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宣读圣旨乃礼部官员之责。
然世事无常,此次前来浙东,我并未携礼部官员同行
故而,这宣读圣旨的重任,便落在了我的肩头。
我站于高台朗声道:
“朕承天命,君临天下,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万民。
然近日听闻浙东之地,百姓长久遭受酷政之苦,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朕心忧之,痛彻肺腑。
经多方查证,方知此等惨状皆因地方官吏贪腐横行,肆意鱼肉百姓所致。
此事关乎重大,不可不加以严惩,以正朝纲,以安民心。
前浙东转运司转运使王允、转运司副使苟卓、转运司巡检曹孟,三人狼狈为奸,如恶狼般疯狂盘剥百姓,罪恶滔天,其行径令人发指。
着即就地正法,施以车裂之刑,无需押解回京,以此警示众人。
王允、苟卓、曹孟三家九族,皆因主犯之罪,遭受连坐之罚,判以绞刑,以儆效尤。
转运司判官王莽、转运司提举常平司使苟延,助纣为虐,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罪不容诛。
转运司监当白石,虽非首恶,然亦有从犯之责。
判以绞刑,其六族发配琼州,以示惩戒。
转运司推官黄莫及其三族,虽未直接参与恶行,然知情不报,有包庇之嫌。
判以流放,发配兴州,以观后效。
转运司提举市舶司使刘勇,居高位却忘初心,本当处以绞刑,以儆效尤。
然其在案发后,能深刻反省,主动供述同党罪行,并协助朝廷搜集证据,有立功表现。
故从轻发落,与其三族一并流放至惠州,永不得归。
前浙东知州徐贤,身为一州之长,却未能恪尽职守,反而与奸佞勾结,为祸百姓。
判以斩首,其七族判流放,发配金州,以正视听。
浙东通判,身为辅佐之官,未能匡扶正义。
判以绞刑,其六族判流放,发配西和州,以示警醒。
浙东录事参军,未能秉公执法。
判以绞刑,其六族判流放,发配宜州,以明是非。
浙东司户参军,未能清廉自守。
判以绞刑,其六族判流放,发配涪州,以昭公允。
婺州知府、越州知府,明州知府,身为一方父母官,却未能恪尽职守,反与奸佞勾结,盘剥百姓,其罪亦重。
判流放,分别发配至嘉州、巴州、矩州,以示惩戒。
临海县知县,永嘉县知县,丽水县知县,皆因结党营私,欺上瞒下,致民不聊生。
俱判流放,分别发配至永州、梅州、舒州,以警其余。
此外,王家、苟家、曹家、白家、徐家,助纣为虐,罪责难逃。
今下令抄没其家产,所有资产一半用于浙东地区之建设,改善民生,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另一半充入国库,以资军需,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朕深知,治国之道,在于安民。
今日之举,非朕好杀,实为整饬吏治,肃清贪腐,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望尔等官员引以为戒,勤政爱民,勿再蹈覆辙。
若再有不法之徒,定将严惩不贷,以昭天理。
望遵此奉行!”
当我宣读完这字字千钧的圣旨,围观的百姓顿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呐喊。
那声音,仿佛是压抑已久的愤怒与喜悦一同宣泄而出,直冲云霄。
我神色冷峻,毫不犹豫地将案几上的令牌掷出,高声喊道:“行刑!”
那令牌在空中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仿佛是正义的裁决之剑。
未被判死刑的官员们,此刻纷纷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高呼:“谢陛下隆恩。”
他们的脸上,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被判了绞刑的罪臣家属们,尖叫哭喊声此起彼伏。
然而,被他们压迫已久的百姓们,此刻却如汹涌的浪潮般高喊着:“杀的好!杀的好!”
那声音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将罪臣家属们的声音彻底压了下去。
百姓们眼中闪烁着快意与解恨的光芒。
王允、苟卓以及曹孟的四肢以及头部被麻绳紧紧系住,然后五条绳子分别系在了马儿的身上。
随着整齐的鞭子抽响,十五匹马如同脱缰的野兽般往前方狂奔而去。
那场面,惊心动魄,令人毛骨悚然。
他们三人甚至连一声惨叫都未发出,便在瞬间支离破碎,血洒当场。
鲜红的血液在地面上蔓延开来围观的百姓们见状,再次高呼:“好!”
而另外一边,王莽、苟延以及徐贤在斩官手起刀落之下,人头落地。
绞刑架上一次只能容纳二十人,而上千人需要进行绞刑,我心中不禁有些担忧绞刑架是否能承受得住这沉重的惩罚。
这时,胡知州快步走了过来,恭敬地问道:“殿下,这些罪犯的尸身是丢去乱葬岗?”
我微微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将王允、苟卓、曹孟、王莽、苟延以及白石、徐贤的人头挂在城墙之上,为期一周。
让世人都能看到这些作恶者的下场。
其他的尸体太多,堆积在一起容易引发疫症。
吩咐人去城外无人之地,挖一些大坑,准备油和柴火,将这些尸体都烧了吧!”
“诺!”
胡知州领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人群中。
绞刑一直持续到酉时才结束。那漫长的行刑过程,原本以为围观的百姓会早早散去,未曾想到他们一直陪着我们到了酉时,一直到绞刑架上最后一人咽气。
终于,浙东转运司大案算是了结了,我心中的大石头也彻底落地。
这一路走来,历经艰辛,如今看到正义得到伸张,心中满是欣慰。
这时,百姓的队伍里不知是何人率先高呼:“帝之仁政,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奸臣既除,民心大快。
帝之英明,如日月之光,照临四海。
吾等百姓,愿效犬马之劳,以报帝恩。”
接着,百姓们纷纷朝着盛京的方向齐声喊道:“圣恩浩荡,祝陛下龙体安康圣寿无疆!”
那整齐的呼喊声,如同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回荡在整个刑场的上空。
“殿下!”
柳素素见到此等壮观的场景,激动地抓着我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
我微笑着拍了拍柳素素的手,心中暗自思忖,能让百姓们幸福生活,让黎儿的皇位更得人心,这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看着人群渐渐散去,鸾凌悄然走上前,在我耳边低声说道:“殿下,暗卫来报,现场发现形迹可疑之人。”
看来其他路的暗探都来观礼了,正好,让他们将消息带回,毕竟,杀鸡儆猴嘛!
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我摆了摆手,神色平静地说道:“无妨,应当是其他路的暗探,他们打听到消息之后自然会回去复命。”
我突然想起了安排镖局护送娘子们的事情,于是接着问道:“镖局以及马车是否都安排妥当了?”
鸾凌点了点头,认真地说道:“都安排好了,明日便可出发。
定金都已经支付,尾款我交给了胡知州大人,等镖局回来之时前去结清。”
我神色认真地叮嘱道:“你记得通知各地,在接到娘子后,数数人数,若是与举荐信中的无误,给你回个消息。”
鸾凌恭敬地应道:“殿下放心,奴婢明白。”
我点了点头,接着对柳素素说道:“去通知各官员,全数到转运司署。”
柳素素答道:“诺。”
随后转身离去。
街道司的役夫陆陆续续地进入到刑场之中,开始清理行刑后地上遗留的血迹。
我望着那一片血腥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随后便离开了主座,前往转运司。
我前脚踏进转运司,其他浙东的官员后脚跟了进来。
他们的脸上,既有对刚刚行刑场景的震撼,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参见公主殿下。”
官员们整齐地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
我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官员,而后说道:“诸位免礼。
这么晚了将你们聚在此地便是想告知你们。
陛下既然成立了溯查院,并且交给本宫来管理,那么本宫定是不负陛下所托。
故此,在场的诸位,请谨记今日之况,若他日,尔等犯下这样的罪行,无论是何人,本宫绝不姑息。”。
我冷眼地看了看在场的所有人,接着说道:“记住一句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们且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造福于浙东的百姓,忠心于大禹,忠心于陛下!”
当我说罢,百官齐呼:“谨遵殿下教诲,我等定不负陛下所托,定兢兢业业!”
我点了点头道:“除了转运司的官员,其他人等都散了吧!”
“诺!”
官员们领命而去,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