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政、杨辉、陈雨、刘冰冰四位年轻秘书在李全有秘书长的引导下,依次走进庄严肃穆的省委常委会议室时,原本还有些细微声响的会议室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所有常委的目光,或好奇、或审视、或期待、或质疑,齐刷刷地聚焦在这四位年轻人身上。
他们被安排站在靠近门口一侧的会议桌旁,这里通常是列席人员的位置。
面对这一屋子决定东平省命运的大人物,四人虽然内心难免紧张,但都努力保持着镇定,身姿挺拔,神情专注。
省委书记丁正业作为会议主持人,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他脸上带着一种鼓励性的温和笑容,目光扫过四位年轻人,最后落在黄政身上,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
【“好,我们继续开会。”
他先是定了调,然后转向黄政等人,“小黄、小杨、小陈、小刘,情况李秘书长应该跟你们简单说了。
刚才在讨论《实施方案》时,翁扣同志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且现实的问题,就是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确保资金来源,吸引到可靠的投资方。
我们这些老家伙讨论了半天,一时也拿不出特别完美的万全之策。
易秋萍部长提议,让你们这些年轻同志也来谈谈看法,或许能有新的思路。
现在,你们谁先来说说看?对于这个难题,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建议?”】
按照事先的约定,黄政深吸一口气,向前微微迈出半步,身体微微前倾,以示恭敬。
他目光平稳地依次迎向丁正业、郑家权、丘志展等主要领导,声音清晰而沉稳:
【“丁书记、郑省长、丘书记,各位领导,下午好。
小子才疏学浅,在各位领导面前班门弄斧,实在惶恐。
既然领导信任,让我们畅所欲言,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谈谈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浅见,说得不对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严厉批评指正。”】
他这番开场白谦逊而得体,既表明了身份,也为自己可能的疏漏留下了余地。
“关于翁省长提出的资金保障和吸引投资问题,我认为可以尝试多管齐下,长短结合。我长话短说,概括为六点粗浅思路:”
黄政稍作停顿,整理了一下语言,随即条理清晰地开始阐述:
【“第一,强化政府引导,设立专项融资工具。可以考虑由省财政牵头,联合省内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探索发行省级‘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专项债券’,或者设立‘东平省产业升级引导基金’。
这些资金定向用于支持国企在改制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技术升级、债务化解等关键环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和保障作用,降低社会资本进入的门槛和风险。”
“第二,善用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对于那些资产质量较好、市场前景明朗的国有企业,我们要积极推动其进行股份制改造,支持其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直接从资本市场募集发展资金。
这不仅解决了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入外部监督,倒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治理水平。”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政策吸附力。 资金和投资者是用脚投票的。
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出台更具针对性、更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
比如,对于参与我省国企战略重组的大型民企或外资企业,可以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一揽子优惠;
建立‘改革项目库’,定期向社会资本发布项目信息,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
同时,要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第四,积极向上争取,用好国家政策资源。 国企改革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
我们可以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国家在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相关区域政策中蕴含的金融支持工具。
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沟通,争取将东平列入国家级国企改革综合试验区,或争取政策性银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对我省改革项目的倾斜支持。”
“第五,虚心外出取经,借鉴成功实践经验。 建议由省发改委、国资委牵头,尽快组织精干的考察团,赴东部沿海改革先行地区,如江浙、南粤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重点学习他们在处理职工安置、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同时,”
黄政话锋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我们省内部也有一些积极探索,例如昌朋县石泉门乡工业园区在吸引港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就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值得省内兄弟市县参考借鉴。”
“第六,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 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经济圈,探索建立‘飞地经济’、共建产业园等合作模式。
不仅要把外面的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也要鼓励改制后更具活力的企业‘走出去’,参与更广阔市场的竞争,形成双向互济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黄政阐述完毕,再次微微躬身:“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思考,主要是抛砖引玉。考虑不周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谢谢大家!”
说完,他沉稳地退后一步,回归到队列之中。
他的发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既有宏观思路,也有微观路径,将一个大难题分解成了数个可操作的具体方向,显示出了超越年龄的政策水平和思维深度。
紧接着,按照事先的简单分工,杨辉、陈雨、刘冰冰也依次上前,分别从确保改革过程中的社会稳定与法治保障、做好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与舆论引导、以及在改革中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干部人才支撑等角度,做了简明扼要的补充发言。
三人虽然发言不长,但都切中要害,与黄政的阐述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应对体系。
四位年轻人的发言,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会议室里之前的凝重与胶着。
他们带来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充满活力、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的具体思路,让在座的常委们,尤其是之前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后生”的能量。
“好!说得好!” 丁正业书记脸上露出了由衷的赞赏笑容,率先鼓起掌来。他的掌声打破了寂静,也带动了会议室内的气氛。
郑家权省长看着黄政,眼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用力地拍着手。
林微微部长更是毫不掩饰地对黄政等人竖起了大拇指,脸上带着激赏的笑容。
而最为奇特的则是组织部长易秋萍。这个最初提议让年轻人发言的“引爆者”。
此刻却仿佛事不关己一般,又恢复了她那平静无波的状态,靠在椅背上,悠闲地端起茶杯,轻轻地吹着气,慢慢地品着茶,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提议与她无关,眼前的掌声也与她无关。
但这种刻意的“疏离”,反而更显得她深不可测。
丁正业双手虚按,止住了掌声,目光再次变得严肃而具有决定性。他环视全场,声音沉稳有力:
【“大家都听到了?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我们有些同志总担心年轻人经验不足,挑不起重担。
但今天,这四位年轻同志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他们的思路,开阔、务实、有闯劲,恰恰是我们一些老同志所欠缺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东平省后继有人,说明改革的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
他这番话,既是对黄政等人的高度肯定,也是对那些固步自封、畏惧改革声音的有力回应。
“好了,闲言少叙。”丁正业神色一正,语气转为决断,“关于《关于推动东平省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方案》,该讨论的已经充分讨论,该考虑的,年轻同志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现在,进行表决!”
他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位常委的脸,清晰地宣布:
“同意通过此项方案的同志,请举手!”
话音未落,丁正业自己第一个坚定地举起了右手,目光坦然地看向前方。
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飞速地移动,观察着,计算着。
决定东平省未来经济走向的关键一刻,终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