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会风波过后,天津卫看似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但那层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厚重阴霾确实消散了许多。这份来之不易的宽松,普通百姓或许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谁是真替这方水土、这些百姓着想的人,他们看得清楚。
这感激,不便宣之于口,却化作了最实在的行动。
夜色初降,海河边一处相对偏僻、但空间颇为宽敞的老旧货仓,悄然成为了温暖的焦点。货仓大门虚掩着,门口没有张灯结彩,却打扫得干干净净。若仔细看,会发现有些平日里在码头、街面熟识的面孔,三三两两、神色如常地溜达进去,手里或多或少都提着些东西。
陈远、沈青璃、太子朱载堃和利玛窦四人,是接到风筝魏老人家悄无声息递来的一张简陋“请柬”——一片裁剪风筝剩下的红纸,上面用炭笔画了一个简单的码头和酒杯图案——才循着地址找来的。当他们略带疑惑地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时,眼前的景象让四人都愣住了。
货仓内部早已被精心收拾过,杂物整齐地堆放在角落,中央空出大片场地。屋顶上挂起了几盏气死风灯,洒下温暖的光晕。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斑驳的砖墙和粗大的木柱上,贴满了大红色的剪纸窗花——有“连年有余”的胖头鱼,有“福寿双全”的蝙蝠寿桃,有“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枝,虽刀工不算顶尖,却充满了质朴生动的喜庆气息。几条彩色的纸质拉花纵横交错,为这粗犷的空间增添了几分难得的柔和与欢快。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混合的、令人食欲大动的香气。几张长条木桌拼凑在一起,上面摆满了地道的津门吃食,没有山珍海味,尽是寻常百姓家的心头好,却堆得满满当当,透着股实在的热情:
狗不理包子:一笼笼冒着热气,面皮雪白,褶子匀称,看着就暄软可口。
耳朵眼炸糕:金黄酥脆,圆滚滚的,散发着糯米和豆沙的甜香。
锅巴菜:浓稠的卤汁浇在煎饼丝上,配上香菜、辣油,咸香开胃。
十八街麻花:一根根粗壮结实,油亮亮,撒着芝麻和青红丝,酥脆甜香。
熬鱼贴饽饽:大铁锅里炖着海河捞上来的鲜鱼,汤汁浓郁,旁边贴着金黄的玉米面饽饽,吸饱了鱼汤的鲜美。
还有各种拼盘、炒青虾、拌海蜇、煮毛豆、花生米……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酒则是用粗陶坛子装着的、本地酿的直沽老酒,酒封拍开,醇厚的酒香便飘散出来。
货仓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光着膀子、露出古铜色腱子肉、笑声爽朗的脚行汉子;有穿着利落短褂、眼神精明的漕帮子弟;有脸上还带着些许油彩、身段柔韧的戏班武生和旦角;有风筝魏、卖药糖李老汉这样的老手艺人;甚至还有几个平日里在街面摆摊、消息灵通的小贩。大家三五成群,或站或坐,高声谈笑,气氛热烈非凡。
看到陈远四人进来,仓库内的喧闹声瞬间静了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了过来。那目光里,没有探究,没有畏惧,只有真诚的笑意、感激和一种如同看待自家子侄般的亲切。
脚行的那个络腮胡头目率先迎了上来,用力拍了拍陈远的肩膀,嗓门洪亮:“好小子!可算来了!还有沈姑娘!来来来,就等你们开席了!” 他这话一出,仓库里顿时又爆发出更热烈的笑声和招呼声。
“朱先生(太子化名),利先生,快里边请!”
“今儿个没别的,就是咱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儿、姑娘媳妇儿,凑点家常菜,谢谢几位帮咱们出了口恶气,让咱这地界儿能喘口气!”
“没啥好招待的,就是点家常便饭,管饱管够!酒管够!”
你一言我一语,热情得像要把人融化。太子朱载堃何时见过这等阵仗?他见过宫廷盛宴的奢华,经历过流亡途中的冷遇,却从未被如此多质朴、热烈的真心包围过,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只能努力保持着微笑,连连拱手。利玛窦更是惊奇地睁大了眼睛,看着这完全不同于欧洲沙龙或教堂集会的、充满了东方市井烟火气的欢聚场面,不停地在胸前画着十字,喃喃道:“哦,上帝,这真是……太感人了!”
陈远看着眼前一张张真诚的笑脸,闻着空气中熟悉而温暖的食物香气,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冲得鼻子有些发酸。他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沈青璃。只见她依旧安静地站在那里,清冷的眸子扫过这热闹的场面,脸上虽没什么表情,但那双总是如寒星般的眸子里,冰霜似乎融化了许多,映着灯光,漾着微光,唇角那抹极淡的弧度,不再是习惯性的紧绷,而是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柔和。
【环境监测:检测到超高浓度“善意”、“感激”、“欢庆”情绪粒子。环境威胁等级:近乎于零。氛围指数:极度温馨和谐。】
【系统提示:宿主及团队触发隐藏事件——“哏都的谢意”。】
【成就解锁:获得隐藏称号——“哏都之友”。】
【称号效果:在天津卫地区声望永久提升至“崇敬”级别。在此地区活动时,更容易获得本地各阶层百姓的自发帮助、信息提供与信任庇护。遭遇危险时,有较高概率触发“群众掩护”事件。】
【系统备注:此称号极为稀有,需满足特定条件(如显着改善当地民生环境、获得多个关键民间阶层认可等)方可获得。恭喜宿主,您已真正融入这座城市的脉搏。】
【AI洪武UI主题色检测到环境氛围强烈倾向,已自动锁定为“中国红”喜庆模式,并循环播放极小音量的《步步高》作为背景音乐(仅宿主可感知)。】
“还愣着干啥?坐坐坐!”漕帮的一位管事笑着招呼,众人七手八脚地把他们让到主位——其实就是几张拼在一起的条凳。很快,碗筷摆上,酒满上。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客套寒暄。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干!”,众人便齐齐举起了手中的粗陶碗、搪瓷缸甚至大海碗。
“敬几位义士!”
“敬咱天津卫!”
“干了!”
酒液辛辣,却暖入心脾。陈远仰头喝下,只觉得这直沽老酒,比宫里的御酒还要醇香百倍。
接下来,便是放开手脚的热闹。脚夫们划拳行令,声震屋瓦;戏班的武生即兴来了个空翻,引来满堂彩;旦角清唱了一段梆子腔,韵味十足;手艺人则凑在一起,交流着各自的行当窍门……利玛窦对每道菜都充满了好奇,不停地用他那带着洋腔的汉语询问做法,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纷纷给他夹菜,耐心解释。太子也渐渐放松下来,甚至尝试着跟旁边一位老脚夫学起了简单的划拳,虽然笨拙,却赢得了善意的哄笑和鼓励。
陈远和沈青璃坐在一起,不断有人过来敬酒、道谢,往他们碗里夹菜。沈青璃虽不擅饮酒,也只是浅尝辄止,但对于递到面前的包子、炸糕,却都默默接过,小口吃着。陈远更是来者不拒,大口吃着熬鱼贴饽饽,觉得这是天下至味。
期间,风筝魏老人端着酒杯过来,低声道:“几位,老朽代街坊四邻,再谢一次。那‘鬼地方’消停了,孩子们晚上敢出门玩了,这就是天大的恩德。” 卖药糖的李老汉也凑过来,塞给陈远和沈青璃几包特制的润喉糖:“没啥好东西,这个拿着,润润嗓子。”
这一切,都让陈远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冒险和付出,是值得的。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所谓的“信力”或“引擎”,更是这眼前鲜活的人间烟火,是这些平凡百姓脸上真心的笑容。
【导航语音(切换至感慨万千的天津话):嘛叫民心?介就是民心!嘛叫仗义?介就叫仗义!您几位这回可是扎扎实实为咱哏都父老办了件大好事!瞧见没?这可不是虚头巴脑的客套,这是实打实的谢意!往后在天津卫地界儿,您就瞧好吧,绝对横着走!当然啦,咱是文明人,不兴横着走,但走哪儿都有人帮衬,那是必须的!】
宴会持续到深夜,酒酣耳热,情意更浓。没有过多的言语,所有的感激和情谊,都融在了酒里,化在了笑声中,刻在了彼此心里。
当四人最终告别众人,走出货仓时,夜风微凉,却吹不散心头的暖意。回头望去,那货仓的灯火在夜色中,温暖而明亮。
太子长长舒了口气,眼中有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人诚不我欺。”
利玛窦感慨道:“这是我来到大明,见过最动人的场景。信仰,不仅在教堂,更在人心。”
陈远看着身旁沈青璃映着月光的侧脸,心中充满了力量。
沈青璃感受到他的目光,微微侧头,轻声道:“这天津卫,确实……很暖。”
今夜,海河的水声似乎都格外温柔。这座被称为“哏都”的城市,用它最质朴、最热烈的方式,表达了它的谢意。而这份情谊,将成为他们未来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