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苏寒回到107号院,那台蝴蝶牌缝纫机被安置在堂屋最亮堂的位置,针板上还放着块红布——这是老辈人给新机器的习俗。
此时,奶奶佝偻的身影在机器旁忙碌,苍老的手指正用棉纱蘸着油,仔细擦拭每个金属部件。
奶奶!苏寒小跑进门,不是说等我回来擦吗?
闲着也是闲着。奶奶抬头笑了,皱纹里沾着点油渍。
晚饭是白菜炖豆腐,奶奶特意加了点虾皮提鲜。苏寒吃得狼吞虎咽,眼睛却一直往缝纫机那边瞟。老人看在眼里,碗一推:去吧,碗我来洗。
布料铺开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堂屋里格外清晰。苏寒按前世记忆中的视频教程,先用粉饼在靛蓝色棉布上画出光学暗纹的走向。
前世的视频教程是技术员用电脑设计这种图案,现在只能靠手感来复现。
第一针下去就错了。线迹太密,图案糊成一团。苏寒拆线重来,这次针脚又太疏,完全看不出效果。煤油灯地爆了个灯花,她才发现已经晚上九点了。
还不睡?奶奶站在东屋门口,手里端着碗冒着热气的汤。
奶奶先睡吧!我再试一次。苏寒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就一次。
老人没说话,给苏寒放下一碗秋梨膏水就回了屋。
当针尖第七次穿过布料时,奇迹发生了——随着她缓缓移动布面,那些细密的线迹在灯光下竟然产生了波浪般的流动感!
成了!苏寒差点跳起来,又赶紧捂住嘴怕吵醒奶奶。
她迫不及待地继续刺绣,手指被针扎了好几下也顾不上。
当最后一段暗纹完成时,整块布料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上面的波浪纹随着视角变化真的像在流动。
东屋传来奶奶的咳嗽声。苏寒轻手轻脚走过去,发现老人根本没睡,正就着油灯缝制什么。走近才看清,奶奶又在缝补旧衣服……
奶奶...
“奶奶年纪大了,觉少,也想陪着我的寒丫头。”
煤油灯下,祖孙俩的影子投在墙上。一个佝偻着缝补,一个伏案刺绣。
院外的老枣树在风中轻晃,枝丫的影子透过窗户,像极了苏寒绣在布料上的暗纹。
夜深了,苏寒终于完成第一件样品的小衣。
她把成品挂在窗前,灯光透过布料,那些光学暗纹在衣服上闪动着流动般的光影,仿佛一泓真正的泉水。
“成功了”!
她长舒一口气,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忽然想到:“是不是需要给家里接通电源了?奶奶也喜欢缝衣服,煤油灯太伤眼睛了”
奶奶已经睡着,听到苏寒的声音:“寒丫头,明天再做吧!你还在长身体,熬夜对你发育不好。”
苏寒取下样子,一手提灯,一手拿着样衣跑到奶奶床前:“奶奶您看,我成功了!”
奶奶借着煤油灯的微光,看着能‘动’的衣服效果,无比欣慰的夸赞:“我的寒丫头真聪明,做什么都有模有样的。”
安顿好奶奶,苏寒回到堂屋拿出账本,她在今日事项上逐一打勾:
*打印店考核黄小雨(合格)
*药膳学习(川贝枇杷膏)
*光学刺绣试验(成功)
明日计划那页写着:
*晨练:跑步、练习瑜伽
*完成园服样品(交姜叔)
*咨询姜叔,给107接电线事宜
*打印店请假
*回镇上跟张爷爷接头取药材
*郑老处鉴定药材
做完一切,苏寒合上账本,吹灭煤油灯。
夜风拂过门帘,拼接布做的三叶草图案微微晃动。
堂屋里的缝纫机、东屋里的奶奶、西屋里的药材柜,还有她书包中那张幼儿园的合同,所有这一切都在黑暗中静静呼吸,等待着破晓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