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内的时间仿佛被冻结了,只有机器散热风扇持续发出的低沉嗡鸣,以及林念初因为过度专注而略显沉重的呼吸声,在压抑的空气中交织。他那双深陷却异常明亮的眼睛,透过厚厚的镜片,紧紧锁定在显示屏上那不断滚动、变幻的复杂基因序列图谱上,眼神中混杂着顶尖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冷静剖析,以及一丝难以完全掩饰的、对眼前这具“活体样本”命运的深沉怜悯。
“你的情况……比我从残存数据中推测的最坏模型,还要糟糕不少,”林念初的声音干涩沙哑,他伸出一根因长期接触化学试剂而微微泛黄、颤抖的手指,指向屏幕上那段如同癫痫般剧烈波动的dNA序列区域,“这根本不是什么追求极限的基因强化,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计算好的、精准而残酷的……慢性谋杀。他们给你的,是一份包裹着糖衣的毒药,而药效,正在逐渐发作。”
他的指尖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敲击,调出一组令人眼花缭乱的三维动态分子模型。画面中,代表鲨鱼原始dNA的双螺旋结构,本该是流畅而完美的自然曲线,此刻却布满了无数突兀、扭曲、如同丑陋补丁般的外来基因片段。这些片段像是拥有生命的寄生虫,死死地嵌入宿主的基因链中,不仅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更在不断释放着一种不祥的、异常的能量波动信号,干扰着周围的正常基因表达。
“集中注意力看这里,”林念初将画面聚焦在一个关键的能量代谢节点,并将其放大到分子级别,“这些被人工改造过的线粒体,确实像超载运行的发动机,能爆发出远超常规水平的生物能量,支撑你完成那些非人的动作。但它们在高速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一种极其特殊、具有定向侵蚀性的自由基。这种自由基如同微小的锈蚀剂,一方面会疯狂加速你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的磨损速度,从根本上缩短你的细胞寿命;另一方面,它们会随着血液循环,优先在大脑皮层,特别是掌管高级认知和情绪控制的区域进行沉积。”
一旁紧张注视着屏幕的一鸣,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紧,他忍不住追问道:“林博士,这种……这种沉积,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
“短期来看,在沉积未达到临界值之前,这些异常能量和新陈代谢产物,确实能让你获得超越凡人的战斗能力。”林念初面无表情地调出另一组对比数据,那是鲨鱼在静息和战斗状态下,脑波活动与激素水平的惊人差异,“但从长远来看,这些积聚在大脑关键区域的异物,会像缓慢生长的毒瘤,持续不断地破坏神经元的正常电信号传导与突触连接功能,干扰神经递质的平衡。最终,只会有两种结局:要么,是各种恶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早发性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症——提前十到二十年爆发,让你的大脑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逐渐枯萎;要么……”
他在这里刻意停顿了一下,诊所内的空气仿佛又凝重了三分,他的声音也随之压低,带着一种揭示终极恐怖的沉重:
“……要么,当沉积量达到某个特定阈值,或者接收到某个特定的外部触发信号时,你的大脑神经元网络将被这些异物完全‘同化’和‘接管’,届时,你将失去对自身意志的最后掌控,变成一个完美的、只遵循底层指令的……生物傀儡。”
病床上,鲨鱼的拳头在不自觉中猛然握紧,坚硬的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挤压得失去血色,呈现出一种死寂的苍白。无数个被他刻意压抑在记忆深处的画面不受控制地翻涌上来——那些在战斗中突然涌现的、几乎要吞噬理智的暴怒瞬间;那些事后无论如何回忆,都无法解释其来源的、针对无辜者的凛冽杀意;那些偶尔在深夜惊醒时,发现自己身体做出陌生动作的诡异时刻……原来,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情绪失控或战场后遗症,而是早已被编写好的程序,在他体内一步步启动、运行的必然结果!
“那么……有解决办法吗?”鲨鱼的声音依旧维持着表面的冷静,仿佛在询问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但仔细倾听,便能捕捉到那话语最深处,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如同精密仪器出现故障前的细微颤音,暴露了他内心绝非平静的波澜。
林念初缓缓地摇了摇头,随即又像是抓住某种微弱希望般,轻轻点了点头,这个矛盾的动作让他看起来更加疲惫:“彻底治愈?逆转这种深度基因层面的定向编辑,以我现在掌握的资源和这个简陋诊所的条件,无异于天方夜谭,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他话锋微转,“但是,如果仅仅是延缓病变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发作的频率和强度,或许……还存在着一线希望。不过,这需要我获取更详细、更深入的生物样本,进行一轮极其精密的分析,才能尝试定制针对性的抑制方案。”
说完,他转身走向一个散发着低温寒气的金属柜,从中取出一套造型奇特、闪烁着冷冽金属光泽的精密采样工具。他动作熟练地进行着消毒和准备工作,然后示意鲨鱼伸出胳膊。当那根远比普通注射器纤细、尖端泛着幽蓝光芒的针头,缓缓刺入鲨鱼肘部静脉时,发出了一种不同于金属摩擦的、极其细微却高频的嗡鸣声,显然内部蕴含着复杂的纳米级驱动结构。
“这是高精度纳米采样仪,”林念初一边注视着针头旁一个微型显示屏上跳动的细胞数据,一边解释道,“它能在几乎不破坏细胞结构的前提下,获取特定类型的活体细胞乃至细胞器级别的样本。我需要分析你体内残留的原始基因药剂的确切成分、变异程度,以及它们与你本体dNA当前的整合状态,才能判断抑制方案的可行性。”
就在纳米采样仪内的微型容器即将注满,采样进程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诊所角落,一个伪装成旧书籍形状、极其不起眼的警报器,突然毫无征兆地发出了短促而尖锐的“嘀—嘀—嘀—”声!
这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落针可闻的寂静环境中,却不啻于一道惊雷!
三人的动作,在同一瞬间彻底僵住!
林念初的脸色骤然一变,猛地抬头望向那个警报器,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深深的忧虑:“不对……他们的搜索效率……比我最保守的预计,还要快得多!他们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