源源不断地传回北京中央指挥部和各级前沿指挥所,形成了单向的“战场透明”。
【第三序列:跨域雷霆(h时+5分钟至h时+20分钟)】
陆、海、空、潜的远程精确火力,在同一时间窗口内,对敌纵深关键目标发起了首轮“齐射”。
空中: 从“福建”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歼-35隐身舰载机,与从内陆机场起飞的歼-20机群协同,在远距离发射pL-21和pL-15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清扫敌方预警机和加油机等空中节点。随后,轰-6K\/N机群在护航下,发射大量空射巡航导弹。
陆地: 隐蔽在深山中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起竖,以其无法预测的“水漂”弹道,直指敌防御纵深的“宙斯盾”舰和核心指挥所。
海洋: 潜伏在深海中的096型战略核潜艇,打开了常规导弹发射盖,鹰击-202潜射导弹冲出水面,与空、陆火力形成立体交叉打击网。
【第四序列:钢铁洪流(h时+15分钟至h时+60分钟)】
在敌指挥和防御体系陷入瘫痪之际,地面突击正式开始。
智能破障: 在台岛北部预设的进攻通道上,我工兵部队并未使用传统、耗时的排雷方式。而是由无人破障车前出,发射爆炸索开辟通路。更关键的是,此前通过特种手段预设的“智能地雷场”接收到激活指令后,并未爆炸,而是由地雷内置的机构自动在雷场中开辟出数条安全的磁性通道。
装甲突击: 99A主战坦克群如同钢铁洪流,沿通道高速突进。每辆坦克都释放出小型侦察无人机,为车组提供周边态势感知。04A步战车紧随其后,车载步兵随时准备下车清剿残敌。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提供远程精确火力支援。
工程保障: 无人驾驶的冲击桥车在坦克抵达河流障碍前,已自动架设完毕,保障了进攻的连续性。
【第五序列:神经斩首(h时+20分钟至h时+40分钟)】
针对敌“大脑”和“心脏”的打击同步进行。
无侦-8前出: 无侦-8高空高速侦察机以超过3马赫的速度穿透残存的防空网,利用其强大的侦测设备,精确锁定了隐藏在深山下的敌军加固地下指挥所的通风口、通信天线等薄弱环节。
精确钻地打击: 随后跟进的轰-6N机群,投掷了携带串联战斗部的钻地弹。第一级装药炸开表层防护,第二级装药则携带电磁脉冲功能,在深入地下工事后引爆,瞬间瘫痪了内部的所有电子设备,使敌指挥系统彻底“失明”和“失聪”。
【第六序列:全域控制(贯穿全程)】
反潜网: 055型驱逐舰“延安”号启动舰载拖曳阵列声呐、反潜直升机和无人潜航器,在关键航道构筑了严密的反潜网络,阻止敌方潜艇干扰我登陆部队。
后勤破袭: 隐身巡航导弹精确命中敌后方油料库、变电站,石墨炸弹造成电网大面积瘫痪,彻底切断了前线敌军的补给和能源。
【章节结尾:黎明之战果】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弥漫着硝烟的海面,首轮打击的初步评估报告已呈送至最高统帅部:
敌军一线防御体系崩溃度:71%
主要指挥节点毁伤率:83%
后勤补给线中断率:94%
敌海空力量出击能力下降:60%
总参谋长凝视着三维全息沙盘上代表我军迅猛推进的无数红色箭头,拿起专用电话,声音沉稳而有力:
“报告主席,‘龙啸’首阶段作战目标已超额完成。敌战争体系已遭重创,请求按预定方案,立即展开第二阶段地面主力突击!”
窗外,朝阳已然升起,将万道金光洒向正在乘风破浪的登陆舰队和天空中呼啸而过的战机编队。“龙啸”九天,这场决定国运的战略总攻,以绝对的技术优势和雷霆万钧之势,奠定了最终的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