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早晨,天空阴沉,细雨绵绵。米小圈被闹钟吵醒,睡眼惺忪地摸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着“8:05”。《高等数学A》,八点半开始,在教学楼c区,步行需要十五分钟。
一股强烈的倦意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昨晚编程社的项目讨论会开到很晚,他为了理解林学姐分配的前端任务,又自己查资料熬到凌晨一点。此刻,被窝温暖得如同一个温柔的陷阱,窗外的雨声更是催眠的乐章。
“磊子,浩哥,起床了,高数课。”下铺的刘洋已经窸窸萃萃地开始穿衣。
赵磊含糊地应了一声,翻了个身。王浩则直接把被子蒙过头顶,嘟囔着:“困死了……这破天气,点名帮我应一声……”
点名。
这两个字像一根细针,轻轻扎了米小圈一下。高数的张老师是以严格着称的,每节课必点名,缺勤三次平时分直接扣光。他挣扎着坐起身,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课本和笔记整齐地放在书桌上,但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像一团浆糊,根本无法思考那些复杂的极限和导数。
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如同黑暗中滋生的藤蔓,悄然缠绕上他的心——要不,就逃一次?
这个想法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高中三年,他几乎是全勤记录,连迟到都屈指可数。逃课,在他的认知里,是“坏学生”才会做的事情。可是……大学不是讲究自由和自主吗?偶尔一次,应该……没关系吧?
“圈儿,走不走?要迟到了。”刘洋已经收拾妥当,站在门口催促。
“我……”米小圈张了张嘴,声音有些沙哑,“我头有点疼,可能昨晚着凉了。你们先去吧,帮我……应一声。”他最终还是说出了那个请求,脸颊有些发烫。
刘洋看了他一眼,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行,那你好好休息。”便和挣扎着爬起来的赵磊一起出了门。
宿舍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王浩轻微的鼾声和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成功“逃过”的瞬间,米小圈并没有预想中的轻松,反而被一种强烈的愧疚感攫住。他仿佛能想象到张老师点到“米小圈”时,刘洋那声略显心虚的“到”,以及老师或许会抬眼看过来的目光。这是一种对规则的背叛,也是对自我要求的松懈。
他重新躺回床上,却再也无法入睡。愧疚感像一只小虫子,在心头细细啃噬。他拿起手机,无意识地刷新着班级群,看到已经有同学在群里问今天的作业是什么。这种被排除在集体进程之外的感觉,让他更加不安。
自由?这就是他想要的自由吗?用欺骗换来的、忐忑不安的赖床时间?
他烦躁地坐起来,目光落在书桌上那本摊开的高数笔记上。上面的字迹工整,是他昨晚预习时留下的。一种想要弥补的冲动涌了上来。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和笔记本,决定自己把今天课上的内容啃下来。
雨声敲打着窗户,宿舍里光线昏暗。米小圈打开台灯,橘色的光晕照亮了书页。他对照着课本和网上找到的公开课视频,一点点地自学着“洛必达法则”。起初有些艰难,注意力很难集中,但当他真正沉浸进去后,那种因为“逃离”而产生的焦躁感渐渐平复了。
自己掌控学习节奏,遇到难点可以暂停、反复听,这种感觉……似乎也不错?
中午,雨停了。王浩终于睡醒,看到米小圈还在书桌前,惊讶道:“哟,圈儿,带病坚持学习呢?”
米小圈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没有解释。
下午,刘洋和赵磊回来了,把课堂笔记复印了一份给他。
“今天讲的内容有点难,这是笔记,你看看。”刘洋把笔记递过来,语气平常,没有追问早上的事。
“谢了。”米小圈接过笔记,心里五味杂陈。室友的信任和帮助,让他那份愧疚感又加深了一层。
晚上,他把自己关在宿舍,对照着笔记和视频,终于把今天落下的课程完全弄懂,还提前预习了下一节的内容。当他合上书本时,心里感到一种异常的踏实。这种通过自律弥补“过错”后的充实感,远比早上那短暂而忐忑的“自由”来得更加强烈和持久。
这第一次逃课的经历,像一次小小的出轨。短暂的“自由”诱惑与随之而来的长久愧疚相互拉扯,最终让他更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放纵,而是在拥有选择权后,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负责的态度。这次小小的偏离轨道,反而让他更坚定了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