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研究社的古籍库,藏在社团活动室的地下一层,是一间约二十平米的密室。密室的墙壁由特殊的隔音材料打造,隔绝了外界的所有杂音,中央摆放着一张深色木质长桌,桌上整齐地码放着泛黄的古籍,天花板上悬挂的能量灯散发着柔和的暖光,将古籍上的字迹映照得清晰可见。这里没有精英社那般奢华的修炼设备,却有着研究社最珍贵的财富 —— 数百本记载着空间理论与古老技巧的古籍,是空间系异能者探索规则奥秘的宝库。
自从加入研究社后,凌夜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泡在古籍库里研读《空间规则碎片化解读》。这本书的封面是深褐色的,边缘已经磨损,书页间还夹着前人留下的批注,字里行间都透着对空间规则的深刻思考。凌夜坐在长桌前,指尖轻轻拂过书页,目光专注地停留在 “空间裂缝能量运用” 的章节上 —— 书中明确提到,“空间裂缝是规则不稳定的产物,内部蕴含着天然的规则波动,若能将这些波动引导融入自身,不仅能大幅提升空间技能的精准度,还能加速能量池的扩张,为突破境界打下基础”。
这段文字让凌夜眼前一亮。他在炎城时,曾多次靠近小型空间裂缝,却从未想过裂缝中的波动还能用于修炼。可兴奋过后,新的疑问也随之而来:书中只说了引导波动的好处,却没提及具体的方法 —— 该如何感知裂缝中的规则波动?又该用什么方式将波动融入自身?如果控制不当,会不会被波动反噬,导致能量紊乱?
一连三天,凌夜都在反复研读这一章节,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到隐藏的线索,甚至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调动体内的空间能量模拟波动融入的过程,可每次都以能量紊乱告终。这天下午,当凌夜再次因强行模拟而感到胸口发闷时,他终于意识到,仅凭自己的猜测无法解决问题,必须向苏晴请教。
凌夜合上古籍,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回书架,然后快步走向苏晴的办公室。研究社的办公室就在活动室的一侧,门虚掩着,透过缝隙能看到苏晴正坐在书桌前,对着一台终端设备研究数据,桌上还摊开着几本空间理论期刊。
“苏社长,打扰您了。” 凌夜轻轻敲了敲门,声音温和。
苏晴抬起头,看到是凌夜,脸上立刻露出柔和的笑容,放下手中的工作,示意他进来:“是凌夜啊,快坐。是不是在古籍学习中遇到了问题?”
凌夜点点头,走到书桌前坐下,将自己在《空间规则碎片化解读》中遇到的疑问一一说出,最后补充道:“我尝试过自己模拟波动融入,可每次都会出现能量紊乱,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苏晴听完,若有所思地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一条起伏的曲线:“这很正常,空间裂缝的规则波动就像这条曲线,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变化,而你的空间能量就像一条直线,直接让直线去贴合曲线,自然会出现紊乱。引导波动的关键,在于‘能量共鸣’—— 简单来说,就是先让你体内的空间能量频率,与裂缝波动的频率保持一致,就像两个振动的音叉,只有频率相同,才能产生共鸣,进而将波动的能量引入体内。”
“能量共鸣?” 凌夜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心中若有所悟。
“没错。” 苏晴站起身,带着凌夜走向活动室的另一侧,那里摆放着一台半人高的银色仪器,仪器的表面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凹槽周围布满了细密的能量纹路,这就是研究社的 “空间波动模拟器”。“这台模拟器能模拟低强度的空间裂缝波动,从最低的 0.5 赫兹到最高的 5 赫兹,覆盖了大部分小型空间裂缝的波动范围。你可以先从最低频率开始练习,逐步找到与自身能量共鸣的节点。”
苏晴走到模拟器旁,按下凹槽旁的一个按钮,仪器瞬间启动,凹槽中泛起淡蓝色的光晕,一股微弱却清晰的波动从仪器中散发出来,萦绕在凌夜周围。“你现在试着调动体内的空间能量,不要刻意去控制,让能量自然流动,然后慢慢调整能量的振动频率,直到你感觉体内的能量与模拟器的波动产生‘呼应’—— 就像水流遇到了同方向的风,会变得更加顺畅。”
凌夜按照苏晴的指导,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缓缓调动体内的空间能量。起初,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能量与模拟器的波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 “节奏”,一个沉稳缓慢,一个轻快跳跃,就像两首不同的曲子,互不干扰。凌夜尝试着加快能量的振动频率,可刚一调整,体内的能量就开始躁动,甚至有向外溃散的趋势,他只能立刻停下,重新稳定能量。
“别急,慢慢来。” 苏晴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安抚的力量,“你可以试着将空间能量分成细小的‘能量丝’,不要用整股能量去贴合波动,而是让每一根能量丝单独与波动对接,就像用无数根细线去编织一张网,这样更容易找到共鸣点。”
凌夜恍然大悟,他想起自己在突破融能境时,也曾用 “能量丝” 的方式稳定能量。于是,他再次调动能量,将体内的空间能量拆分成数百道细如发丝的能量丝,让它们在体内缓缓流动。这一次,他没有急于调整频率,而是先用心感知模拟器波动的节奏,就像在听一首陌生的曲子,慢慢记住每一个起伏的节点。
十分钟后,凌夜尝试着让一根能量丝的频率,向波动的频率靠近。起初,能量丝还在抗拒,可当频率调整到与波动相差 0.1 赫兹时,他突然感觉到,那根能量丝微微颤动了一下,就像被波动 “牵引” 着,开始与波动同步振动 —— 这就是共鸣的感觉!
凌夜心中一喜,立刻按照同样的方法,引导第二根、第三根能量丝与波动共鸣。一个小时后,已有近半数的能量丝实现了共鸣,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的空间能量变得更加活跃,甚至隐隐与模拟器的波动融为一体,之前因强行模拟导致的胸口闷痛,也在共鸣的过程中逐渐缓解。
“很好,你已经找到共鸣的诀窍了。” 苏晴看着凌夜脸上的变化,欣慰地说道,“接下来的几天,你每天花两个小时在这里练习,从低频率逐步提升到高频率,等能稳定驾驭 5 赫兹的波动后,再尝试将共鸣的技巧运用到实战中,你会看到空间技能的变化。”
接下来的三天,凌夜每天准时来到模拟器前练习。第一天,他能稳定驾驭 0.5-1 赫兹的波动;第二天,频率提升到 2-3 赫兹;到了第五天,他已经能轻松驾驭 5 赫兹的波动,甚至能在共鸣的同时,调动能量凝聚空间切割刃。
这天下午,凌夜在练习时,特意找来一根直径 1 毫米的金属丝,放在模拟器旁。当他与 5 赫兹的波动实现共鸣后,指尖凝聚出一道空间切割刃,朝着金属丝斩去。只见银蓝色的刃光一闪,金属丝瞬间被切成两段,切口平整得如同用精密仪器切割过一般 —— 这要是在之前,他至少需要调动双倍的能量,才能勉强斩断同样粗细的金属丝,如今借助共鸣的力量,不仅精准度提升了,能量消耗还减少了 30%。
“哇!凌夜,你也太厉害了吧!” 一道清脆的声音传来,凌夜回头一看,只见林小雨正站在不远处,眼中满是惊叹。林小雨是研究社的空间系成员,和凌夜一样是融能境初期,这段时间一直在练习空间囚笼,可始终无法提升囚笼的禁锢力,看到凌夜的进步,便主动走了过来,带着一丝羞涩问道:“凌夜,你能不能教教我?我练习空间囚笼时,总是感觉能量散得太快,禁锢力根本不够。”
凌夜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答应了。他将自己在炎城时总结的 “能量压缩技巧” 分享给林小雨:“你可以试着将凝聚囚笼的能量,分成三层压缩,最外层用高密度能量形成‘壳’,中间层用中等密度能量加固,最内层用低密度能量形成‘吸附力’,这样既能减少能量散失,又能增强禁锢力。你先从单层压缩开始练习,熟悉后再逐步叠加。”
林小雨按照凌夜的方法尝试,起初还不太熟练,可练习了半个小时后,她凝聚的空间囚笼明显变得更加稳固 —— 之前能被融能境初期轻松挣脱的囚笼,现在即使是她自己,也需要调动大半能量才能打破。林小雨兴奋地对凌夜道谢:“太谢谢你了,凌夜!要是没有你的指导,我还不知道要练多久呢!”
凌夜的帮助与进步,很快在研究社传开。其他成员遇到修炼问题时,也会主动向他请教,而凌夜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 他教土系的张昊如何用空间标记定位地下矿石,教水系的李娜如何用能量共鸣增强水流的冲击力。渐渐地,研究社的成员们都对凌夜产生了好感,不再把他当成 “新来的天才”,而是当成并肩作战的伙伴,甚至有人私下里称他为研究社的 “潜力新星”。
这天晚上,当凌夜结束修炼,准备离开社团时,苏晴叫住了他,递给了他一本崭新的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空间共鸣进阶技巧,里面有不同强度空间裂缝的波动数据,你可以参考着练习。凌夜,研究社能有你这样的成员,真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