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工作室的氛围变得凝重而忙碌,重心从精微的概念共鸣,完全转向了对“星垣守秘人”与“千嶂迷窟”信息的验证与评估。
江屿动用了他所有的学术资源和数据分析能力。他仔细扫描了顾言之留下的羊皮纸复印件,进行碳年代测定和笔迹分析,结果证实纸张和墨迹确实年代久远。他将那些密文符号与玉珏星轨模型中所有已解析的几何结构进行穷举比对,相似度虽然不高,但在几个关键转角和处理逻辑上,确实存在无法用巧合解释的共性。
同时,他查询了所有关于“千嶂迷窟”的公开及非公开资料。那片位于西南边境的原始无人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充满了各种未经证实的诡异传说和探险者失踪记录,被列为极高风险区域。卫星地图显示那里峰峦叠嶂,植被茂密,几乎没有任何现代人类活动的痕迹。
洛薇薇则反复尝试与那块寂星石建立连接。她发现,只有在玉珏处于深度宁静或概念共鸣状态时,寂星石才会产生那微弱的共鸣反应,仿佛它只对玉珏的“活跃”状态敏感。这进一步印证了二者之间的特殊关联。
风险与机遇都赤裸裸地摆在面前。
“信息验证通过率超过百分之八十。”几天后的晚上,江屿关上电脑,对坐在对面的洛薇薇说,语气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沉稳,“顾言之提供的线索,真实性很高。”
洛薇薇看着屏幕上那片被标记为红色的、代表千嶂迷窟的危险区域,深吸了一口气:“所以,我们真的要去?”
“从逻辑上判断,这是目前唯一可能解开玉珏最终秘密的途径。”江屿的目光锐利而冷静,“留在工作室,我们或许能继续深化对星云的理解,但关于它的起源、它为何流落至此、‘星垣守秘人’是否还存在等根本性问题,将永远无法解答。”
他停顿了一下,看向洛薇薇,眼神变得深邃:“但风险同样巨大。未知的地形、可能存在的未知危险、以及……顾言之的真实意图。”
最后一点,是他最大的顾虑。顾言之的出现和帮助,太过“及时”和“精准”。
洛薇薇沉默了片刻,她的指尖轻轻抚过工作台上那块温润的玉珏。她能感觉到它内部星云缓慢而永恒的旋转,能回忆起与它每一次共鸣时的震撼与触动。这块古玉已经不仅仅是研究对象,更像是一位引导他们窥见宇宙奥秘的沉默导师。
“它选择回应我们,”洛薇薇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江屿,“带领我们走到这里。如果它的源头真的在那里,如果那里真的有它想让我们知道的答案……我觉得,我们应该去。”
她的决定并非出于冲动,而是基于这段时间与玉珏建立起的深刻联结而产生的直觉与信任。
江屿看着她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消散了。他了解她,她的直觉往往比冰冷的数据更能触及核心。
“好。”他点头,做出了最终决定,“我们去。”
目标一旦确定,行动力极强的两人立刻开始着手准备。江屿负责技术装备:高性能卫星通讯器、环境与能量场多参数探测仪、加强版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及足够维持数周的基础物资和药品。他甚至根据玉珏和寂星石的能量特性,改装了几个小型探测器,希望能在那片未知区域派上用场。
洛薇薇则负责后勤与信息整合。她详细研究了千嶂迷窟的气候、动植物资料,准备了应对各种极端情况的预案。同时,她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野外生存知识训练。她还秘密动用了一些洛家的人脉,从侧面进一步核实顾言之提供的地理坐标背景,反馈回来的信息与顾言之所说基本吻合,并未发现明显陷阱。
他们没有将计划告知陆晨风和林月瑶,一方面是不想将他们卷入未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顾言之的防备,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在出发前夜,两人最后一次检查所有装备。工作室中央的地面上,摆放着几个整理好的、看起来专业而结实的行囊。
江屿拿起那个装有玉珏的特制防护盒,和装有寂星石的小袋,郑重地放入自己贴身背包的最内层。
洛薇薇则将最后一卷高强度绳索塞进背囊,拉上拉链,直起身,看向江屿。
窗外,月色清明。工作室里,装备就绪,一切寂静,只有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感在空气中弥漫。
江屿走到洛薇薇面前,握住她的双手。他的手心温暖而有力,目光如同磐石般稳定。
“准备好了吗?”他问,声音低沉。
洛薇薇回握住他,感受着他传递过来的力量,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点头,眼中是与他同样的决心与微光。
“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