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渐深,镇东头的新房工地一派热火朝天。地基已经浇筑完毕,钢筋混凝土的基座坚实牢固,工人们正忙着砌墙,红砖一块块整齐堆叠,新房的轮廓在阳光下愈发清晰。苏青刚给工人们送完凉茶,就看到刘嫂拎着一个竹篮,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苏青,可算赶上了!”刘嫂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笑着掀开竹篮盖子,里面是刚烙好的白面饼和一小罐咸菜,“知道工人们干活累,我早起烙了点饼,让大家垫垫肚子,补充补充体力。”
苏青心里一暖,连忙接过竹篮:“刘嫂,你真是太有心了,还特意跑一趟。工人们正说饿呢,你这饼来得太及时了!”
“客气啥!”刘嫂摆了摆手,眼睛扫过忙碌的工地,“你和陆营长盖房是大事,我们邻里之间,理应互相帮忙。我看工人们天天吃工地的大锅饭,也没啥花样,以后我每天中午过来帮着做饭,保证让大家吃得饱、吃得香,干活也更有劲!”
“那怎么好意思麻烦你!”苏青连忙推辞,“你家里也有一堆事要忙,哪能总让你为我们的事操劳。”
“没事没事,我家里的活都安排好了!”刘嫂不由分说地走进临时搭建的灶台边,“你看这灶台都现成的,我买点菜过来,很快就能做好饭。工人们吃得好,才能把房子盖得更结实,你们也能早点住进新房,这不是两全其美嘛!”
苏青看着刘嫂热情的模样,心里感动不已,再也说不出推辞的话:“那真是太谢谢你了,刘嫂。辛苦你了!”
“跟我还客气啥!”刘嫂笑着说,“你赶紧去忙你的,我来准备午饭,今天给大家做鸡蛋炒西红柿、炖土豆,再熬一锅小米粥,简单又管饱!”
苏青点点头,转身去查看建材。刚走到红砖堆旁,就看到张婶正蹲在那里,仔细地整理着散落的砖块,把不同规格的砖块分开放好。看到苏青过来,张婶笑着站起来:“苏青,我看这些建材堆在这儿,没人看管怪不放心的,就过来帮你照看一下。你放心,我保证一根钢筋、一块砖都不会少!”
“张婶,你怎么也来了?”苏青又惊又喜,“这么热的天,你不在家歇着,跑过来帮我看管材料,真是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张婶笑着说,“我在家也没啥事,过来帮帮忙,还能跟大家聊聊天,多好。你和陆营长平时对我们也很照顾,现在你们盖房,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她顿了顿,又说道:“这些建材都是花钱买的,可不能马虎。我帮你看着,工人们要用的时候,我帮着递递东西,也能让他们省点劲,提高点效率。而且现在工地上人多手杂,我在这儿看着,也能防止有人顺手牵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苏青看着张婶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张婶,有你帮我看管材料,我就放心多了。真是太感谢你了!”
“谢啥呀!邻里之间就该互相帮衬!”张婶笑着说,又蹲下身,继续整理砖块。
这时,王大叔扛着一把木工锯,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王大叔是镇上有名的木匠,手艺精湛,盖房、做家具都很在行。他看到苏青,笑着说:“苏青,我听说你家盖房,过来看看。我懂点木工活,正好能帮着指导指导工人,尤其是门窗安装和屋顶的木工活,可得仔细点,不能出岔子。”
“王大叔,您能来真是太好了!”苏青连忙迎上去,“我们正愁没人懂木工活呢,您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王大叔走到正在搭建屋顶木架的工人身边,仔细查看了一下木架的结构和连接处,皱了皱眉说:“小伙子,这个木梁的连接处没固定好,用钉子太少了,而且角度也有点问题,这样不结实,以后下雨刮风容易松动。”
工人连忙停下来,不好意思地说:“大叔,我们以前盖房都是这么做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
“盖房可不是小事,一点都不能马虎!”王大叔说道,“你听我的,把这个木梁拆下来,重新调整角度,连接处要用至少四个钉子固定,还要用木楔子楔紧,这样才能保证牢固。”
他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教工人如何调整木梁的角度,如何正确固定连接处。工人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重新搭建起木架。
王大叔又查看了门窗的框架,说道:“门窗框架的尺寸要精准,不然以后安装门窗会不顺畅。而且木材要提前烘干,防止以后变形开裂。我这里有一把水平尺,你用它量一下,确保框架是垂直水平的。”
工人按照王大叔的指导,用水平尺测量门窗框架,发现果然有一处有点倾斜,连忙调整过来。
苏青站在一旁,看着王大叔耐心地指导工人,心里充满了感激。有了王大叔的帮忙,她对新房的质量更有信心了。
中午时分,刘嫂已经做好了午饭。鸡蛋炒西红柿色泽鲜亮,炖土豆软糯入味,小米粥熬得黏稠香甜,还有刘嫂自家腌的咸菜,清脆爽口。工人们和帮忙的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大口吃着饭,纷纷夸赞刘嫂的手艺好。
“刘嫂,你做的饭真是太好吃了,比我们自己做的强多了!”一个工人笑着说。
“是啊,刘嫂,有你帮着做饭,我们干活都更有劲了!”另一个工人说道。
刘嫂笑着说:“好吃你们就多吃点,不够还有。只要你们能把房子盖得结实,我天天给你们做好吃的!”
苏青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又看了看忙碌了一上午的刘嫂、张婶和王大叔,心里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她拿起一碗小米粥,走到刘嫂身边,递给她:“刘嫂,你也快吃点,忙活了一上午,肯定饿了。”
又给张婶和王大叔各递了一碗:“张婶、王大叔,谢谢你们,你们也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三人异口同声地说。
苏青看着眼前这些热心的邻居,眼眶微微有些湿润。她清了清嗓子,对大家说:“各位乡亲,各位师傅,今天真是太感谢大家了!刘嫂特意过来帮着做饭,张婶帮着看管材料,王大叔还亲自指导工人干活,还有其他来帮忙的乡亲们,没有你们,我们的盖房工程也不会这么顺利。”
她顿了顿,语气真诚地说:“我苏青嘴笨,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但你们的这份情,我和陆庭州都记在心里。等新房子盖好了,我一定好好请大家吃一顿,好好感谢大家的帮助!”
“苏青,你太客气了!”刘嫂笑着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不用这么见外。等你住进新房,我们来热闹热闹就行,吃不吃饭都无所谓。”
“是啊,苏青,我们就是过来搭把手,不用这么客气。”张婶也说道。
王大叔点点头:“只要你们能早日住进新房,我们就开心了。以后大家都是邻居,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工人们也纷纷说道:“苏老板,你不用谢我们,我们拿了工钱,就该把活干好。不过还是要谢谢刘嫂、张婶和王大叔,有他们帮忙,我们省了不少事。”
苏青看着大家真诚的笑脸,心里暖烘烘的。她知道,这些邻居的帮助,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出于纯粹的善意和邻里之间的情谊。在这个小镇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淳朴而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嫂每天都会准时来工地帮着做饭,换着花样给工人们做可口的饭菜;张婶每天都会来工地看管材料,把建材整理得井井有条,还会帮着递递东西、打扫施工现场;王大叔也经常来工地指导工人,尤其是在门窗安装和屋顶施工的关键阶段,他更是全程在场,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出问题。
其他邻居也没有闲着,有人听说工地需要沙子,就主动用小推车拉来几车;有人家里有多余的木材,就拿来给工地用;还有人晚上没事,就来工地帮忙照看工具,防止被盗。
陆庭州每天下班都会去工地,看到邻居们这么热心地帮忙,心里也十分感动。他常常对苏青说:“咱们能遇到这么好的邻居,真是太幸运了。以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回报他们,多帮衬帮衬大家。”
苏青点点头:“是啊,等新房子盖好了,我们一定要经常请大家来家里做客,好好感谢他们。”
在邻居们的热心帮助和施工队的辛勤付出下,新房的建设进度越来越快。墙体越砌越高,屋顶的琉璃瓦也铺好了,门窗框架也安装完毕,新房的模样越来越清晰。
苏青和陆庭州每次去工地,都会被新房的变化所惊喜。他们知道,这栋新房不仅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更离不开邻居们的帮助和支持。这份深厚的邻里情谊,将会和这栋新房一样,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一天傍晚,苏青关了店,像往常一样去工地给工人们送晚饭。看到刘嫂正在灶台边忙碌,张婶在整理剩下的建材,王大叔在检查刚安装好的窗户,心里充满了温暖。
她走过去,和大家一起忙活起来。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工地上,照亮了新房的轮廓,也照亮了大家脸上的笑容。苏青知道,用不了多久,她和陆庭州、孩子们就能住进这栋充满爱和温暖的新房,而这份淳朴的邻里情谊,将会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在这个小镇上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