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控制中心,巨大的星图全息投影占据了核心区域。代表已知星域的明亮区域之外,是无边无际、被标注为“未探索”与“高危险”的深邃黑暗。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星图边缘一个刚刚被标记出来的、不断闪烁的暗红色光点——那是由“终末之核”残骸中提取出的残缺坐标,经过初步解析后得到的大致方位。
它遥远得令人窒息。即使以“摇篮”最新升级后的跃迁引擎性能来计算,这也将是一段漫长到足以让数个文明兴衰更迭的旅程。沿途所经的星域,根据零星的古籍记载和“守林人”偶尔透露的片段,无不充斥着极端的天体现象、法则混乱地带、以及可能存在的、远超“锻石者”威胁的未知危险。
“坐标解析度仅达到67.4%,存在巨大误差范围,其覆盖的潜在空间体积…足以容纳上千个大型星系。”一位导航专家声音干涩地汇报着,额头上满是冷汗,“这意味着,即使我们抵达目标区域,搜寻所谓的‘母源’或信号接收点,也如同在无尽大海中寻找一粒特定的沙。”
“能源补给问题如何解决?”明心道人凝重地问道。如此超长程的远征,常规的能源储备如同杯水车薪。
“理论上,‘无痕锚点’技术若能大规模应用,可在航行途中不断汲取寂灭潮汐的能量进行转化补给。”一位能源工程师回答,但语气并不乐观,“但这需要远征舰队本身具备极强的抗潮汐能力和能源转化效率,对舰船材料、结构、能量核心都是极致考验。我们…目前的技术积累,远远不够。”
“还有战力保障。”一位军方将领接口,“沿途未知威胁众多,舰队规模小了,无异于送死;规模大了,后勤压力和技术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以联盟现有实力,支撑如此规模的远征…几乎会掏空我们的家底,一旦失败,本土防御将形同虚设。”
现实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被抛出,如同冰冷的潮水,浇熄着刚刚因为破解坐标而生出的些许兴奋。会议室内弥漫着一种沉重而压抑的气氛。希望似乎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中间隔着一道名为“现实”的巨大鸿沟。
林烬沉默地听着众人的讨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王座的扶手。他理解所有的担忧,这些都非危言耸听。这确实像是一个陷阱,一个用渺茫希望引诱飞蛾扑火的陷阱。
但…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遥远的坐标。灵魂深处,那源自混沌双瞳的力量在微微躁动,与那坐标之间,仿佛存在着一种极其微弱、却无法忽视的吸引力。Ω规则的碎片也在意识中低语,警示着威胁,却也隐隐指向那未知之处藏着至关重要的“答案”。
“我们必须去。”林烬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议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这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他站起身,走到星图前,指向那暗红色的光点。
“敌人来自那里,威胁的源头可能就在那里。宇宙的异变、基石的秘密,或许也能在那里找到线索。坐以待毙,等待可能存在的、更强大的‘执行个体’上门,非生存之道。”
“技术不足,那就集中全联盟之力,优先发展远航与生存科技!能源不够,那就举全联盟之资源,建造最强的能源核心与转化矩阵!战力薄弱,那就筛选最精锐的勇士,配备最好的装备,进行最严酷的训练!”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眼中燃烧着冷静的火焰。
“这非一日之功,或许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但这将是我们文明延续下去,必须迈出的下一步。这不仅是远征,更是一场…播种。我们将沿着这条航线,建立前哨站,布设锚点,拓展生存空间,将联盟的边界和影响力,向着深空推进。”
“即使最终找不到‘母源’,这个过程本身,也将极大地提升联盟的整体实力和韧性。”
林烬的构想,将一次充满风险的赌博,提升到了文明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会议室内沉默了片刻,随即响起了低声的议论和逐渐变得坚定的目光。
“陛下所言极是。”明心道人率先表态,“固步自封,终是死路。唯有向前,方有生机。”
“科研部将立刻调整优先级,成立‘深空远航’专项小组,攻克技术难关!”艾拉·星语儿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
“军方将即刻启动‘深空卫士’选拔与训练计划!”石坚捶胸行礼,声如洪钟。
联盟这个庞大的机器,再次因为一个清晰而宏大的目标,开始高效地运转起来。
---
就在联盟高层为深空远征计划全力筹备之时,在“摇篮”生态区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一场低调却意义非凡的告别正在进行。
逐光文明的首席科学家曦光·流影,即将率领一支由各文明精英学者组成的小型科考队,搭乘最新型的“求知者”号科考船,重返那片神秘的“水晶森林”——静默林海。她们的任务是与“守林人”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学习更深奥的基石知识,并为联盟寻找可能存在的、其他类似于“守林人”的古老守护者或遗迹。
苏萤安静地站在送行的人群中,目光与曦光·流影交汇。两人之间无需太多言语,一种基于对知识共同渴望的默契已然形成。苏萤轻轻点头,眼中是鼓励与期待。她的光蕈网络将作为后方与科考队保持微弱联系的重要桥梁。
“求知者”号缓缓驶离港口,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星海之中。这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求知之旅,其成果,或许将直接影响联盟未来的道路。
---
边境星域,新组建的“巡天”舰队正在进一次高强度的实战演练。他们的假想敌,是模拟“锻石者”乃至更强大未知敌人的攻击模式。舰队核心,是数艘试验性的、装备了最新一代“静默守护者”锚点和改进型能源核心的战舰。
演练空域,能量光束纵横交错,战术机动令人眼花缭乱。新型战舰在模拟的寂灭潮汐环境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和持续作战能力,但其代价是惊人的资源消耗和依然存在的技术风险。
一艘新型巡洋舰的侧舷,因为一次能量过载而爆炸,腾起巨大的火球(虽为模拟弹,但损伤真实),被迫退出演练。
“看到吗?这就是差距!”舰队指挥官,一位以严厉着称的老将,在通讯频道中怒吼,“我们面对的,可能是制造了‘锻石者’的文明!靠现在的技术,靠一两件新式武器,就想远征?痴人说梦!练!往死里练!技术不足,就用命和血来补!直到我们能像呼吸一样熟练地驾驭这些新家伙,直到我们能在那片该死的深海里活下去!”
严厉的话语背后,是深切的焦虑和不容失败的决心。每一位舰长、每一位船员都咬紧了牙关,再次投入近乎残酷的训练中。他们知道,自己可能是远征的先驱,也可能是…祭品。
---
“摇篮”核心实验室。
艾拉·星语儿和花岗岩·四十二站在巨大的能量屏障外,神情紧张地注视着内部。屏障内,三块静默水晶种子被放置在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场发生器中心。发生器周围,连接着无数粗大的能量导管和刻满符文的稳定装置。
“第109次催化实验,开始!”艾拉下令。
强大的、经过精确调制的能量流涌入发生器,作用于静默水晶。水晶顿时发出刺眼的光芒,内部光流剧烈奔涌,体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增长!
但突然,其中一块水晶发出不堪重负的“嗡嗡”声,表面出现细密的裂纹!
“能量过载!快衰减输出!”
然而已经晚了。那块水晶猛地一震,光芒彻底熄灭,表面变得灰暗粗糙,仿佛失去了所有灵性,甚至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侵蚀”感。
实验再次失败。
“又一块种子晶体损毁…”一位科学家瘫坐在椅子上,满脸绝望,“我们是不是…走错了路?这种强行催化,是否本身就是在…‘侵蚀’它们?”
艾拉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失败不仅意味着珍贵样本的损失,更意味着远征计划的关键一环可能受阻。没有成熟的、可量产的静默水晶,深空航行的能源和防御核心都将无从谈起。
难道…真的没有捷径?
---
控制中心王座上,林烬闭目凝神。他的意识并未休息,而是在与灵魂深处的Ω规则碎片以及混沌双瞳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沟通与平衡。
动用Ω规则的反噬远比想象中持久和严重,那仿佛源自宇宙本源的“排异反应”不断灼烧着他的灵魂和意志,试图将他这“变量”抹平。而混沌双瞳的力量,则在不断对抗这种排异的同时,也变得越发躁动和难以掌控,仿佛渴望着更彻底的释放与毁灭。
他行走在一条纤细的钢丝上,一侧是冰冷的、绝对秩序的同化,另一侧是狂乱的、万物归墟的混沌。他需要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那个既能借用规则与混沌之力,又不被其吞噬的“自我”。
这不仅是力量的修炼,更是心性的磨砺。远征深空,他必须是那最稳定的锚,而非最先崩溃的点。
他缓缓睁开眼,望向窗外无垠的星空,望向那遥远的坐标。
路,还很长。
未知的敌人,宇宙的秘辛,文明的兴衰,个人的道途…所有的一切,都交织在这条未竟之途上。
远征的号角已经吹响,但航船尚未完工,水手仍在磨练,船长亦需成长。
终点遥不可及,然脚步,已无法停下。
深空之中,唯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