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指挥部里,卫力黄看着眼前这些内容大同小异的电报,最终颓然的坐倒在椅子上。
国府准备了一个多月的‘铁壁合围’计划,仅仅五天的时间,便要被迫流产了。
今天上午,他将城内的部队组织起来,调动了两千多人的部队,对红军江岸阵地发起了猛攻。
但很可惜,最终进攻的部队,在丢下了四五百具尸体后,无奈地退去了。
这已经是三天来,组织的第八次进攻了。
而原本城内五千人的守军,已经只有三千人出头了。
补给线被截断,虽然已经向金陵那边求援了,但最近的部队,还要最快三天才能赶到。
而进入武夷山区的部队,如今最快的第14师霍揆彰部也才刚刚脱离武夷山区,进入上饶休整。
以现在14师的情况,想要赶过来回援,最快也要两天的时间,算上之前的几天,前后方的补给线将会断绝最少五天的时间,等到14师赶到,再打通补给线,补给物资重新送上去,最少要七天的时间。
而白军的士兵,这一次作战的时候,原本计划是七天一补给的,但随着武夷山之中的那些游击队接连的袭击之下,大量的物资被毁,根本没办法支撑他们再坚持四天的时间了。
按照卫力黄的估计,最多两天时间,如果补给再送不上去,恐怕部队就要出问题了。
而一旦作为主力的北方四个师出现问题,南方的围剿部队肯定不可能跟着送死的,他们肯定会撤。
至此,他如何不知道,这场围剿,才刚刚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尽量挽回损失,命令部队撤退。
否则,等到山里的红军慢慢的消化了战果,后果不堪设想。
终于,卫力黄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之中带着一丝沙哑和疲惫的说道:“命令...前线各部队,交替掩护,向衢州方向转进,以打通常山、江山一线交通为首要目标。”
当这道命令下达下去的时候,张浩通过脑海之中的地图,发现不再继续南下,转而开始缓缓向北蠕动根据地内的敌军光点,脸上也是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转身对周云先和王博等人说道:“告诉同志们,我们的作战目标达成了!白狗子马上要撤出根据地了!”
“立刻通知下去,部队抓紧时间休整,把弹分发下去,等到内线的同志咬住敌人的尾巴,就是我们全线反击,扩大战果的时候!”
“当然了,这里的阵地还不能立刻放弃,还得继续坚守一天,否则可能会发生变数。”
随着张浩的命令下达,疲惫的红军战士们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战士们开始收拢物资,做好了随时进行转移的准备。
.........
卫力黄下达的撤退命令,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在参与围剿的各路白军之中皆是引发了巨大的涟漪和混乱。
早已被根据地内无休止的袭扰折磨得已经筋疲力尽的南线白军,在收到命令后,简直是如蒙大赦,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便开始了后撤,其后撤的速度之快,与之前缓慢的推进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实际上也是和红军根本没打算拦他们有关。
此刻红军的重点,是北线的四个中央军下辖的师。
所以,南线白军在丢下了大量不便携带的辎重后,只求尽快离开这片吞噬生命的山区,其后撤的速度,简直堪比朝战时后撤的韩军部队。
相比于南线的白军,北线的四个中央军战斗序列的师级部队,其情况就要复杂和艰难得多了。
这其中,第11师黄围部,因为深入根据地更远,且后勤补给线被牢牢扼住,其撤退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而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上说,第11师师长黄围,却未必想要撤离就是了。
黄围这个人,素以骄悍着称,其作为花生米的嫡系中的嫡系,向来是瞧不起其他杂牌部队的,甚至于对同为中央军嫡系的李树森、霍揆彰等人也未必服气。
他认为,红军根本不敢和他真刀真枪的干一仗,不过是一些土鸡瓦狗般的游击队和民兵罢了,若是就此狼狈撤退,实在是有损他中央军嫡系精锐的威名。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也极其致命的决定。
他不仅不立刻全力北撤,反而竟然命令部队开始收拢兵力,在信江沿岸的猪头山、大臣山、叶家湾等地,开始构筑防御阵地,摆出一副固守待援的架势。
甚至其企图以此为基点,对追袭而来的红军部队打一个反击,以达成‘挫敌锐气’的目标之后,再从容离开。
黄围坚信,凭借其11师强大的火力和精锐的官兵,就算是被一些‘赤匪’纠缠住,他也能轻易的脱身。
但他却不知道,他这个为了所谓的体面而做出的决定,正好落入了张浩和苏多珍等人为其精心编织的致命陷阱之中。
一直在紧密监视敌军动向的苏多珍,自然发现了黄围的异常情况,当即通过电台将黄围部的异常动向迅速报告给了张浩。
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撤离的张浩,看着地图上那个与其他北撤的白军格格不入的一团红色光点,不由得乐了。
这黄围不愧被人称之为是个外行呢。
这种情况下,他不仅不走,反而还在原地收缩并试图反击红军的追击部队。
不由得,张浩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容。
“黄围这是自己往绞索里钻啊!”
当即,张浩看向发报员说道:“给苏参谋长发报,改变作战计划,原驱离敌军部队人员降低比例,独二师五团和守备三团、四团、五团集结起来,向猪头山区域进发,既然他不想走,那就别走了。”
“让他们咬住黄围的第11师,等待我们这边南撤和他们汇合,咱们把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直接吃下去。”
命令通过电波瞬间传遍整个根据地。
苏多珍闻令而动,原本分散袭扰的各支红军部队,开始集结起来。
下一战的目标,力求全歼第11师黄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