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英也跟着嚎上了,“刚生下才一个月的孩子,不能就这么没了妈呀!可怜的小可爱啊!”
母女二重哭终于惊动了街坊。
尤其当中还涉及到孩子。
街坊不知道咋回事,这听见哭的凄惨,就把居委会找来了,看看需不需要报公安。
杨秀英去给街坊开的门,一开门就嚎,“我可怜的闺女,刚出月子,老头子就不让她见孩子!”
街坊们一听,还有这种事,都说,“你先别哭,慢慢说。”
程焕焕这时候嚎了过来,“我可怜的孩子,哭成那样了,我爸都不让我去看看!”
大家伙都说程青山不对,哪有不让当妈的哄孩子的,更何况孩子哭的那么厉害,是不是孩子发烧了,还是需要换尿布了?如果好好的,孩子不会哭的。
程青山没想到杨秀英和程焕焕倒打一耙,刚要说话,他本来就是癌症患者,经常化疗,身体不是很好,又被程焕焕一直不会做饭的事气到,忽然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
街坊们赶紧把扶到卧室躺下。
居委会来了两个人,一个劝程青山,不要难为孩子,哪有不让当妈的哄孩子的?
另一个去查看小可爱,见孩子只是需要换尿布了,就让程焕焕赶紧换。
程焕焕真不想给孩子换尿布,太脏太臭了,可当着这么多人,没办法,只好捏着鼻子换了。
大家见没事了,这才离开。
程青山半个多小时才缓过来,爬起来,抄起床头柜上的台灯,就奔厨房。
杨秀英已经帮程焕焕把米饭焖好了。
陈焕焕腊肉炒芹菜盖浇饭,狼吞虎咽。
程青山看到这一幕,想起程焕焕小时候,刚学吃饭的样子,也是这么着急莽荒的。
小时候的程焕焕多少还有点孩子的可爱,现在咋变成这样了?
他到底也是个父亲,不是暴力狂,但眼前这孩子,无论如何也心疼不起来。
正在这时,屋里的小可爱又哭上了。
程焕焕嘴里塞满了裹着腊肉油香的大米饭,嘟囔道,“哭,就知道哭,你外公还没死呢,我吃口饭都不行,等我吃完了再哭!”
杨秀英笑嘻嘻的,“你小时候也是这样,我一吃饭,你就哭,我连顿安生饭都吃不了。”
程青山稍息的怒火,一下子又窜了起来,拿着台灯就朝杨秀英脑袋砸去,“她咒我死,你不说她,还嬉皮笑脸的!”
杨秀英没防备,听见背后风声,下意识的躲,但没躲利索,额头被砸了一个大包,躺地上直哎呦。
程青山过来又给程焕焕一个大嘴巴子,“没规矩的混账东西,咒我死,没我,谁把你养这么大,忘恩负义的玩意!”
程焕焕一口饭没咽利索,噎的直打嗝,脑袋也被打的嗡嗡的。
程青山没忘刚才这对母女咋在街坊面前冤枉他,把杨秀英和程焕焕连打带骂一顿。
大半夜的,街坊们被小可爱的哭声,杨秀英和程焕焕的嚎声吵醒,又过来劝,费了半天劲,才平息下来。
程青山给程焕焕立规矩,“以后你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去菜市场买菜,回来做一天三顿饭,要是烧糊了,或者做的不好吃,我就打你,小时候打少了,啥都不会!”
在程青山的解释之下,大家伙才明白是咋回事。
原来不是陈青山没事找事家暴,是杨秀英和程焕焕的问题。
程焕焕想回来当几天少奶奶的,没想到是回来当老妈子的。
早知道就不回来了,在宋玉梅家,起码不用干活,有人给做饭。
程焕焕要是耍赖想撂挑子,程青山不会讲啥大道理,就一个字,打,结果还挺管用,程焕焕做了几天饭,至少不会糊锅,是人能吃的了。
杨秀英要是劝,程青山就连她一起打,杨秀英渐渐的也不敢说啥了。
程焕焕常年睡懒觉的人,猛地改成一大早去早市,特别不习惯,但有程青山的拳头在,她不习惯也得习惯。
累的不行的时候,程焕焕闹着要回婆家,“爸,你说过的,嫁出去的女儿,没有常住娘家的道理,我回去还不行吗?”
程青山咋会不知道她在想啥,坚决不同意,“以前没把你教好,就嫁过去了,现在要好好教教你,等我觉得可以了,你再回去,你不是说,你这次回来,是你婆婆同意的吗?”
程焕焕无话可说了,有种自己坑自己的感觉。
宋玉梅是不知道程焕焕回娘家的。
她吃过早饭,去交手工活,又领了好多活计回来。
到家后觉得有点和平时不一样,好像安静了很多,正好可以踏实干活。
有些毛衣的花样,要二十几针,十几行一个花样,一不小心就织错,还得拆,最怕吵闹的环境。
等中午做饭的时候,宋玉梅才反应过来,孩子,就是程焕焕起名叫啥小可爱的孩子没有哭闹。
该不会孩子一大早哭晕了,到现在还没醒吧?
宋玉梅赶紧去里屋看。
没孩子。
程焕焕也没在。
被子没叠,乱糟糟的堆在那里。
程焕焕常穿的外套和鞋子不见了。
宋玉梅压根不紧张程焕焕和小可爱去了哪里,最好永远别回来。
吃过午饭,到楼下大树底下,和其他妇女一起做活的时候,才听人家说,“玉梅妹子,你儿媳妇自己抱着孩子回娘家了,书平没去送送?”
宋玉梅这才知道程焕焕回了娘家,“她没跟我说过要回娘家,走了好,省得成天鬼哭狼嚎的。”
大家都很奇怪,儿媳妇回娘家,不和婆婆说的吗?
不过考虑到是程焕焕,啥事都干的出来,也就不奇怪了,正好大家也耳根子清静几天。
晚上张志远回来,宋玉梅把这事告诉了他。
张志远今天特别忙,都是来修车的,但都是小活,麻烦,还挣不到几个钱,累一天了,没心思管程焕焕的事,“那玩意爱上哪上哪,死外边才好呢,书平虽然不成器,找个媳妇还不是问题,将来再给书平找一个就是了,反正不管找谁,都比那玩意强。”
在这一点上,宋玉梅和张志远想法高度一致。
自打程焕焕抱孩子走了,日子过的别提多顺心了。
时间长了,街坊们就有说闲话的了。
张志远有天出摊回来的比较晚,街坊们吃完了晚饭,在楼底下溜达消食,见到张志远,闲聊似的,“张大哥,你家儿媳妇这都回娘家多少天了,还没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