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走出金銮殿,天光照在他身上,仿佛镀了一层金辉。他没有直接回侯府,而是去了长公主的别院。长公主已在花厅等候,见他进来,起身相迎,神情仍带着几分不可思议。
“侯爷,陛下当真将北仓道全权交予你处置,甚至……许你先斩后奏之权?”长公主的声音轻柔,却透着探究。
杨昭微微颔首:“殿下,圣意已决。北仓道积弊已深,非雷霆手段不能挽回。陛下此举,实乃破釜沉舟。”
长公主坐下,端起茶盏,却未饮。她打量着杨昭,这位少年侯爷,身上散发出的沉稳与果决,已远超寻常。她先前举荐,不过是见他有几分才华,想借此机会为他谋个出身,未曾想他竟能得陛下如此信任。这其中,固然有杨昭本身的谋略,但更重要的,或许是陛下对大乾现状的绝望,和对新政的渴望。
“侯爷准备如何着手?”长公主问。
“先设机构,再清障碍。”杨昭直言不讳,“北仓道盘根错节,其中利益牵扯甚广。若不先拔除毒瘤,任何修缮都只是徒劳。”
他没有多留,告辞后便乘车回了侯府。苏墨和李沐风已在书房等候。
“侯爷,陛下那边……”苏墨见杨昭回来,立刻迎上前。
“陛下已允,北仓道之事,全权交由我处置,并许先斩后奏之权。”杨昭话语平静,却令两人心头一震。
李沐风面露喜色,抱拳施礼:“恭喜侯爷,此乃天赐良机!”
苏墨则皱起眉头,沉吟片刻,才道:“侯爷,此权虽重,但也意味着万千压力。北仓道牵扯甚广,一旦动手,必将触动无数人的利益,阻力定然不小。”
“我深知此理。”杨昭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舆图,上面正是大乾的疆域,北仓道蜿蜒其间。“所以,我需要你们的全力相助。”
他看向苏墨:“苏墨,你博学多才,心思缜密,我欲设‘北仓道督办处’,由你任督办,负责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所有文书、人事、钱粮往来,皆需经你之手。”
苏墨闻言,心头涌起一股热流。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力,更是沉甸甸的信任。他躬身应诺:“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侯爷所托!”
杨昭又看向李沐风:“沐风,北仓道匪患猖獗,实则为某些势力豢养的打手。我需要你组建一支精锐,肃清沿途匪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此外,将来新路建成,商队往来,也需你护卫安全。”
李沐风抱拳,声音洪亮:“侯爷放心,只要有我李沐风一日,便绝不让宵小之徒,扰了北仓道的清净!”
“好!”杨昭满意地拍了拍舆图,“明日一早,我便上呈奏折,请陛下下旨,设立北仓道督办处,并正式任命你们。在此之前,你们先将各自的职责细化,列出所需人手和物资。”
两人领命而去,书房内只剩下杨昭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逐渐暗下来的天色。先斩后奏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他迅速清除障碍,但也可能招致更多更强的反噬。但为了大乾的未来,为了杨氏家族的振兴,他别无选择。
次日,杨昭的奏折呈上御前。皇帝几乎没有犹豫,当即颁下旨意,设立“北仓道督办处”,并任命杨昭为总督办,苏墨为督办,李沐风为护卫统领。旨意一出,朝野震动。谁也没想到,皇帝竟会如此干脆地将如此重任,交予一个少年。
旨意很快传到北仓道。永安仓的仓官李福,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接到圣旨时,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他没想到,那个被他视为“痴傻”的侯爷,竟然真的得了天大的权力,而且目标直指北仓道。
“侯爷……侯爷要来了!”李福脸色煞白,浑身颤抖。他这些年仗着背后有人撑腰,在永安仓作威作福,贪墨银两,克扣粮草,早已是恶贯满盈。
仅仅三天后,杨昭便带着苏墨、李沐风以及一支由李沐风临时召集训练的精锐护卫,抵达了永安仓。
永安仓外,李福强撑着笑脸,带着一众下属迎候。他额头冒汗,肥胖的身体不住颤抖。
杨昭勒马停下,目光扫过李福,然后落在永安仓那破败不堪的大门上。仓门上挂着锈迹斑斑的铁锁,木质的门板已经腐朽,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李仓官,这就是你管理的永安仓?”杨昭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视的威严。
李福吓得扑通一声跪下:“侯爷明察!小人……小人管理不善,罪该万死!”
“罪该万死?”杨昭冷笑一声,“你侵吞修缮银两,克扣运粮夫役,致使北仓道运力不济,军粮迟滞,边关将士因此挨饿受冻,甚至有失城之险。这可不是一句管理不善就能开脱的。”
李福脸色惨白如纸,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杨昭没有再理会他,径直走向仓门。李沐风上前一步,一脚踹开破旧的仓门,灰尘四起。仓内一片狼藉,粮仓空置,到处是老鼠啃食的痕迹,空气中弥漫着霉味。
“苏墨,将所有账册、名册、地契,全部封存,仔细核对。凡与永安仓有关之人,一个不漏,全部扣押,严加审问。”杨昭声音冷冽。
“遵命!”苏墨立刻指挥人手,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
李福见状,知道自己完了,他猛地磕头,声音带着哭腔:“侯爷饶命!小人愿将所有贪墨之财尽数奉还,求侯爷饶小人一命!”
杨昭转过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目光锐利:“李福,你以为你所贪墨的,仅仅是银两吗?你贪墨的是大乾的国运,是边关将士的性命,是天下百姓的希望!你罪无可恕!”
他猛地抬手,指向李福:“李福,身为永安仓仓官,玩忽职守,贪墨公款,致使军粮延误,边关告急。今本侯奉旨督办北仓道,得陛下亲许先斩后奏之权,特此,判你死刑,立即执行!”
此言一出,周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惊呆了。李福更是面如死灰,他没想到杨昭竟然如此果决,直接判他死刑!他甚至来不及求饶,李沐风已经上前,拔刀出鞘,寒光一闪。
一颗头颅滚落在地,鲜血喷溅,染红了永安仓的土地。
在场的永安仓下属们,以及围观的百姓们,无不骇然。他们原以为这位少年侯爷只是个纸上谈兵的贵公子,却没想到他手段如此狠辣果决。这是真正的先斩后奏!
杨昭收回目光,声音沉稳有力,穿透了死一般的寂静:“从今日起,永安仓所有旧例废除!有不服者,与此贼同罪!”
他的声音回荡在永安仓上空,震慑着每一个心怀不轨之人。这一刀,不仅仅是斩了李福,更是斩断了盘踞在北仓道上多年的腐朽与贪婪。
李福被斩的消息,如同插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北仓道,并很快传入京城。朝野上下,无不震惊。那些原本看不起杨昭,甚至准备看他笑话的权贵们,此刻都收敛了轻蔑,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少年侯爷。
在北仓道,杨昭的雷霆手段,让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势力,瞬间熄了心思。杨昭没有停歇,他一边指挥苏墨清查永安仓,一边派李沐风带领护卫,对北仓道沿途的匪患进行清剿。他利用【数据沙盘】和【人才洞察】系统,迅速锁定了那些受雇于人的“匪徒”据点,李沐风带队出击,势如破竹。
同时,杨昭开始着手推行他的“融资”计划。他召集北仓道沿途的富商和地方豪强,向他们详细阐述了北仓道改造的宏伟蓝图,以及他所提出的“凭证入股,按期分红”的融资方案。
起初,这些富商豪强将信将疑。从未有朝廷向民间借贷的先例,更别说还按期分红了。但杨昭拿出了详细的规划,以及陛下亲许的圣旨,并以李福的血淋淋的例子,向他们展示了他的决心和权力。
“诸位,北仓道畅通,受益的不仅仅是朝廷,更是你们这些行走天下的商贾。路通财通,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如今朝廷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参与到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中来,共享其利,共担其责。若有谁敢从中作梗,或是阳奉阴违,李福便是前车之鉴!”杨昭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杨昭的铁腕和远见下,一些眼光独到的富商开始动摇。他们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也感受到了杨昭的强势。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的,是当地一个经营药材生意的老字号掌柜,他拿出了一笔不小的银钱,换取了杨昭颁发的“北仓道建设凭证”。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富商也开始观望。杨昭知道,仅仅靠威慑和利诱还不够。他需要用事实来证明。他随即宣布,将率先改造永安仓附近的一段路,作为样板工程,并邀请所有出资者监督。
一场影响大乾国运的变革,在杨昭的强势推动下,正在北仓道悄然展开。而远在京城的某些势力,也正秘密关注着北仓道的一举一动。他们不会轻易放弃盘踞多年的利益,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杨昭知道,他斩杀李福,只是敲山震虎,真正的对手,还在幕后。他需要更多的力量,才能彻底撼动那些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