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府西跨院裹着冬寒,金桂秃枝指向灰蓝天空,唯有廊下两串红灯笼添暖。
暖阁木门紧闭、厚毡帘挡风,推门便是茶香与炭火的暖意,瞬间卸去寒凉。
沈微婉坐于窗边软榻,紫铜小炉燃着银丝炭,白瓷壶煨茶冒泡,热气在窗上凝霜。
她捏着暖玉斟茶时,毡帘外春桃的笑、锦靴踏毡声与女子笑语,撞碎了暖阁静谧。
“婉姐姐!可算到了,外头的风跟刀子似的,吹得我脸都麻了。”
最先掀帘进来的是刘薇,她裹着件石青色的貂裘,兜帽边缘的白狐毛衬得脸颊红扑扑的。
进门就伸手揉了揉耳朵,快步走到软榻旁,挨着沈微婉坐下。
“还是你这暖阁舒服,刚坐下,脚就不冻了。”
沈微婉笑着把手里的暖玉递过去,又指了指桌上的茶盏。
“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这祁门红茶是去年的陈茶,煨了些红枣和桂圆,最是驱寒。”
随刘薇同来的苏清鸢跟林晚星也陆续落座,各自解了斗篷,丫鬟们手脚麻利地接过,叠好放在一旁的竹架上。
春桃捧着个描金食盒进来,掀开盖子时,一股甜香混着热气扑面而来。
“王妃,苏厨娘刚蒸好的枣泥山药糕,还热乎着呢。”
那枣泥山药糕做得方方正正,外皮是莹润的米白色,顶上点了颗殷红的蜜枣,看着就讨喜。
刘薇拿起一块,吹了吹热气,轻轻咬了一口,山药的绵软混着枣泥的香甜在舌尖化开,暖得人从喉咙到心口都舒展开来。
“这糕做得真妙!”她眼睛一亮,转头对众人道。
“山药蒸得极透,一点渣都没有,枣泥也不齁甜,正好中和了山药的清淡,苏厨娘的手艺真是越发精进了。”
苏清鸢也尝了一块,连连点头:“上次来王府,苏厨娘做的核桃酪就让我念念不忘,今日这枣泥山药糕,又是不同的风味,却同样暖心。”
沈微婉端着茶盏,看着她们眉眼间的满足,眼底漫开柔和的笑意。
“苏厨娘知道你们今日来,特意琢磨了这道温补的点心,若是喜欢,回头让她把方子誊写下来,你们带回府里,冬日里给家里人尝尝。”
“那可太好了!”
春桃站在一旁,听着这话忍不住往前凑了凑,脸颊泛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王妃,奴婢……奴婢也想学这枣泥山药糕的做法。
前几日青竹大哥说冬日里总想吃些软糯的点心,奴婢想着,若是学会了,就能时常给青竹大哥做了。”
刘薇凑过来,故意眨了眨眼,声音带着点打趣:“春桃妹妹这心思藏都藏不住,脸颊红得跟桌上的蜜枣似的。
等你学会了,我们可要讨块尝尝,沾沾你的喜气。”
春桃被说得有些害羞,却还是梗着脖子点了点头:“多谢刘薇小姐,奴婢一定好好学,就算揉面揉到胳膊酸,也得把这糕学会!”
沈微婉看着她认真的模样,眼底的笑意更浓。
春桃跟着自己这些年,性子依旧这般憨直,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从不会藏着掖着。
她这份纯粹,在人心复杂的王府里,倒成了难得的温暖。
“既想学,晚些就去小厨房找苏厨娘,让她慢慢教你。”
沈微婉笑着应了,又对众人道。
“光吃点心也闷,我让人备了绣架,新得了些绒线,你们来帮我瞧瞧,给景渊做的护膝,用什么颜色好。”
丫鬟很快把绣架搬了过来,绷在上面的是块藏青色的厚缎,旁边摆着几缕绒线,有深棕、墨黑,还有两缕浅灰。
刘薇伸手捻起一缕浅灰色的绒线,放在藏青色的缎面上比对。
“浅灰倒是雅致,绣在藏青上不扎眼,看着也暖和。不过若是加几缕深棕的暗纹,会不会更显精致些?”
沈微婉拿起绣花针,穿好浅灰的绒线,在缎面上轻轻绣了几针,形成一道细密的纹路。
“我也是这么想的,护膝是穿在里头的,不用太花哨,素雅些才好。你上次说想学盘金绣,今日正好,我教你怎么在绒线绣上勾边。”
刘薇立刻凑了过去,眼睛紧紧盯着沈微婉的指尖。
暖阁里的炭火烧得正旺,映得两人的脸颊都泛着柔和的光晕。
苏清鸢跟林晚星也围了过来,时不时轻声讨论几句,偶尔传来几声轻笑,窗外寒风正烈,倒衬得这暖阁里的声响越发温软。
刘薇看着沈微婉指尖翻飞,浅灰的绒线在藏青的缎面上渐渐勾勒出简单的云纹,忽然轻声道。
“婉姐姐,前几日我回外祖家,路过城南的贫民区,竟见那里盖起了几间新的暖房,里头生着炭。
还有嬷嬷在给孩子们熬粥。我问了才知道,是王爷让人置办的,说是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能暖暖和和过冬。”
沈微婉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抬眸看向刘薇,眼底闪过一丝温柔。
她自然知道这件事,萧景渊前几日还跟她说起,担心冬日寒冷,那些孩子会冻着饿着。
特意让人在贫民区盖了暖房,又从王府的粮仓里拨了些粮食过去。
“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罢了。”
沈微婉轻声道,“冬日里最是难熬,能让那些孩子少受些苦,也算是件好事。”
林婉星却摇了摇头,认真地看着她:“婉姐姐,你可别这么说。
京中这半年来,百姓的日子是肉眼可见的好了。
前几日我父亲说,今年的冬粮都已足额发放到各州县,再也没有百姓因为缺粮而挨饿;
城西的粥棚,每日都有热粥供应,来领粥的人比去年少了大半。
这一切,都是王爷和你努力的结果啊。
若不是你在背后支持王爷,帮他出谋划策,王爷哪能这么顺利地做成这些事?”
一旁的苏清鸢跟刘薇也纷纷点头附和。
她们虽身处深宅,却也能感受到京中的变化。
往日冬日里,街头总能见到冻得瑟瑟发抖的乞丐,如今却少见了。
往日里百姓提起官府,多是抱怨,如今却多了几分感激。
这些变化,都离不开靖王和靖王妃的付出。
沈微婉望着她们真诚的眼,指尖茶盏的暖意漫至心口。
忆起重生初交时的家族考量与客气疏离,如今能这般无芥蒂话家常、谈生计,情谊早已从带家族印记的往来,化作真切闺蜜情。
她放下绣花针,端起茶盏,对着众人举了举。
“能得你们这般认可,我与王爷,便心满意足了。今日咱们不谈这些,只安心享受这暖阁里的时光,好好聊聊家常。”
“好!”
众人齐声应和,纷纷端起茶盏,轻轻碰了一下。
热茶入喉,暖意顺着喉咙蔓延至四肢百骸,驱散了冬日的寒凉,也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
暖阁里的笑语渐渐融入炭火的噼啪声中,窗外的阳光慢慢西斜,透过结了霜的窗玻璃,在地上投下淡淡的光影。
春桃已经去了小厨房,此刻怕是正围着苏厨娘,认真地学着揉面。
偶尔传来她略显笨拙的询问声,惹得小厨房里的人阵阵轻笑。
她望着暖阁里跳动的炭火,忽然觉得,这般安稳的情谊,才是冬日里最难得的暖。
刘薇忽然拉了拉她的衣袖,指着绣架上的护膝,笑着说:“婉姐姐,你看这云纹绣到这里,是不是该加几针深棕的绒线?这样看着更有立体感。”
沈微婉回过神,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笑着点头:“你说得对,这里加几针深棕的,确实更好看。”
两人再次低下头,专注地讨论着绣活,暖阁里的茶烟依旧袅袅,炭火的暖意包裹着每个人。
窗外的寒风再烈,也吹不散这满室的温馨。
而这份温馨,就像绣架上渐渐成形的云纹,在冬日的时光里,一点点,晕染出最温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