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上一章,施尔昌密电揭露周明叛徒身份,阜平的雨却带来新危机。
连下了三天暴雨,阜平的土路泡得能陷进半只鞋。
档案室的屋顶漏得厉害,雨水顺着房梁往下淌,在地上积了个小水洼,映着档案袋泡得发软的边角。
陈宇带头搬档案时,裤脚沾的泥蹭在档案架上,画出歪歪扭扭的印子——突然听见一声,最底层的日军特务名册掉进了水洼里。
他赶紧捞起来时,纸页已经洇开了墨迹。
原本空白的页角竟显露出淡蓝的字迹,对着油灯照才看清:阜平联络点:城隍庙。
指尖按在洇湿的城隍庙三个字上,1944年的风突然顺着毛孔往里钻——日军特高课的密电在耳边响:阜平需留暗线,待撤军后策应,那时老班长攥着的密信,和这页纸的墨迹一模一样。
城隍庙现在住着逃难的百姓!林悦拎着油灯跑进来,裤脚全是泥,油灯晃得她的影子在墙上抖。
刚才去送登记册,见那边烟囱没冒烟,怪得很!话音刚落,房梁突然响了一声,一截断木掉下来,陈宇拽着她往旁边躲,断木砸在档案袋上,溅了两人满脸泥。
(巳时·冒雨去城隍庙)暴雨砸在油纸伞上响,陈宇拽着林悦往城隍庙跑时,泥水漫过脚踝,凉得刺骨。
路过西头坡时,林悦突然拽住他:房梁!他猛地抬头,见破屋的横梁正往下塌,赶紧把她往怀里一拉——横梁砸在地上,溅起的泥糊了两人一身。
别愣着!陈宇抹了把脸,雨水混着泥往下淌,去晚了怕他们毁了名册。
城隍庙的门虚掩着,门缝里飘出股煤油味,和之前周明布包里的鸦片烟膏味混在一起。
逃难的百姓缩在墙角发抖,见人进来也不敢吭声,眼神却往神像底座瞟。
林悦拎着油灯照过去时,神像底座的砖缝里渗着点煤油。
陈宇伸手一摸,果然有块砖是松的——抠出来时,砖后藏着本牛皮新名册,封皮印着个模糊的船锚,和施尔昌戒指上的纹路对上了。
七个潜伏户......他翻到第一页时顿住,为首的名字下画着个瓦刀印:是给档案室修屋顶的瓦匠!
(午时·城隍庙抓瓦匠)瓦匠正混在百姓里往档案袋上泼煤油,油壶举得老高,眼看就要往油灯边凑。
陈宇扑过去按住他时,油壶掉在地上,煤油顺着泥地往油灯流——林悦反手拽过旁边的水桶浇过去,火星一声灭了,她手背被溅起的热油烫起水泡,却攥着水桶没松手。
你咋发现的?瓦匠挣得厉害,手腕被按在泥地里,沾了满脸灰,我修屋顶时没露破绽!
赵刚带着人冲进来时,正听见这话,一脚踹在他膝弯:漏雨漏出的破绽!
他往陈宇手里递手铐,刚查了,这货昨晚往档案室屋顶多钻了三个洞,就为了让雨水泡档案!
逃难的百姓突然哭起来:他说帮咱们修灶,原来是要烧庙......林悦蹲下去给个小孩擦脸时,手背的水泡蹭到粗布,疼得她皱了皱眉。
陈宇瞥见了,从怀里摸出块干净布递过去:先包上,回头让孙梅上药。
(未时·端潜伏点)顺着名册上的地址摸过去时,雨小了些。
赵刚带人称端第一个潜伏点——东头巷的杂货铺时,掌柜正往墙缝里塞电台零件,见人进来就往灶膛里扔密写本,被小李一把抢出来,纸页烧了半角,还能看清热河防线四个字。
老周传的热河防线消息,说不定就和这七个潜伏点有关。
陈宇翻着抢出来的密写本,指尖在西头坡破窑几个字上顿住。
林悦凑过来看时,油灯照得字在纸上泛冷光,这破窑离城隍庙不远,会不会是他们的军火库?
第七个潜伏点在县政府后院的柴房。
王建军踹开门时,正见个文书往柴堆里埋档案袋——拽出来一看,全是阜平的粮仓分布图。
‘海鲨组’说了,烧了档案你们就成睁眼瞎!文书被按在地上时还嘴硬,赵刚往他怀里摸,摸出块和瓦匠一样的船锚令牌。
(申时·反制电台)搜出的电台还在发报,声在屋里响得刺耳。
王秀兰凑过去听了听,往陈宇面前递纸条:档案已焚
陈宇捏着纸条笑了笑,往电键前坐:回电。他指尖按得飞快,林悦在旁边念:你等的人在牢里喝茶呢——电波发出去没多久,对面瞬间没了信号。
赵刚把七个潜伏者押去牢房时,天放晴了。
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得档案室的水洼泛金光。得亏这场雨,小李蹲在地上晒档案,纸页上的墨痕干了,显出清晰的潜伏名单四个字,要不这暗线还得藏半年。
(北平老周杂货铺)老周按陈宇的指令盯了三日,第三军的粮草车却没再动过。
夜里他假装收摊,绕到第三军后勤部后墙时,听见里面有人骂:瞎折腾!粮草不动,人倒先挪?
他心里一惊——摸黑回铺后立刻发报,指尖按电键时都在抖,电报纸上热河防线有异动几个字,被油灯照得发沉。
发完报刚锁好电台,就见施尔昌从后门进来,手里拎着个药箱。
张青怀疑我了,他往老周耳边凑,声音压得低,得借你的铺转道去阜平,瓦匠他们怕是栽了。
老周往窗外望,见第三军的卫戍兵正往布铺晃,赶紧把药箱往地窖塞:从地窖走,通着后巷。
(酉时·夜里烤火)夜里在院儿里烤火时,林悦拿过陈宇被瓦匠撕破的袖口缝。
针戳到手背的水泡时,她了声却没吭声,把线咬断时,火星溅在布上烫了个小孔。
陈宇突然抓过她的手吹了吹,掌心的温度烘得她指尖发颤:下次别总往前冲。
你不也一样?林悦抽回手继续缝,顶针磕着布响,房梁掉下来时,也没见你躲。
赵刚蹲在火堆边翻名册,突然笑:这瓦匠的上线栏画着个,他往西头坡的方向指,明儿去瞅瞅?说不定能找到寒梅名册的线索。
陈宇摸着火堆边的名册,字在月光下泛冷光。
风刮过老槐树,叶子响得像在应和——这场雨漏出的暗线,说不定只是个开始。
【互动投票】
西头坡破窑里藏着啥?
A. 寒梅组织的军火(和粮仓分布图对应)
b. 热河防线的密图(和老周传的情报关联)
c. 瓦匠上线的电台(海鲨组的联络点)
你的选择是?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留言吧!
【历史档案】
本章介绍的边区造地雷,是1943年阜平兵工厂用生铁和黑火药造的,直径15厘米,埋在土里只露个引信。
当年日军运输队路过阜平西头坡时,八路军战士用这地雷炸翻了三辆运粮车——引信被车轮碾到时,的一声炸得碎石乱飞,日军半个月不敢走这条道。
后来这地雷成了阜平百姓的护身符,不少老乡家还藏着没用完的,说听响就知道鬼子来了。
下章悬念升级!瓦匠的“上线”(1946年7月15日,预审室),瓦匠突然在牢里咬舌自尽,嘴里却藏着半块船锚令牌——和施尔昌的戒指纹路差了半道!
陈宇去西头坡破窑搜查时,见地上有新鲜的马蹄印,顺着印子往深山追,竟撞见施尔昌从破窑出来!他是来接头还是来查线索?速点追更+订阅,看暴雨后的破窑藏着谁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