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小年。
街巷里的年味儿像熬化的麦芽糖,黏稠甜腻地弥漫开来。家家户户扫尘祭灶,芷兰堂也不例外。
一大早,墨竹就嚷嚷开了:“扫房子喽!除旧迎新!”
她挥舞着绑了布条的竹竿,踮着脚清扫药柜顶上的浮尘。
冬梅则安静地擦拭着柜台、诊案,连算盘的每一颗珠子都擦得锃亮。后院的小灶间更是被她彻底清理,准备迎接年节可能增加的熬制。
锦书没参与清扫,她正坐在柜台后,神情专注地拨动着算盘,面前摊开着厚厚的账本。
年关将近,一年的盈亏、伙计们的分红、街坊的赊欠礼账,都要理得清清楚楚。
“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夹杂着墨竹哼的小调和冬梅擦洗的水声。
林芷也没闲着,她仔细整理着药斗里的药材,将一些陈年的、品相不佳的碎末单独挑出来,准备年后再处理。
“锦书姐,算得咋样啦?”墨竹扫累了,凑到柜台边,眼巴巴地看着锦书。
锦书停下算盘,脸上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浅笑:“盈利不少。比年初预估的好不少。多亏了蜜膏、开胃丸、暖膏、茶包、糖块这些新品,还有学堂稳定的订茶。”
她翻着账本,“伙计们的分红我都算好了,每人再加一个月的月钱当红包。”
“张婆子、王铁匠家之前的赊欠,按老规矩,年底清一半,剩下一半开春再说。”
“好耶!有红包!”墨竹欢呼一声,又想起什么,“那张婆子和小李子……”
林芷接口道:“一会儿让冬梅包两斤白面,一刀五花肉,再拿两小罐蜜膏和一小包润喉糖,下午你给张婆子送过去,就说铺子发的年节心意。”
“好!”墨竹脆生生应下。
下午,墨竹提着年礼去了张婆子家。回来时,怀里抱着一大摞剪好的红窗花,满脸喜气。
“姑娘!锦书姐!冬梅姐!看!张婆婆给的!说是谢咱们的年礼,她熬了几个晚上剪的!”
墨竹把窗花小心铺开在柜台上。
窗花有“福”字,有“鲤鱼跃龙门”,有“喜鹊登梅”,虽然纸张普通,但剪工细致,透着民间手艺的质朴喜气。
“真好看!”冬梅轻声赞叹。
锦书笑着拿起一张:“张婆婆有心了。正好,咱们铺子也该贴起来了。”
姐妹几个小心地将红彤彤的窗花贴在了草堂的窗户和门板上,简陋的药铺瞬间被喜庆的年味儿包裹。
刚贴好窗花,李秀才来了。
他拿着一卷红纸和笔墨,笑呵呵地说:“林大夫,几位姑娘,过年好啊!我来给芷兰堂送春联!写了几副,你们挑挑?”
“李秀才!您太客气了!”林芷连忙迎出去。
李秀才在诊案上摊开红纸。
几副对联墨迹未干,散发着松烟墨香。
“妙手仁心济世安,杏林春暖芷兰芳”——这是给林芷的。
“精算毫厘账目清,温情脉脉人情暖”——这是给锦书的。
“巧手调得百草香,笑语欢声满草堂”——这是给冬梅和墨竹的。
横批都用的是:“芷兰济世”。 字迹工整有力,寓意吉祥贴切。
“好!写得太好了!”墨竹拍手叫好。
冬梅也抿嘴笑了。
锦书仔细看着写她的那副:“精算毫厘账目清,温情脉脉人情暖……”
林芷郑重道谢:“多谢李秀才妙笔生辉!这几副我们都喜欢,都贴上!”
李秀才帮着把对联贴好,红纸黑字映着窗花,芷兰堂门前一片喜气洋洋。
腊月廿八,草堂提前半日歇业过年。后院小灶间飘出诱人的甜香。
冬梅用老贺送的蜂巢蜜和铺子里存的麦芽糖,熬了一小锅浓稠的灶糖,此刻正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沾起糖丝,缠绕成一个个小巧的芝麻糖瓜。
墨竹眼巴巴地守着锅边:“冬梅姐!好了没?我能尝一个吗?”
冬梅夹起一个吹凉的糖瓜塞到她嘴里:“小心烫。”
“唔!好甜!好香!”墨竹幸福地眯起眼。
堂屋里,锦书正给铺子里唯一的杂役小伙计小草发红包和年货:“小草,这是你的工钱、红包,还有两斤肉、一包点心。回家好好过年,陪陪你娘。”
小草激动地接过:“谢谢锦书姑娘!谢谢林大夫!谢谢大家!”她提着年货,欢天喜地地走了。
林芷拿出三个早就准备好的红封,分别递给锦书、墨竹和冬梅:“这一年,辛苦你们了。不多,是我的一点心意。”
“谢谢姑娘!”三人接过红封,心头都暖融融的。
锦书也拿出一个小布袋:“林妹妹,这是咱们铺子今年的总账,你看一下。”
她又拿出另外三个小一些的红封,“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妹妹们添个彩头。”
姐妹几个相互推让一番,最终都笑着收下。钱多钱少不重要,这份共同奋斗、相互扶持的情谊才最珍贵。
除夕夜,芷兰堂后院。
冬梅做了一桌不算奢华但很用心的年夜饭:红烧肉、清蒸鱼、八宝饭、还有翠绿的炒菜心。
中间摆着一盘她亲手做的芝麻糖瓜,晶莹甜蜜。
姐妹们围坐一桌,以茶代酒。
墨竹举杯:“祝咱们芷兰堂明年生意更红火!”
锦书笑着接:“祝墨竹来年也能笑口常开!”
冬梅小声说:“祝……大家都好。”
林芷看着灯下三张年轻鲜活、充满希望的脸庞,心中感慨万千。
她举杯,声音温和而有力:“芷兰济世,不忘初心。”
年夜饭吃得心满意足。
墨竹摸着圆滚滚的小肚子,看着桌上那盘金黄油亮的芝麻糖瓜,眼睛又亮了起来:“冬梅姐!糖瓜还有这么多!咱们包红包用吧!”
锦书正在收拾碗筷,闻言笑道:“包红包用糖瓜?亏你想得出来。”
“不是不是!”墨竹跳起来,
“我是说,用红纸包上几块糖瓜,明天初一拜年的时候,给街坊邻居家的小娃娃们当‘糖果红包’!又吉利又好吃!咱们铺子的蜜糖,多应景!”
冬梅眼睛一亮:“好主意。红纸还有剩的。”
林芷也笑了:“这主意喜庆。锦书,你看呢?”
锦书放下碗,心中盘算:“糖瓜用料是蜂巢蜜和麦芽糖,成本不高。”
“用边角红纸包,不费钱。送纸包,不费钱。送的是心意,赚的是口碑和街坊情谊。”
她点头,“行。墨竹,包糖瓜的事交给你。冬梅,再熬一小锅糖稀,把糖瓜粘得牢些,别散了。”
“好嘞!”墨竹和冬梅立刻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