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火坊的腊月初八飘着细雪,锻铁炉的火星子落在吕嫣然的窗纸上,竟熔出个歪歪扭扭的
字 —— 波斯老者说这是火神爷送的贺礼,气得吕老夫人直骂 暴殄天物,却偷偷在襁褓里塞了七块刻着水纹的护心铁。李天泽握着妻子的手,看着她隆起的小腹,忽然觉得神火坊的炉火都温柔了三分,连铁苗啃铁铃铛的
声,都像在唱摇篮曲。
殿下,您看这是啥! 狗剩顶着满头铁渣冲进来,怀里抱着个比人还高的铁制拨浪鼓,鼓面上用火星子烫着 铁蛋儿 三个大字,李大宝带着匠人兵团打了三天三夜,说这是给小世子的见面礼!吕嫣然的绣针
地扎进绷架,看着拨浪鼓上歪扭的豆苗纹,又好气又好笑:亏你们想得出来,将来孩子抓周,莫不是要抓铁锤?李天泽摸着鼓面上的锻痕,忽然想起在太行溶洞看见的场景:杨昌理最后画的歪扭豆苗,竟和这铁鼓上的纹路一模一样。他忽然轻笑,指尖划过鼓沿的猫形暗纹 —— 吕家暗卫悄悄刻的护婴符,抓周抓铁锤有何不好?大魏的孩子,本就该知道铁锤能护家,神火能暖身。
消息像长了翅膀的神火雷,眨眼间传遍京城。朱雀大街的百姓捧着神火纹襁褓、铁制平安锁,在神火坊门口排起长队,卖炊饼的王老汉竟把炉火烧成了婴儿小脚印的形状:咱大魏的小世子,得吃着带诗签的炊饼长大! 连塞北的老突厥都派来商队,驼铃声里混着草原歌谣,羊皮袋里装着用马奶泡过的铁制摇铃。
太子李承乾的贺礼到得最晚,却是辆镶满东珠的鎏金摇篮,珠串上刻着《关雎》的雅句,却在底部藏着三皇叔旧部的菊花纹暗扣。李天泽掀开摇篮垫,看着吕嫣然用银针挑出的鼠须粉,忽然轻笑:皇兄这礼,倒是提醒我该给孩子打副护心镜 —— 就刻上
诗能醒世,铁可铸魂
冬至前夜,吕嫣然忽然指着窗外的神火照明弹,七颗火星子恰好组成北斗形状:五哥的密信,老龙弯的水闸基石今日合龙,岳母说要以孩子的胎发祭闸。 她忽然握住李天泽的手,绣着猫形暗纹的袖口露出半截治河图残页,当年淑妃娘娘在黄河堤分娩,外祖用铁锅当产盆,如今咱们的孩子,该在神火与河水中睁眼。
分娩的阵痛像老龙弯的河水般汹涌,神火坊的匠人自发围在院外,用铁锤敲出《淬火歌》的节奏,说是能替王妃分担疼痛。李大宝扛着新打制的 镇宅铁砧 守在门口,护心镜上的
字被汗水洗得发亮:殿下,俺们把砧面磨成了婴儿脚印的模样,等小世子落地,第一个脚印就刻在神火坊的地基上!
更漏声在寅时三刻突然顿住,产房里传来清亮的啼哭,比神火雷的炸响还要动人。李天泽看着产婆抱出的襁褓,小脸上沾着煤灰与硝石粉,活像个迷你版的神火小将军。吕嫣然虚弱地笑,指着孩子手腕上的红痣:像不像神火坊的锻铁火星?
喜讯传到金銮殿时,皇帝李世隆正在批阅治河图,看见奏报上 铁火双生 四字,忽然想起淑妃临终前的话:若生男孩,便让他握铁锤;若生女孩,便让她捧神火。 他忽然轻笑,对着御案上的镇纸 —— 块刻着
字的铁砧,正是李天泽幼年的抓周物,传旨:大赦天下,匠籍子弟可参加春试,就以小世子的落地时辰,定为
百工开物节
三皇叔的余孽却在此时蠢蠢欲动,朱雀大街的算命瞎子突然多了起来,逢人便说 铁火克金,小世子是煞星转世。李天泽抱着孩子路过算卦摊,看着瞎子袖口的菊花纹,忽然把孩子的小手按在卦摊上,沾着神火粉的小脚印在卦纸上烧出
字:老先生,您算错了 —— 这孩子克的不是金,是藏在阴沟里的鼠辈。
满月宴设在神火坊的锻铁场,吕老夫人亲自抱着孩子走过十二座锻铁炉,每座炉前都摆着百姓送来的 百家铁:张铁匠的剪子把、王老汉的炊饼模、甚至还有突厥商队的马掌。铁苗举着铁铃铛追在后面,小辫子上的神火纹丝带扫过铁砧,惊起的火星子竟在夜空中拼出
二字。
殿下,柔然使者求见! 狗剩的通报惊飞了梁上的麻雀,说要给小世子献
草原神火 ,实则抱着半箱炸药!李天泽看着使者颤抖的手,忽然把孩子塞进对方怀里,小世子的啼哭惊得炸药引信
冒火星。李大宝眼疾手快,用锻铁砧砸出个铁罩扣住炸药,火星子在铁罩上烧出
二字:柔然的神火,还是留着烤你们的羊腿吧,咱大魏的孩子,只认百姓的心跳当引信。
宴席散后,李天泽抱着孩子站在神火坊的了望台上,看着远处老龙弯的水闸方向,七盏猫形灯正按着北斗方位明灭 —— 那是吕家暗卫在传递平安讯。孩子忽然张开小手,对着火光咯咯笑,手腕红痣在火光中竟像朵盛开的铁花。
知道吗? 李天泽对着孩子耳边轻语,你姐姐叫铁苗,你就叫铁铮 —— 铮铮铁骨,是百姓给的,也该还给百姓。 他忽然指向作坊里忙碌的匠人,李大宝正教学徒在铁砧上刻孩子的脚印,他们才是你的先生,铁锤是你的毛笔,神火是你的墨汁,而大魏的山河,就是你的书卷。
雪不知何时停了,神火坊的火光映着孩子熟睡的脸,李天泽忽然想起在太行古寺遇见的铁禅和尚,他说过:护民的火,要在孩子眼里看见希望时,才算真正点燃。 此刻望着怀里的小铁铮,看着铁苗趴在弟弟襁褓边啃铁铃铛,他忽然觉得,所有的阴谋、所有的艰辛,都在这两声啼哭中得到了最温暖的回应。
金銮殿的更漏声传来,李天泽摸着孩子襁褓上的神火纹,忽然轻笑。这孩子的诞生,不是某个皇子的私事,而是大魏百姓的共同期盼 —— 就像神火坊的炉火,从来不是为某个人燃烧,而是为千万个像李大宝、王老汉这样的百姓,永远滚烫,永远明亮。而他知道,当小铁铮第一次握住铁锤,第一次在铁砧上敲出火星,属于大魏的铁火传承,便真正有了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