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后的雨像憋足了劲,从清晨开始就没歇过,豆大的雨点砸在瓦片上、院墙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连成一片密不透风的雨幕。苏青一早起来就没敢闲着,先是把院子里晾晒的布料、孩子们的书本往屋里搬,又找了几块塑料布,把窗沿、门框仔细遮好——她昨晚听村里广播说,这雨要连下三天,还可能伴有大风,得提前做好防备。
晓阳和晓燕也懂事地帮忙,一个把石桌上的针线笸箩往屋里挪,一个帮着晓雨把玩具收进箱子里。晓雨攥着苏青的衣角,小脸上满是紧张:“妈妈,雨好大呀,会不会把房子冲垮呀?”苏青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轻声安慰:“不会的,咱们把门窗挡好,等雨停了就没事了。”
话虽这么说,苏青心里却没底。这老屋是陆庭州父母留下的,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去年冬天就漏过一次雨,当时陆庭州休假回来,简单修补了一下屋顶,可现在雨下得这么急,不知道能不能扛住。
果然,到了中午,东屋的屋顶就开始“滴答滴答”往下滴水。苏青赶紧找了几个盆和桶,放在漏水最严重的地方——靠近晓阳书桌的那片屋顶,雨水顺着房梁渗下来,滴在盆里,很快就积了小半盆。晓阳看着自己的作业本被雨水溅湿了边角,急得眼圈都红了:“妈妈,我的作业!这可是要交给老师的!”
苏青连忙把作业本挪到远离漏水点的柜子上,又找了块干布,小心地擦着上面的水渍:“别急,妈妈给你晾干,明天要是还下雨,咱们就把桌子搬到中间来。”她抬头看了看屋顶,雨水还在不断渗下来,甚至比刚才更急了些,心里不由得更慌了——要是雨一直这么下,屋顶怕是要出大问题。
就在这时,西屋的大嫂王秀兰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盆跑过来,语气急促:“苏青,你们东屋也漏水了?我们西屋更严重,炕头上都漏了,被子都湿了,你大哥正上房修补呢,你快帮我看着点孩子!”
苏青连忙应下来,让晓燕带着大嫂家的孩子在里屋玩,自己跟着王秀兰去西屋看情况。西屋的景象比东屋更糟:屋顶漏了好几个洞,雨水顺着洞往下淌,炕上的被子湿了一大片,地上摆着好几个接水的盆,盆里的水都快满了。陆庭军正踩着梯子往房顶上爬,身上的衣服已经被雨水淋透,紧紧贴在身上。
“大哥,这么大的雨,上房太危险了!”苏青赶紧喊住他,“要不先别补了,等雨小了再说,咱们先把东西挪到不漏雨的地方。”
陆庭军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喘着气说:“不行啊,这雨要是再下,屋顶怕是要塌,到时候更麻烦。我先上去铺几块塑料布,能挡一会儿是一会儿。”他说着,还是踩着梯子爬了上去,王秀兰在下面拿着塑料布,手都在发抖:“他爸,你小心点!抓稳了!”
苏青看着房顶上的陆庭军,心里也跟着揪紧。她赶紧回东屋,把家里的塑料布抱了几块过来,递给王秀兰:“大嫂,把这个也递上去,多铺几层能管用些。”又让晓阳去灶房烧了壶热水,等陆庭军下来能喝口暖和的。
好不容易等陆庭军从房顶上下来,他浑身都湿透了,嘴唇冻得发紫,还不住地咳嗽。王秀兰赶紧拿了件干衣服给他换上,又把苏青递来的热水递到他手里:“你说你逞什么强?万一摔下来可怎么办?”陆庭军喝了口热水,缓了缓说:“没事,铺了塑料布,应该能挡一阵。不过这老屋毕竟年头久了,等雨停了,得好好修修屋顶,不然下次下雨还是要漏。”
苏青点点头,心里却犯了愁——修屋顶需要钱,还需要找工匠,她手里的钱大多用来买手工布料和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了,一时半会儿凑不出那么多。她想起陆庭州在信里说,下个月会寄些津贴回来,或许能用来修屋顶。
傍晚的时候,雨下得更急了,风也刮了起来,窗户被风吹得“哐哐”响。苏青担心屋顶的塑料布被吹掉,每隔一会儿就去院子里看看,还特意把孩子们的床挪到了远离窗户的地方,怕玻璃被风吹碎伤了孩子。
晓燕看着苏青忙碌的样子,小声说:“妈妈,我想爸爸了,要是爸爸在家,肯定能帮咱们修屋顶。”苏青摸了摸她的头,心里也泛起一阵酸楚——是啊,要是陆庭州在家,她就不用这么慌了。可她不能让孩子们看出她的担心,只能强笑着说:“爸爸在部队也很辛苦,咱们要自己想办法,等爸爸回来,咱们给他一个惊喜,告诉他咱们把家照顾得很好。”
夜里,苏青几乎没怎么睡,隔一会儿就起来看看屋顶漏不漏雨,听听外面的风声有没有变小。好在后半夜雨势渐渐小了些,屋顶的漏水也慢了下来。天快亮的时候,她才靠着床头眯了一会儿,梦里都是陆庭州回来,和大哥一起修屋顶的场景。
第二天一早,雨虽然停了,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院子里积满了水,一脚踩下去能没过脚踝。苏青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屋顶,发现西屋铺的塑料布被风吹掉了一块,屋顶又开始漏水,东屋的漏水虽然慢了,但房梁上已经渗了不少水,墙皮都泡得掉了下来。
陆庭军也一早起来了,看着漏水的屋顶,皱着眉头说:“这雨怕是还没下透,得赶紧找工匠来修屋顶,不然下次再下雨,这房子真的要塌了。”苏青点点头,说:“我这就去村里问问,看看有没有工匠愿意来修,费用的事,我和庭州商量过,他下个月会寄些钱回来,咱们先凑凑。”
王秀兰也连忙说:“费用我们也出一部分,这房子是爸妈留下的,咱们两家一起住,修屋顶也该一起出钱。”苏青心里一阵温暖,之前因为一些小事,她和大嫂之间还有些生分,可在困难面前,一家人还是能齐心协力。
苏青去村里找了老木匠张师傅,张师傅说最近找他修屋顶的人多,得排到后天才能来,但他可以先过来看看情况,教他们怎么临时处理一下,避免再漏水。苏青连忙道谢,跟着张师傅回了家。张师傅看了看屋顶,说:“主要是瓦片老化了,有些地方的木梁也受潮了,得先把坏的瓦片换掉,再在木梁上刷层防水的桐油,这样能管些日子。”
苏青和陆庭军按照张师傅说的,去村里的建材店买了些新瓦片和桐油,趁着雨停的间隙,开始临时修补屋顶。陆庭军在房顶上换瓦片,苏青在下面递东西,晓阳和晓燕也帮忙递钉子、递工具,一家人忙得满头大汗,却没人喊累。
傍晚的时候,临时修补终于完成了。苏青看着不再漏水的屋顶,心里松了一口气。她想起陆庭州,决定晚上给他写封信,告诉他家里的情况——不是抱怨,而是想让他知道,她能和大哥一家一起,把家里的事处理好,让他在部队安心。
她坐在灯下,提笔写道:“庭州,前几天连续下了三天暴雨,家里的老屋漏雨了,不过你别担心,我和大哥大嫂一起找了工匠,已经临时修补好了,等你寄钱回来,咱们再好好修修屋顶。孩子们都很懂事,帮着搬东西、递工具,晓阳还说,等你回来,要跟你一起修屋顶呢。你在部队要照顾好自己,不用惦记家里,我们能把家照顾好。”
写完信,苏青看着窗外的夜空,虽然还是阴天,但她心里却亮堂了许多。她知道,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互相帮忙,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这,也是她和陆庭州“同心撑起家”的路上,必须经历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