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那个没有外卖、没有暖宝宝,甚至连羽绒服都不存在的年代,有一群猛人在西域玩起了极限生存挑战,他们的故事,比荒野求生节目刺激一万倍!
话说当时,酒泉太守段彭带着大军气势汹汹地攻打车师国。车师国估计是被汉军的气势吓破了胆,立马举手投降:“大哥!别打了!我们认输!”本来这仗打得顺风顺水,可谁能想到,后续剧情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这时候,关宠不幸去世了。王蒙等人一合计,觉得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不如打道回府。就在众人准备收拾行李开溜的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拦住了大家的去路,他就是耿恭的军吏范羌。范羌双手一叉腰,眼神坚定地说:“不行!耿恭将军还在疏勒城坚守呢,我们不能就这么抛下他不管!”
其他人一听,纷纷摇头。有人苦着脸说:“老范啊,你可知道疏勒城离这儿多远?现在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咱们这一路过去,不是去救人,是去送人头啊!”还有人在旁边附和:“就是就是,说不定耿恭他们早就……唉,何必再去冒险呢。”
可范羌根本不为所动,铁了心要去救耿恭。他软磨硬泡,终于说服众人拨给他两千士兵。于是,范羌带着这两千人,一头扎进了茫茫大雪之中。那雪下得,跟不要钱似的,狂风卷着雪花,往人脸上、脖子里直灌。士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跋涉,鞋子陷进雪里拔都拔不出来,好多人走着走着,脚都冻得没了知觉。
就这样,他们一路艰难前行,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跟头,吃了多少雪,终于找到了疏勒城。当范羌推开城门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他差点哭出来——只见耿恭和他剩下的部下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简直就像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原来,耿恭在疏勒城坚守的日子,那叫一个惨。敌人把城围得水泄不通,粮食早就吃完了,他们先是吃战马,战马吃完了,就煮铠甲、弓弩,把上面的兽筋皮革都给吃了。可即便如此,耿恭和他的部下们愣是没有一个人投降!
范羌赶紧上前,握住耿恭的手,声音哽咽地说:“将军,我们来接您回家了!”耿恭看着眼前的战友,眼眶也红了,他强撑着精神,对部下们说:“兄弟们,咱们终于有救了!”
可回家的路同样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二十六个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在风雪中蹒跚前行。一路上,不断有人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大家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但脚步却从未停下。终于,经过漫长的跋涉,他们抵达了玉门。此时,二十六人仅剩下十三人,这十三人,简直就是“幸存者联盟”!
中郎将郑众看到这十三位衣衫破烂、蓬头垢面的勇士,既心疼又敬佩。他赶紧让人烧热水,给他们好好地洗了个澡,又拿来干净暖和的衣服换上。洗完澡穿上新衣服的众人,终于有了点人样。郑众还觉得不够,他连夜奋笔疾书,给皇帝上疏,把耿恭等人的忠勇事迹添油加醋(此处是褒义的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那文字写得,感天动地,连他自己读着都忍不住掉眼泪。
皇帝看了奏疏,也被耿恭等人的事迹深深打动,大手一挥,封耿恭为骑都尉。这下好了,耿恭从一个差点饿死在西域的守城将军,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高级武官。
司马光说
昔耿恭以孤城抗敌,粮尽援绝,然志坚如铁,宁食甲弩,不委敌寇。范羌冒雪相救,尽显袍泽之义。此等忠勇,实乃国之栋梁,士之楷模。虽历经九死一生,终得善报,诚所谓天道酬勤,忠义不泯也。
作者说
读完耿恭的故事,我就一个感受:这哪是守城,分明是在玩真人版“极限生存”啊!在那个没有暖气、没有空投的年代,耿恭和他的部下们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国家的忠诚,硬生生创造了奇迹。而范羌的坚持,也让人看到了友情的力量。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信念不倒,再难的坎儿都能跨过去!这十三位“幸存者”,简直就是东汉最硬核的偶像天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