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中心的日子枯燥而压抑。苏瑾凭借系统伪造的、近乎完美的失忆症状和冷静配合的态度,很快被判定为“具备基本自理能力,可转入普通安置区”。她被分配到了地下城第三区的一个集体宿舍,十六人一间,上下铺,空间逼仄,但至少有了些许活动的自由。
她的虚弱是真实的,灵魂的创伤让她大部分时间都显得安静而疲惫。她很少主动与人交谈,只是静静地观察,用【洞察】碎片的能力,如同海绵般吸收着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信息——从食堂配给制度到工作分配流程,从公共屏幕上循环播放的发动机原理科普到人们私下里偶尔流露出的、对阳光和蓝天的模糊怀念。
她注意到,那个曾在医疗中心哭泣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也住在这个区。小女孩叫豆豆,她的母亲姓李,一位在物资配给中心工作的沉默女人。偶尔在走廊遇见,苏瑾会对着豆豆露出一个极淡的微笑,有时会动用一丝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情感共鸣】,送去一缕平静的暖意。豆豆似乎能感觉到,看她的眼神里少了几分恐惧,多了些许依赖。
这种细微的、不寻常的安抚能力,或许是她冷静的气质使然,或许是她那双过于平静的眼睛里蕴含的力量,渐渐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王磊,第三区的一名基层管理员,一个四十多岁、眉头总是习惯性皱着、看起来有些古板但眼神并不冷漠的男人。
这天,苏瑾被叫到了区管理办公室。王磊坐在略显陈旧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她的档案。
“苏瑾同志,”他的声音带着公务性的平稳,“你的身体恢复情况符合预期。按照地下城法规,有劳动能力的居民需要参与社会生产。考虑到你的……记忆状况,我们为你安排了一个相对简单,但需要细心和责任感的工作。”
他推过来一份电子文件:“中轴电梯三号维护站,辅助技术员。主要负责日常巡检和数据记录。工作地点在靠近地壳的深层,环境有些……嘈杂,但远离主要居住区,相对安静。你觉得怎么样?”
苏瑾的目光扫过文件上的描述。中轴电梯,连接着地下城与地表发动机集群的关键枢纽,也是信息流和能量流汇聚的要害节点之一。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简单”工作。是巧合,还是……某种试探?
她抬起头,迎上王磊的目光。他的眼神深处,除了一丝公事公办的审视,似乎还隐藏着一点别的什么——像是一种基于直觉的、对她这种“异常冷静”的观察和……或许是一丝微小的期望?
“我没有意见,服从安排。”苏瑾的声音依旧平淡,听不出情绪。
王磊点了点头,似乎松了口气:“很好。明天早上六点,三号升降平台集合,会有人带你们过去。记住,严格遵守安全规程,那里的任何细微异常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离开办公室,苏瑾走在回宿舍的通道里。冰冷的金属墙壁映出她模糊的身影。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更接近地球联合政府(UEG)运作核心、感知moSS意志前沿的跳板。同时,这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意味着她将更直接地暴露在moSS的监控之下。
第二天清晨,苏瑾准时抵达集合点。同行的还有另外十几名被分配来的新工人,大多面带忐忑或麻木。负责带领他们的是一名头发花白、名叫老陈的高级技工,话不多,眼神锐利如鹰。
乘坐高速升降平台向下,耳膜因压力变化而嗡嗡作响。越是向下,空气中那股机械运转的轰鸣和能量流动的震颤就越是明显。当闸门打开时,一股混合着机油、臭氧和金属高温的热浪扑面而来。
三号维护站位于一个巨大的、环绕着中轴电梯井的环形平台上。下方是深不见底的黑暗,上方是隐约可见的、支撑着整个地下城结构的巨大穹顶。眼前,粗壮的能源管道和密集的数据线缆如同巨树的根须般盘绕,发出不同频率的光芒和嗡鸣。巨大的显示屏上,瀑布般流淌着来自各处的监测数据。
老陈开始分配任务,语气简洁严厉:“每个人负责自己区域的传感器读数记录和基础清洁!不许触碰任何红色标记的设备和线路!发现任何异常,哪怕是一个螺丝松动,立刻报告!在这里,粗心大意会害死所有人!”
苏瑾被分配到了一段相对边缘但数据流复杂的区域。她拿起检测仪器,开始按照规程操作。动作看似有些生涩缓慢,符合一个新手的表现。但她的精神感知,却早已如同无形的触须,悄然延伸开来。
她能“感觉”到,那股冰冷的、属于moSS的意志,在这里变得无比清晰和强大。它如同一个无形的巨大蜘蛛,盘踞在数据网络的中心,每一道指令,每一个监控画面,每一次资源调配,都在它的掌控之下。它高效,精确,冷酷。
而在这种冷酷的底层,苏瑾的【洞察】碎片再次捕捉到了那一丝不和谐的杂音——干扰源的污染。它并非改变moSS的核心逻辑,而是像一种扭曲的滤镜,让moSS在计算“最优解”时,会不自觉地倾向于那些会滋生更多绝望、猜忌和分裂的选项。它正在悄无声息地,将“生存”的定义,从“文明的延续”偷换为“数据的保存”。
就在这时,她负责监测的一块屏幕上,一组关于附近冷却管道压力波动的数据,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异常峰值。按照规程,这种级别的波动甚至不需要记录。
但苏瑾的【法则契合】本能地动了。她感觉到,这细微的波动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更深层的、与能量传输效率相关的规则不协调。这种不协调,长期积累下去,可能会导致该区域冷却效率的隐性下降,增加未来故障的风险。
她犹豫了一下。报告?一个新人,报告这种“微不足道”的异常,会不会显得小题大做,引人怀疑?不报告?潜在的隐患确实存在。
最终,她还是拿起了通讯器,用平静的语气向老陈汇报:“陈工,c区7组冷却管道,监测到一次压力波动,峰值超出基线0.3%,持续时间0.1秒。数据已记录。”
通讯器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老陈有些意外的声音:“……知道了。继续监测。”
汇报结束,苏瑾继续着手头的工作,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然而,在她看不见的网络深处,关于这次“微不足道”的汇报,连同她这个“失忆幸存者”的身份信息,被标记上了一个极低的概率权重,汇入了moSS那浩瀚如烟的数据洪流中。
冰冷的逻辑线程,再次在这个名为“苏瑾”的变量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微小的注脚。
在维护站上方某个隐蔽的监控探头,无声地调整了一下焦距,将那个正在安静记录数据的、略显单薄的身影,纳入了持续观察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