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罗维亚的海风还在“利比里亚之星”勋章的红宝石上折射光芒,高小凤刚送别前来致谢的维阿总统,指尖还残留着勋章冰凉的金属触感,联盟中东分部的加密通讯就传来紧急信号——屏幕上跳动的黄色预警标识,虽不及利比里亚危机时的红色刺眼,却牵动着另一片土地的生态与和平。
“高女士,沙特阿拉伯的鲁卜哈利沙漠边缘,出现大规模植被退化与牧民迁徙冲突!”中东分部负责人哈桑的声音带着沙漠特有的沙哑,背景里能听到风沙呼啸声,“过去半年,沙漠降雨量不足往年的两成,原本用于灌溉绿洲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了15米,30%的椰枣树因缺水枯死;贝都因牧民的牧场持续退化,上万头骆驼和羊因缺草饿死,牧民们为争夺仅剩的水源,与周边农场主多次爆发冲突,上周甚至出现了械斗,造成3人受伤!更棘手的是,当地部分势力利用牧民的不满情绪,散布‘政府偏袒石油企业’的谣言,试图煽动民众抗议,影响沙特正在推进的‘绿色未来’计划——我们在沙漠边缘建设的光伏治沙基地,也面临被冲击的风险!”
高小凤的目光从海岸红树林收回,指尖轻轻拂过胸前的“阳光之链”——这条串联着撒哈拉光伏板记忆的玛瑙项链,让她瞬间想起沙漠生态的脆弱。沙特的鲁卜哈利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绿洲不仅是贝都因牧民的家园,更是阻挡沙漠扩张的生态屏障;而联盟投资5亿美元建设的光伏治沙基地,既能发电,又能通过光伏板遮挡风沙、涵养水源,是“新能源+生态修复”的关键项目。若冲突升级,不仅生态项目会停滞,还可能破坏中东地区的能源转型进程。
“哈桑,立即启动‘绿洲守护’应急预案!”高小凤的声音沉稳有力,“第一,调派联盟驻阿联酋迪拜的生态技术团队,携带耐旱牧草种子、智能滴灌设备和光伏板维修工具,48小时内抵达利雅得;第二,联系沙特环境部与贝都因部落长老委员会,提供我们监测的地下水分布数据和植被退化地图,协助他们划定牧民临时牧场与水源共享区;第三,组织光伏基地工作人员,开放基地的蓄水池,为周边牧民提供应急饮用水,同时雇佣有经验的贝都因牧民参与光伏板下的牧草种植,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第四,联合沙特官方媒体,宣传‘绿色未来’计划中针对牧民的扶持政策——包括建设现代化饮水工程、补贴耐旱 livestock(牲畜)种苗,揭穿别有用心的谣言,稳定民众情绪。”
挂断电话,高小凤向利比里亚生态基地的工作人员叮嘱后续红树林养护细节,随后登上前往沙特利雅得的专机。当飞机穿越红海、飞越阿拉伯半岛时,她反复翻看鲁卜哈利沙漠的监测资料——往年卫星图里,绿洲的椰枣树连成一片绿色屏障,贝都因牧民的帐篷散布在绿洲边缘,而最新影像中,成片的椰枣树只剩下干枯的树干,裸露的沙漠正以每月1公里的速度向绿洲逼近,牧民迁徙的痕迹在沙地上连成杂乱的线条。
经过12小时的飞行,专机降落在利雅得国王国际机场。前来接机的沙特环境部官员阿卜杜勒,穿着传统的白色长袍,头上裹着红色头巾,脸上满是焦虑:“高女士,鲁卜哈利沙漠的情况越来越糟,昨天又有两个贝都因部落为争夺一口水井差点打起来,我们派去的调解人员也被牧民围堵,他们说‘再不解决水源,就去光伏基地讨说法’。”
两人乘坐越野车向沙漠边缘驶去,沿途的景象逐渐从利雅得的现代化高楼,过渡到半沙漠地带的稀疏植被。越靠近鲁卜哈利沙漠,土地越显荒芜,路边的沙丘不断移动,偶尔能看到被风沙掩埋的废弃水井,几只瘦骨嶙峋的骆驼在沙丘间艰难行走。“石油开采导致地下水过度抽取,加上气候变化,让沙漠生态雪上加霜,”阿卜杜勒指着远处的石油钻井平台,“贝都因牧民世代靠绿洲为生,现在绿洲没了,他们只能四处迁徙,冲突自然就多了。”
抵达联盟光伏治沙基地时,夕阳正将沙漠染成金黄色。基地内,数千块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板下种植的耐旱牧草已长出嫩绿的新芽,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滴灌设备。基地负责人马哈茂德迎上来,脸色凝重:“高女士,昨天有近百名牧民聚集在基地门口,要求我们开放所有蓄水池,幸好长老委员会及时调解,才没有发生冲突。但周边的地下水越来越少,我们的蓄水池也只能维持半个月了。”
高小凤跟着马哈茂德来到基地的蓄水池边,看到几名贝都因牧民正排队接水,他们的水桶上印着部落的图腾,脸上满是疲惫。部落长老奥马尔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到高小凤,他拄着骆驼骨制成的拐杖走上前:“高女士,我们不是要闹事,只是想让牛羊活下去,让孩子们有水喝。以前绿洲的水够我们用,现在……”老人的声音哽咽,指着远处干枯的椰枣树,“那些树是我爷爷种的,现在全死了。”
当晚,高小凤在光伏基地的会议室召开协调会,沙特官员、贝都因部落长老、光伏团队与生态专家围坐在一起。生态专家通过地下水监测数据,指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在绿洲边缘打3口深井,安装智能抽水设备,控制抽水量,避免过度开采;同时在光伏板下扩大牧草种植面积,既能为牧民提供饲料,又能固定沙丘。”
奥马尔长老皱着眉:“打井需要钱,我们没那么多资金。”高小凤笑着拿出联盟与沙特政府的合作协议:“所有费用由联盟和沙特政府共同承担,牧民们可以参与井的建设和维护,获得工资;光伏板下的牧草,牧民们可以免费收割,用来喂养牛羊。”
接下来的一周,各方行动有序展开:生态技术团队在绿洲边缘选址打井,贝都因牧民主动帮忙搬运设备,年轻的牧民穆罕默德说:“能靠自己的力气赚钱,还能保住牧场,比四处迁徙好。”智能滴灌设备安装完成后,光伏板下的牧草长势越来越好,奥马尔长老带着牧民们收割牧草,看着牛羊重新吃上新鲜的草料,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了彻底解决水源问题,高小凤还协调联盟的水利专家,帮助沙特政府制定“绿洲饮水工程”计划——在鲁卜哈利沙漠边缘建设5个大型水库,收集雨季的雨水,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部落;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椰枣园安装滴灌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一周后,在贝都因部落的传统帐篷里,奥马尔长老将一条用骆驼毛和红宝石串成的项链挂在高小凤胸前:“这是‘沙漠之魂’,代表我们贝都因人的感谢。你不仅给了我们水和草,还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高小凤低头看着胸前的“沙漠之魂”,它与其他十三件信物一起,构成了跨越全球的守护印记。她掏出手机,拍下光伏板下的生机——牧草翠绿,牛羊悠闲,牧民们在井边谈笑风生。她将照片发给联盟伙伴,配文写道:“从西非守护和平,到中东修复沙漠,‘世界经济发展通道’的每一步,都是对生命的关怀,对可持续发展的践行。当我们用技术守护生态,用合作化解冲突,就能让沙漠绽放绿意,让和平与生机共存。”
很快,钟小艾发来女儿的新画:画面里,鲁卜哈利沙漠的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贝都因牧民在牧草间放牧,孩子们在水库边玩耍,远处的绿洲郁郁葱葱,配文“沙漠笑了,我们一起守护它”;祁同伟传来消息:“亚洲联盟已与沙特签订合作协议,追加3亿美元投资,用于‘绿洲饮水工程’和光伏治沙基地扩建,预计每年能为贝都因牧民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让沙漠生态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
高小凤站在光伏板下,望着远处的绿洲,胸前的信物在沙漠的阳光下闪耀。她知道,“世界经济发展通道”的故事还将继续——下一站,她或许会去中美洲的危地马拉,修复飓风破坏的生态;或许会去欧洲的多瑙河,治理河流污染。但无论去向何方,她都会带着这些信物,带着对生态的敬畏、对和平的坚守,继续前行。
这条跨越山海的守护之路,终将在每一片土地上,书写更多关于希望、关于共生的篇章,让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闪耀着和谐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