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引准提正是看中这点。
若不参与封神,佛教永远是小教,受制于三清;介入封神虽有风险,却也有了翻身之机。
只是他们没想到,风险来得如此之快。
封神榜需签满三百六十个名字方能渡过杀劫。
如今封神之争由两教变为三教,名单理应由三方共议。
老子却偏袒己方,言行间尽显霸道,惹得菩提暗生怨恨。
但眼下东方四圣同气连枝,容不得西方二圣放肆,他们只得设法拖延,暂且避开锋芒。
他眼珠一转,心生一计,便指着下方凡人说道:道兄所言虽有道理,但比干上榜实属意外,不足为凭。
如今姬发起兵未久,战事初开,过早拟定封神榜单恐徒劳无功。
不如待两军分出胜负,再议此事。
老子执掌人教,虽贵为教主,然天命所归,此战当由人皇主导,无须他过多插手。
此番封神,他只需静观其变,不必如其他教主那般争强斗胜。
元始天尊暗中谋划,知老子与自己同对林相和女娲不满,便有意拉拢老子,欲借封神之机为难二人。
其中女娲尚不足惧,真正令他们忌惮的是女娲座下大弟子林相。
此子以准圣修为屡次冒犯圣人威严,且身怀诸多法宝,变数极多。
若任其顺利成圣,只怕老子这大师兄之位都要拱手相让。
因此二人密谋,虽知林相借封神成圣乃天命不可违,但仍可在他成圣前设置阻碍,削弱其实力,以免封神之后难以制衡。
不料佛教突然介入,更令老子警惕。
当年老子化胡为佛创立小乘佛教,虽不及西方佛国兴盛,但凭借太极图与乾坤图两件灵宝 ** 气运,始终能与大乘佛教分庭抗礼。
若让西方教借封神之机翻身,老子当年立下的功德岂不付诸东流?
此事老子心知肚明,元始、菩提和准提亦了然于心。
故而老子步步紧逼,菩提则以圆滑手段周旋。
休要以战事未起为借口!若你不愿让门下弟子上榜,便由我来代劳,将你佛国弟子尽数填入榜中!老子仗着大师兄身份,见准提接引迟疑不决,索性亲自动笔欲代西方二圣签字。
封神榜虽不及圣人法宝威能,却蕴含天道意志,一旦签名即成定局,纵是圣人也无法更改。
老子正要落笔,西方二圣急忙阻拦,唯恐他将剩余三百五十九个名额尽数填满佛国弟子,致使佛门名存实亡。
准提当即卷起姬发送至黄河对岸,收回七宝妙树握于手中,顿时霞光万丈,法相庄严。
接引道人则盘坐九品莲台,双手合十,闭目垂首,面上尽显愁苦之色。
老子见接引与菩提这般姿态,不由抚须大笑,胯下青牛当即化作道童模样,取下鼻间铜环奉上。
此物名曰金刚琢,乃老子西出函谷所 ** 德圣器,虽非混沌孕育的先天至宝,却因教化之功而威能不逊分毫。
但见老子将金刚琢往脑后一抛,与太极图阴阳相合护住周身,旋即展开日月乾坤图,拄着扁拐踏入图中,对西方二圣笑道:两位既不愿签榜,老道也不相强。
只要二位能在这图中走个来回,封神之事便由尔等做主。
菩提闻言面皮发烫,他身为西方首圣,何曾被人这般轻视?当即厉声喝道:好!好!好!三声喝罢已跃入图中。
接引亦诵地狱不空之誓,紧随其后踏入画卷。
场外诸圣与林相、平心娘娘等人相顾愕然。
虽知老子道行精深,却未料竟霸道如斯。
众人忙催动神识窥探,奈何图中景象尽被遮掩,唯见画卷悬空飘荡。
忽见宝光乍现,菩提与接引踉跄跌出。
接引座下九品金莲只剩六瓣,菩提手中七宝妙树亦光华黯淡。
众人正惊疑间,忽闻二圣厉声道:今日之约老子须牢记!日后我佛门东传,不得再阻!封神之事也需待弥勒现世再议!
图中传来老子带喘的笑声:晓得了。旋即画卷收拢不见。
诸圣却从这笑声中听出几分力竭之态,显见方才斗法并非表面那般轻松。
太上道德真君此战之后名震三界,世人皆知圣人之中亦有高低之分,老子当属第一!待老子先行离去,元始亦携童子驾云而走。
通天与女娲向林相告辞后各自归去,唯独菩提被林相一声冷笑拦下:“道长可还记得方才赌约?被老子打断前事,我这心里还痒着呢,不如再比试一番?”
先前老子出手教训这厚颜无耻的准提时,林相却未觉痛快——一则非亲自动手,纵使菩提鼻青脸肿也非他所为;二来老子用日月乾坤图遮蔽战况,无人得见圣人手段。
此刻林相索性趁火 ** ,不等菩提应答便自顾自道:“晚辈林相竟能令圣人生畏,女娲是我师尊,您与师尊同辈,我该尊称师叔。
想必师叔非是惧我,只是怕伤我性命才手下留情罢?”
这番言语明褒实贬,暗指菩提欺软怕硬——从挑衅老子到刁难林相,专挑未证大道者欺凌。
林相刻意高呼“师叔”,更坐实其以大欺小之罪。
西方佛教本就名声不及三清,若再损及未来人皇对佛教观感,传教大业必受阻碍。
菩提虽怒,却不得不忍气周旋。
方才与老子斗法已折损混沌先天灵宝,如今再战胜负难料。
堂堂圣人面对林相挑衅,竟进退维谷——若当众落败,颜面何存?
黄河岸边,林相仰望苍穹,对菩提朗声道:“久闻师叔掌中七宝妙树乃混沌初开时天地孕育的第一灵根,此宝能涤荡因果,纵使凡尘孽障缠身,只需宝树轻拂,便可助人顿悟超脱。”
佛国至宝有二:七宝妙树与九品莲台。
前者斩断尘缘,后者普渡苦海。
虽不及三清圣器威猛,但渡化众生之玄妙,犹胜先天至宝。
佛门真谛本在“渡”字,然众生陷于因果业网,欲回头时早被缠缚。
幸有菩提接引二圣,一持宝树消灾解厄,一驾莲台接引彼岸。
修行之道,法力道行缺一不可。
恰如相士洞悉天机,若无通天法力,终究难逃轮回。
七宝妙树涤荡前尘,九品莲台载人登岸,方显大慈悲。
林相忽转话锋:“师叔既有无量神通,何不超度黄河冤魂?既解西岐之困,又增佛国功德,岂非两全?”佛国渡人向来霸道,任他大妖巨擘,闻得梵音便如痴如醉,甘为座下走卒。
菩提接引虽手段玄妙,却因三清压制难收门徒,只得靠这般手段撑持门面。
那些被迫皈依的坐骑,终究算不得真正佛子,难怪二圣终日愁眉不展。
“若师叔迟疑,这份功德晚辈便笑纳了。”林相眼底闪过精光。
黄河冤魂虽成天堑,却也是西岐天然屏障。
姬发残部借此喘息,帝辛大军难以逾越,正好养精蓄锐。
待时机成熟挥师东进,方为上策。
倘若今日菩提真能突破这层阻碍,闻仲大军长驱直入杀至姬发面前,他又如何抵挡?菩提深知其中利害,始终不愿出手。
况且这血海乃平心娘娘所掌,以林相与平心娘娘的交情,若要血海平息,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何须如此大费周章?如今菩提已将全部赌注押在姬发身上,若姬发遭遇不测,佛教大兴的宏图便成泡影。
因此即便林相再三逼迫,菩提仍咬紧牙关,绝不动摇。
就在此时,林相话锋一转,只要求菩提渡化血海中已生灵智的巫妖。
若有他们指引,海中亡魂循规蹈矩,反倒省去不少麻烦。
至此菩提再无推脱之理,纵身跃至黄河水畔,祭出灵宝开始施法。
可他这一动手,却正落入林相的算计——林相真正的目标并非菩提本人,而是他手中的七宝妙树。
原来当林相与菩提对峙之初,体内系统突然地响起,发布任务指令:若能摧毁菩提手中法宝,便可获得一亿点法宝晋升点数。
这般奖励林相前所未见,虽觉诧异却也无心拒绝。
自重生以来,这系统带来的惊喜从未间断,实在没有推辞的理由。
况且此次目标只是圣人法器而非圣人,难度尚可接受。
他之所以诱使菩提进入血海,正是因有平心娘娘暗中相助。
早在布局之初,林相便已传音平心,请她调动轮回之力与血海之力,誓要玷污菩提的灵宝。
法宝不比修士所修**那般繁复,以**为用的法宝便是恶宝,以渡人为用的则是善宝。
即便是老子手中的太极图,虽能重演天地,但因造下诸多杀孽,也只能归于恶宝之列。
毁人法器之法倒也简单:以善宝渡化恶宝,或以恶宝玷污善宝。
只是操作时须得谨慎,莫要让善宝反被恶宝所污。
以菩提的道行与七宝妙树的品阶,寻常恶宝想要玷污它绝非易事。
但林相早有算计,再加上...相助,此事还真有可能实现——借血海之力玷污七宝妙树,达成摧毁菩提法器的目的。
因此当菩提刚祭出七宝妙树,林相立即携平心逼近菩提身侧。
表面假借相助师叔行善之名,暗地里却对那七宝妙树打起了主意。
林相催动三十六品灭世黑莲,将其暗中投入血海,隐匿于七宝妙树根系之下。
平心娘娘同时祭出仿制的小轮回墓,与黑莲共同落在七宝妙树扎根之处,又驱使血海亡魂聚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