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晨光把村口的石板路染成暖金色时,苏青已经牵着陆晓燕的手站在公交站台前。晓燕穿着新做的浅蓝色连衣裙,领口的白色蕾丝沾着点晨露,裙摆上的太阳花绣样在风里轻轻晃,像要跟着晨光一起绽放。她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帆布小包,里面装着作文复印件、发言稿,还有苏青特意给她装的两颗奶糖——一颗橘子味,一颗草莓味,是她最爱的口味。
“妈妈,公交车会不会晚点呀?”晓燕踮着脚往路的尽头看,小脸上满是期待,又藏着点紧张。昨天晚上她翻来覆去没睡好,一会儿担心发言稿背错,一会儿又想起要在好多人面前说话,手心都冒出了汗。苏青握着她微凉的手,从包里拿出保温杯,倒了点温水递给她:“别着急,早班车很准时的。咱们提前一个小时到,还能去教育局门口看看,熟悉熟悉环境。”
说话间,绿色的公交车慢悠悠地开了过来,车身上“镇——县”的字样格外显眼。苏青牵着晓燕上了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车窗外的白杨树飞快向后退,晓燕趴在玻璃上,一会儿数路边的电线杆,一会儿又拿出发言稿小声念:“大家好,我是陆晓燕,来自……”念到“谢谢妈妈”时,她抬头看了看苏青,眼里亮晶晶的。
苏青摸了摸她的头,想起一个月前晓燕还因为没等到比赛结果而失落,每天放学就坐在桌前翻作文选,把看到的好词好句抄在素材本上。有天晚上她路过晓燕的房间,还看到女儿在灯下写:“妈妈说,真诚的文字最动人,我要把妈妈的故事写得更细,让所有人都知道妈妈有多好。”那时候她就知道,不管有没有获奖,晓燕已经在写作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公交车驶进县城时,晓燕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她指着路边的新华书店,小声说:“妈妈,上次你就是在这儿给我买的作文选!”又看到供销社门口的摊,想起之前陪晓阳来奥数班时,苏青给她买过一支粉色的,甜丝丝的味道还记在心里。苏青笑着点头:“等领完奖,咱们去书店给你买本新的笔记本,再买支你喜欢的钢笔,好不好?”
县教育局的办公楼就在街心公园旁边,红砖墙前挂着“‘春蕾杯’小学生作文比赛颁奖典礼”的红色横幅,门口站着两位穿着校服的学生,手里拿着指引牌。晓燕刚走到门口,就看到墙上贴着获奖名单,她的名字“陆晓燕”在“小学低年级组一等奖”的位置,用红笔圈着,格外显眼。
“妈妈,你看!我的名字在上面!”晓燕拉着苏青的手跑过去,手指轻轻碰了碰自己的名字,脸上露出骄傲的笑。旁边有位穿着西装的老师走过来,笑着问:“你就是陆晓燕同学吧?我是这次比赛的评委,你的《我的妈妈》写得特别好,尤其是妈妈缝衣服被针扎破的细节,看得我都眼眶发热。”
晓燕没想到能遇到评委老师,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谢谢老师,是妈妈教我观察这些小事的,她说生活里的细节最能打动人。”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对苏青说:“您真是位用心的妈妈,孩子能写出这么温暖的文字,离不开您的引导。”苏青连忙摆手,心里却像被温水浸过,软软的、暖暖的。
颁奖典礼在三楼的会议室举行,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前排是获奖学生和家长,后排是各学校的老师,墙上的投影幕布上循环播放着获奖作品的片段。晓燕找到自己的座位,旁边坐着一位来自城关小学的女生,手里拿着发言稿,正在小声练习。看到晓燕,女生笑着打招呼:“你也是来领奖的吗?我是四年级的,获了二等奖。”
晓燕点点头,也拿出自己的发言稿,跟着小声念。苏青坐在她旁边,帮她理了理连衣裙的领口,又把她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别紧张,就像平时跟妈妈说话一样,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就好。”晓燕用力点头,把妈妈的话记在心里。
上午九点,颁奖典礼正式开始。主持人走上台,先是介绍了到场的评委和领导,然后开始宣读获奖名单。当念到“小学低年级组一等奖——陆晓燕,作品《我的妈妈》”时,全场响起了掌声,聚光灯一下子打在了晓燕身上。她深吸一口气,在苏青的鼓励下,慢慢走上台。
晓燕接过评委老师递来的奖状和奖品——奖状是烫金的,上面写着“一等奖”三个大字,奖品是一本红色封面的《新华字典》和一支银色的钢笔,笔身上刻着“‘春蕾杯’留念”的字样。她双手捧着奖状和奖品,对着评委老师鞠了一躬,然后走到话筒前。
一开始,晓燕的声音还有点抖,她看着台下的苏青,想起妈妈陪她修改作文的夜晚:妈妈坐在她旁边,手里拿着红笔,逐字逐句地帮她改,遇到她不懂的地方,就用生活里的例子解释。比如她写“妈妈的手很巧”,妈妈就说:“你可以写妈妈缝衣服时,线轴转得像小轮子,布料在她手里像听话的小朋友,这样大家就能想象出妈妈的样子啦。”
想到这些,晓燕的声音渐渐稳了下来,她看着台下的观众,认真地说:“大家好,我是陆晓燕。今天能站在这里领奖,我最想谢谢的人是我的妈妈。”
她顿了顿,眼里泛起微光:“以前我觉得写作文很难,不知道该写什么。是妈妈告诉我,写作文不用写华丽的句子,只要写心里最真实的话,写生活里看到的小事。有一次我写妈妈缝衣服,妈妈特意让我观察她怎么拿剪刀、怎么穿针,还让我摸一摸布料的质感。她说,只有自己真正感受到的,写出来才会动人。”
台下静悄悄的,只有晓燕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苏青坐在台下,看着女儿站在聚光灯下的样子,突然想起晓燕第一次写作文时的场景——那时候女儿才上一年级,拿着铅笔,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急得快哭了。现在她不仅能写出获奖的作文,还能在这么多人面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成长的速度快得让她有些恍惚。
“我写的《我的妈妈》里,有妈妈用银色小剪刀做衣服的样子,有妈妈帮老奶奶系衬衫扣子的样子,还有妈妈陪我改作文的样子。这些都是我每天看到的事,也是我最想写下来的事。”晓燕举起手里的钢笔,“以后我要用这支钢笔,写更多妈妈的故事,写村里的事,写身边所有温暖的事。谢谢妈妈,也谢谢所有评委老师!”
说完,晓燕深深鞠了一躬,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响亮。评委老师笑着点头,眼里满是赞许;旁边的家长们也小声议论:“这孩子说得真好,懂得感恩,还知道观察生活。”“她妈妈肯定特别用心,才能教出这么好的孩子。”
苏青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她赶紧拿出手帕擦了擦,却还是有眼泪掉下来。这不是难过的泪,是骄傲的泪,是欣慰的泪。她看着台上的晓燕,觉得女儿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她抱着、哄着的小丫头,而是能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勇敢表达自己的小大人了。
颁奖典礼结束后,晓燕抱着奖状和奖品,蹦蹦跳跳地跑到苏青身边,把钢笔递给她:“妈妈,这支钢笔我想送给你,谢谢你陪我写作文,还鼓励我。”苏青接过钢笔,指尖碰到冰凉的笔身,心里却暖得发烫:“这支钢笔是你的奖品,妈妈不能要。你要用它写出更多好作文,等你以后写出更棒的作品,妈妈比收到任何礼物都开心。”
晓燕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把《新华字典》抱在怀里:“那我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这本字典,再也不用问妈妈啦。”苏青笑着牵起她的手:“走,咱们去新华书店,给你买本新的笔记本,再去吃你喜欢的肉包子,庆祝你获奖。”
走出教育局办公楼时,阳光正好,洒在晓燕的连衣裙上,把太阳花绣样照得格外鲜艳。晓燕牵着苏青的手,一边走一边哼着歌,怀里的奖状被她抱得紧紧的,生怕被风吹走。苏青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心里悄悄想: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慢慢开花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需要用心浇灌,而当她终于绽放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她们先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带锁的笔记本,晓燕说要把自己的作文和素材都写在里面,锁起来,当成自己的“秘密花园”。又去街角的包子铺买了两个肉包子,晓燕咬了一口,肉汁顺着嘴角流下来,笑着说:“妈妈,今天的包子比以前更甜!”苏青看着她的样子,也笑了,觉得今天的阳光格外暖,风里都带着甜丝丝的味道。
下午回家的公交车上,晓燕靠在苏青的肩膀上,手里还攥着那支银色的钢笔,小声说:“妈妈,下次我还要参加作文比赛,还要来县城领奖,还要跟你一起吃包子、买笔记本。”苏青摸了摸她的头,轻声说:“好,妈妈一直陪着你,不管你想去哪里,想做什么,妈妈都支持你。”
车窗外的夕阳慢慢沉下去,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苏青看着怀里渐渐睡着的晓燕,又看了看她手里的钢笔和身边的奖状,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次县城领奖之旅,不仅是晓燕的一次成长,也是她作为妈妈的一次收获——她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也感受到了陪伴的意义。未来的路还很长,她会一直牵着晓燕的手,陪着她在文字的世界里探索,陪着她慢慢长大,看着她成为一个温暖、勇敢、热爱生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