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睁开眼的时候,天还没亮透,窗外灰蒙蒙的,像一块没拧干的旧布。他坐起身,手伸进怀里,指尖碰到那张残页,边缘有些发潮,但字迹还在。昨晚月光下浮现的图——庙、台阶、歪树、断碑上的“谢”字——在他脑子里转了一夜。
他没再睡着。
那不是偶然显现的痕迹,是有人故意留下的线索。可这线索指向的不是城隍庙,而是更近的地方。他盯着屋顶的横梁,忽然想到阿吉每天扫地的路线——从后院到厨房,再到赌坊偏厅,几乎不踏足其他角落。可偏偏,厨房灶台后的砖墙,有几块颜色比别的深。
他下了床,把剑系在腰间,又用黑巾裹了脸,只露出一双眼睛。雨已经停了,地上湿漉漉的,踩上去不会出声。他贴着墙根走,动作轻得像猫,几步就到了厨房外。
门没上锁。
他推门进去,灶台冷着,锅底结了层灰。他蹲下身,手指一寸寸摸过墙角的砖缝。第三块砖松动了一下。他轻轻一按,砖向内陷去,墙后传来机械转动的轻响。
一道暗门从灶台侧面滑开,露出向下的阶梯,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行。
他没犹豫,侧身钻了进去。
台阶不长,十步到底。尽头是一扇木门,门板厚实,铜环上挂着一把铁锁,但锁扣已经被人撬过,歪斜地挂在那儿。他推门时动作极轻,门轴还是发出一声短促的吱呀。
屋内无灯,只有高处一道通风口透进微弱的光。他站在门口,先不动,停了几息时间。外面没有脚步,也没有人声。这才迈步进去。
屋子不大,正中摆着一张供桌,桌上放着一幅卷轴。他走近,伸手将画展开一半。
画上是个年轻男子,眉目清俊,眼神却冷得能割人。他站在雪地里,手里握着一根竹枝,姿态随意,却让人不敢靠近。落款写着“神剑传影”四个小字,墨色已泛黄。
林风盯着那张脸看了很久。
他没见过谢晓峰,但听说过。传说中的三少爷,天下第一剑,后来不知所踪。而眼前这幅画像,分明是赵真人所绘,笔触细腻,连眼角的一道细纹都画了出来。
他收起画,开始翻查抽屉。
第一个空的。第二个有几本旧账簿,记的是赌坊日常流水,数目清楚,没什么异常。第三个抽屉上了暗扣,他用剑鞘轻轻一挑,咔哒一声开了。
里面只有一本牛皮封面的册子。
他翻开第一页,一行字跳进眼里:
“天尊三年,奉首领命,散布三少爷退隐传闻,以乱江湖人心,引燕十三现身。”
他呼吸顿了一下。
再往下翻,后面记录更加简略,大多是代号和地点:“西岭布眼三人”“青河渡设局诱杀”“七月十五,焚书阁火起,伪作盗贼所为”。每一条都带着目的性,像是在操控什么大局。
他继续往后翻,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烧过的纸片。
他小心取出,摊在掌心。纸片只剩半角,边缘焦黑,但还能看清几行残字:
“燕十三的剑,必须……毁于未成型之前……若现世,恐……不可控……”
字到这里戛然而止。
林风把纸片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确认没有更多内容。他脑中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高密度阴谋信息流,建议整理线索树。”他没理。
这些话不是随便写的。它们来自一个害怕某种东西诞生的人之手。而那个人,很可能就在天尊高层。
他把账册的关键页撕下,塞进怀里。画像太大,带不走,他用指尖蘸了点墙灰,在掌心默记下画中人的五官特征——尤其是左眉上方那一道浅痕,像是旧伤。
做完这些,他正准备离开,忽然听见头顶传来脚步声。
两道,由远及近,说话声压得很低。
“……今早巡一遍,别漏了灶房那边。”
“上回老鼠咬坏了米袋,老大骂得狠,这次得仔细。”
林风立刻熄了心里的火苗。他退回地道口,轻轻合上暗门,但没立刻走。脚步声正在靠近厨房,现在出去等于撞脸。
他贴着墙蹲下,屏住呼吸。
等了约莫一盏茶工夫,外面的脚步声终于远去。他估摸着两人已走到前厅,这才推开砖石,重新回到厨房。
刚站稳,眼角余光扫见灶台边有个小陶罐,半埋在灰里。他顺手拨开,里面藏着一枚铜钱。
他捡起来一看,愣住了。
这不是普通的纸钱。正面刻着个“谢”字,背面是柄小剑图案,样式古朴,像是世家私铸。
他心头一动,把铜钱也收进袖中。
然后他跃上屋檐,借梯云纵的轻功,几个起落便回到了自己住的小屋。关上门,他掏出怀里的纸页,铺在桌上,又把掌心的灰痕擦干净,对着油灯反复比对。
画像上的谢晓峰,和他印象中那个退隐江湖的传奇人物不太一样。这双眼睛太清醒,不像一个早已放下剑的人。
他又拿出那枚铜钱,在灯下翻来覆去地看。
“为什么会在赌坊的地窖里藏他的画像?为什么天尊要刻意散布他退隐的消息?”他低声自问,“如果他根本没退呢?”
正想着,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
不是脚步,也不是风刮门窗,而是瓦片被踩动的细微震颤。
他猛地抬头。
下一瞬,窗纸上映出一个人影,不高,但站得极稳。
那人没敲门,也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知道屋里有人正看着他。
林风缓缓站起身,手已按在剑柄上。
窗纸上的影子微微偏了头,像是在打量屋内动静。
然后,一只手从外面伸了过来,指尖夹着一片枯叶,轻轻贴在窗缝上。
叶脉清晰,形状狭长,像一把微型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