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继续第七卷的旅程。这是第121章。
---
第七卷:四海承风
第121章:全球人才招募计划
随着海外子公司的设立和业务的深入拓展,静心坊面临着一个比资金、市场更为严峻的挑战——人才。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单一职能的员工,而是能够理解东方智慧、具备全球视野、并能驾驭跨文化管理的复合型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一场面向全球的精英搜寻计划,在林静的亲自推动下全面启动。
我们不能再仅仅从内部培养,或者局限于华人圈寻找人才了。林静在高层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打开大门,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大脑和心灵,加入我们‘让世界更健康’的使命。
新的全球人才招募计划,被命名为静心使者计划,它围绕着三个核心维度展开:
第一,精准定位,画像清晰。
团队首先明确了需要从外部引进的关键人才画像:
· 区域首席执行官:需要既深谙本地市场运作,又能深刻理解并认同静心坊品牌哲学的商业领袖。
· 全球研发科学家:需要具备现代药理学、营养学背景,同时对传统医学体系抱有开放和研究精神的科研人员。
· 跨文化营销专家:需要能够精准品牌故事,并擅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传播的创意人才。
· 国际供应链管理专家:需要精通全球贸易规则、物流网络和风险管控的专业人士。
第二,渠道创新,主动出击。
他们摒弃了被动等待简历的方式,采取了多种主动策略:
· 精英猎头合作:与专注于生命健康领域和跨文化管理的顶级猎头公司建立合作,定向挖掘目标人才。
· 行业峰会网络:鼓励并资助核心团队成员参加全球性的健康产业论坛、科技峰会,在交流中物色志同道合者。
· 学术机构联动:与海外知名大学的医学院、营养学院、商学院建立联系,吸引优秀的博士后和研究人才。
· 社交媒体精准触达:通过LinkedIn等专业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招聘信息给符合画像的潜在候选人。
第三,价值吸引,文化共鸣。
他们意识到,对于顶尖的国际人才,薪酬并非唯一吸引力。招聘团队精心打磨了价值主张:
· 一份有使命感的事业:强调静心坊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实体,更是一个致力于将东方健康智慧带给世界的平台。
· 前沿的科研挑战:向研发人才展示基于古方的现代化研究、不同人群体质研究等充满探索性的课题。
· 跨文化的成长环境:承诺提供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工作环境,鼓励思想碰撞和文化融合。
· 共享成功的激励机制:设计了具有竞争力的、与全球业绩挂钩的长期激励计划。
招募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惊喜。
在寻找北美子公司cEo时,猎头推荐了马克·安德森,一位曾任某知名天然食品品牌国际业务副总裁的美国人。面试中,马克直言不讳:我研究过你们的品牌,理念很吸引人。但我担心的是,一个中国公司是否真的愿意给予本地团队足够的授权?还是会事事请示,错失市场良机?
林静亲自参与了最后一轮面试,她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坦诚地分享了刚刚试行的《全球运营权责矩阵》。马克,我们需要的不是执行者,而是伙伴。我们提供方向和底线,希望你带来对本地市场的洞察和决断力。我们要的是‘和而不同’的共舞。这番真诚的交流打动了马克,他最终接受了挑战。
另一方面,在招募全球研发科学家时,他们吸引了艾琳娜·沃尔科娃博士,一位来自俄罗斯、在德国顶尖研究所工作的生物学家。她被御炎复元膏多靶点、系统调节的理念深深吸引。这比研究单一分子靶点有趣多了!艾琳娜兴奋地说,这是更接近生命复杂性的研究路径。
当这些背景各异、才华横溢的新成员陆续入职,分布在新加坡、洛杉矶、法兰克福的办公室时,静心坊的团队构成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会议中,可以听到英语、普通话、德语交织;项目讨论时,东方的整体思维与西方的分析逻辑相互碰撞。
林静在一次全球视频会议上,看着屏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感慨道:感谢各位‘静心使者’的加入。我们来自四海,但被一个共同的愿景连接——那就是用我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共同创造一种更包容、更智慧的全球健康新范式。这条路没有先例,但我们正在一起书写历史。
静心使者计划的成功实施,为静心坊的全球化注入了最宝贵的资产——人才。这支日益国际化的团队,将成为品牌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海域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