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星迎宾宴”后的第三个月,首座“太空之桥”中继站在木星轨道完成组装——银白色的空间站主体呈环形,周身环绕着三圈蓝色晶体能量环,这是艾拉带领星语者长老们提供的核心技术,能将量子通信信号的传输效率提升十倍,同时为过往飞船提供曲率引擎应急补给。当火星基地的测控信号首次通过中继站,清晰传至蓝色行星的共鸣核心时,林辰和艾拉正并肩站在空间站的观测舱内,看着屏幕上同时亮起的地球、月球、火星、天狼星四地坐标。
“木星中继站的晶体能量环稳定率99.7%,”艾拉的指尖在控制屏上划过,调出四地实时画面,“地球基地的航天港已准备好接收星语者的生态数据,月球基地的星际传输舱也完成了首次试运——我们的‘桥’,真的连起来了。”林辰握住她的手,目光落在屏幕上火星基地的画面:林玥正对着镜头挥手,身后是新建成的“共生号”飞船生产线;小满则举着一张星图,上面标注着未来五年的星际航线规划,从地球延伸至天狼星,每一个节点都闪烁着“双向通航”的标识。
联动启动仪式当天,四地同时举办了庆祝活动。地球的直播画面里,孩子们举着“地球-天狼星友好”的画板;月球基地的科研人员,将星语者提供的晶体样本与地球矿物融合,制成了第一块“星际共生合金”;火星温室里,张阿姨和莉娜正忙着培育“跨星作物”——用蓝色行星的土壤改良火星土壤,种出的草莓竟带着淡淡的极光香气。而在蓝色行星的共生林,艾拉的父母和长老们,将林辰带来的地球向日葵种子播撒在星语种子旁,看着两种嫩芽在晶体能量的滋养下并肩生长。
木星中继站的长期驻留团队也正式入驻——成员来自四地,有地球的航天工程师、月球的导航专家、火星的生态学家,还有三位星语者技术员,他们将共同维护中继站的运转,记录木星轨道的空间环境数据,为后续的星际航线优化提供支持。驻留团队的队长,正是当年启光号的观测员,他在空间站的日志里写道:“这里不是终点,而是连接不同文明的‘星港’,每天看着四地的信号在这里交汇,就像看到无数道星光,在宇宙中织成一张温暖的网。”
当夜幕降临,四地的庆祝灯光同时点亮——地球的城市霓虹、月球基地的银色灯带、火星的红色篝火、蓝色行星的晶体光海,通过木星中继站的信号交织在一起,在太空中形成一道璀璨的光带。林辰和艾拉站在中继站的观测窗前,看着这跨越数光年的“光之联动”,艾拉轻声说:“我小时候听长老说,宇宙的意义,在于不同的光相遇。现在我懂了,我们的光,不仅相遇了,还一起照亮了更远的路。”林辰点头,将一枚刻有四地坐标的晶体徽章戴在她胸前:“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架更多的‘桥’,让更多的星光,在宇宙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