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语义的考古学:从俗语到文化符码的生成

当我们将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置于语言考古的显微镜下,首先需要破解的是这两句民间俗语的生成密码。作为明清以降广泛流传的劝世歌辞(多见于《增广贤文》等蒙学文本),其表层语义构建了一个二元对立的意义场:“书” 与 “僧” 作为文化传承的双载体,分别垄断了 “好语” 的言说权与 “名山” 的空间占有权。这种表述看似平白,实则暗含着中国文化基因中两个核心维度的隐秘对话 —— 文字文明与宗教空间的权力博弈。

“世间好语书说尽” 的语法结构暗藏着对文字中心主义的绝对推崇。这里的 “书” 并非现代意义的纸质出版物,而是特指承载圣人之言的典籍体系。从甲骨文的 “册” 字构型到简帛时代的 “典” 字会意,汉字系统从起源便将知识载体与神圣性绑定。许慎《说文解字》释 “书” 为 “箸也”,段玉裁注曰 “箸于竹帛谓之书”,这种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指涉,使得 “书” 在传统语境中成为道统延续的唯一合法介质。当民间话语宣称 “好语尽在书中”,实则是对 “仲尼没而微言绝”(《汉书?艺文志》)的逆向重构,通过将散落的 “好语” 收编于典籍体系,完成对文化话语权的制度化确认。

后半句 “天下名山僧占多” 的空间叙事更具深意。“占” 字隐含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占据,更是文化象征权的争夺。考诸《山海经》的山岳崇拜体系,先秦时期的名山本是巫觋沟通天地的神圣场域,《周礼?春官》载 “大山川则用大璋”,山岳祭祀属于国家正典仪式。而 “僧” 对名山的占据,实则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对本土神圣空间的创造性转化。东晋释道安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的策略,在空间维度表现为将山林修行与王权赐封相结合,如庐山慧远与桓玄的周旋、终南山玄奘与唐太宗的互动,使得佛教寺院逐渐取代传统祭坛,成为新的精神地标。

这种二元表述的生成,本质上是唐宋以降文化整合的产物。当韩愈在《原道》中高呼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时,佛教已完成对山林空间的系统性占领;而朱熹 “旧学商量加邃密” 的格物路径,则将 “书” 的神圣性推向新的高度。民间俗语对这两种文化势力的并置,实则是在世俗层面构建了一个和解性的意义框架 —— 书籍承载着儒家的伦理教诲,僧寺占据着自然的神圣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传统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经纬线。

二、书籍的圣化机制:从 “好语” 到道统的文本建构

“世间好语书说尽” 的深层逻辑,指向中国文化特有的文本崇拜传统。这种崇拜并非简单的知识尊重,而是将文字符号视为道体的显化形式。《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 的神话叙事,早已为书籍赋予了天启般的神圣性,使得 “书” 从工具理性上升为价值本体。当民间话语将 “好语” 与 “书” 绑定,实则延续了孔子 “述而不作” 的经典阐释传统 —— 所有值得传承的智慧,都已在典籍体系中获得终极表达。

1. 文本的经权结构:从六艺到释藏的话语整合

考察 “好语” 的文本载体,可发现一个动态扩展的经权体系。先秦时期的 “好语” 主要指《诗》《书》《礼》《乐》中的圣人之言,孔子删诗定礼的过程,本质上是对 “好语” 的第一次制度化筛选。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五经系统成为 “好语” 的绝对权威,刘向《说苑》所辑 “古语”,90% 以上出自儒家经典。这种状况在魏晋以降发生微妙变化,随着佛教东传,“好语” 的范畴开始纳入佛经译籍,支谦译《维摩诘经》中的 “善言” 逐渐进入士大夫的话语体系,慧能《坛经》更以 “不立文字” 的悖论形式,成为新的 “好语” 范本。

这种话语整合在宋代达到新高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将《孟子》“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与《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进行义理勾连,使得儒释 “好语” 在形而上层面实现会通。明清蒙学教材如《增广贤文》对 “好语” 的辑录,呈现出明显的杂糅特征:既有 “一寸光阴一寸金” 的儒家劝诫,也有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的佛教话语,这种文本策略实质是通过 “书” 的载体,完成对多元文化价值的系统性收编。

2. 诠释的权力机制:从 “述” 到 “作” 的意义生产

“好语尽在书中” 的表述,掩盖了一个重要的诠释学真相 —— 所谓 “好语” 并非静态的文本遗存,而是历代诠释者不断激活的意义生成过程。汉代纬书对六经的神秘化解读,魏晋玄学对老庄的创造性阐释,唐代义疏学对经典的体系化梳理,都在证明 “书” 作为 “好语” 载体的动态性。最典型的案例是《周易》的诠释史:从《易传》的哲学化解读到王弼的玄学注本,再到朱熹《周易本义》的理学阐释,同一文本不断生产出新的 “好语”,印证了伽达默尔 “理解始终是过去与现在的视域融合” 的论断。

佛教经典的汉译过程更具启示性。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时将 “般若” 译为 “智慧”,慧能将 “坐禅” 重新定义为 “心念不起”,这种跨文化的诠释实践,使得印度佛教的 “好语” 转化为中国化的精神资源。当僧人在名山中诵读这些汉译经典时,实际上在进行着 “好语” 的二次圣化 —— 通过诵经仪式将文本符号转化为听觉圣言,完成从 “书” 到 “语” 的神圣回归。

3. 书籍的物质性维度:从简帛到雕版的技术神学

“好语” 的文本载体演变,暗藏着一部技术神学的发展史。甲骨的占卜功能、青铜铭文的纪功意义、简帛的书写革命,每一次物质载体的进化都伴随着 “好语” 神圣性的重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雕版印刷的普及,这种技术革新不仅扩大了 “书” 的传播范围,更深刻改变了 “好语” 的存在形态 —— 当《金刚经》(现存最早印刷品,868 年)以标准化文本流通时,个体抄写的差异性被消解,“好语”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威性和普世性。

宋代书院教育的兴起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白鹿洞书院将 “四书” 刻版印刷,岳麓书院藏有《九经》完整刻本,这些教育机构通过书籍复制,将 “好语” 制度化地植入士大夫培养体系。与此同时,佛教寺院的刻经事业也蓬勃发展,福州东禅寺的《崇宁藏》、临安径山寺的《径山藏》,使得佛经文本以更亲民的方式传播,客观上促成了 “好语” 体系中儒释话语的平衡。

三、名山的空间政治学:从洞天到伽蓝的神圣地理学

“天下名山僧占多” 的空间叙事,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文化地理学现象 ——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本质上是对本土神圣空间的重新编码。从《山海经》的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到《水经注》记载的 “山谦尊而光”,先秦至南北朝的山岳书写,始终围绕着王权与仙道的空间争夺。而佛教对名山的占据,开创了一种新的神圣空间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唐宋时期达到成熟,形成独特的 “伽蓝山岳体系”。

1. 空间的符号置换:从封禅圣地到佛教名山

考察泰山的文化转型极具典型性。作为先秦 “五岳” 之首,泰山本是帝王封禅的专属空间,《史记?封禅书》详细记载了秦始皇、汉武帝在此举行的国家祭祀。而佛教对泰山的渗透始于魏晋,朗公和尚在泰山建灵岩寺,将印度 “只园精舍” 的空间理念植入本土名山。这种置换在唐代达到高潮,禅宗僧人在泰山建造大量庵堂,使得 “泰山安则四海安” 的政治隐喻中,开始渗入 “佛法如泰山” 的宗教象征。至明清时期,泰山不仅有碧霞元君的道教宫观,更有普照寺、竹林寺等佛教寺院,形成多元宗教共享神圣空间的独特景观。

四大佛教名山的形成更具策略性。山西五台山被认定为文殊道场,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对《华严经》“清凉山” 记载的创造性诠释;浙江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得益于唐代梵僧 “燃指供佛” 的神异传说;四川峨眉山的普贤信仰,与晋代竺法护译《普贤行愿品》的传播密切相关;安徽九华山的地藏崇拜,则是新罗僧人金乔觉圆寂后,由弟子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进行的空间神化。这种将佛经文本与现实山岳强行对应的策略,成功实现了对本土名山的符号置换。

2. 空间的权力博弈:从隐逸文化到寺院经济

僧人对名山的占据,并非单纯的宗教行为,更涉及复杂的经济政治博弈。魏晋时期的僧人选择名山修行,很大程度上是对门阀制度的消极抵抗 ——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的隐逸传统,被僧人转化为 “山栖谷隐” 的修行方式。但随着寺院经济的发展,这种隐逸逐渐演变为新的经济势力:唐代大历年间,五台山寺院 “田连阡陌,奴婢数千”,敦煌文书显示莫高窟拥有大量寺户和庄田。这种经济基础使得僧人对名山的占据具有了可持续性,甚至出现 “寺产多于民田” 的现象(《旧唐书?食货志》)。

政治权力对这种空间占据的态度颇为矛盾。北魏太武帝灭佛时指责 “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坐食于民”,而隋文帝则下诏 “听任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这种政策摇摆反映了王权对寺院空间的双重需求 —— 既需要利用佛教的安抚功能,又忌惮其经济割据潜力。最终形成的妥协机制是 “赐额制度”:政府通过赐予寺额(如 “太平兴国寺”“大慈恩寺”),将民间自发的名山建寺行为纳入国家管理体系,实现对神圣空间的象征性控制。

3. 空间的认知转型:从 “洞天福地” 到 “伽蓝七堂”

佛教对名山空间的改造,带来了认知范式的根本转变。道教的 “洞天福地” 体系(如《云笈七签》所载十大洞天),强调空间的隐秘性和神秘性,追求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的隐逸意境;而佛教的 “伽蓝七堂” 制度(以金堂、法堂、僧房等为核心),则建立了秩序井然的空间布局,体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的现世精神。这种转型在建筑形制上表现尤为明显:道教宫观多依山就势、灵活布局,而佛教寺院则严格遵循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建筑规范,如山西佛光寺东大殿的庑殿顶形制,直接模仿唐代皇宫建筑。

更深刻的转变发生在空间叙事层面。郦道元《水经注》对山岳的描写侧重自然奇观与历史典故,而唐代以后的山岳志(如《普陀山志》《九华山志》)则主要记载寺院沿革与高僧事迹。这种叙事重心的转移,意味着名山的神圣性来源已从自然崇拜转向宗教实践 —— 当李白笔下 “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庐山瀑布,成为慧远 “虎溪三笑” 的背景时,自然空间已彻底被宗教话语重新编码。

四、书与山的精神辩证法:在文字与自然之间的意义生成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的深层魅力,在于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意义循环系统 —— 书籍作为文字文明的结晶,将 “好语” 从口传时代的随机性中拯救出来,实现了意义的固态化;而僧人占据的名山,则为这些固态化的 “好语” 提供了意义激活的场域。这种文字与自然、经典与实践的辩证互动,构成了传统中国精神生活的核心张力。

1. 诠释的空间维度:名山讲经与文本活化

僧人在名山中的重要活动之一是讲经说法,这种仪式性的文本解读,使得 “书” 中的 “好语” 获得了空间性的意义生成。据《高僧传》记载,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讲解《金刚经》时,“天雨曼陀罗花”,这种神异叙事暗示着文本意义在特定空间中的超验显现。宋代禅僧创立的 “普说” 制度,将佛经讲解与山水景观相结合,如圆悟克勤在夹山寺讲解《碧岩录》,将 “云门三句” 与寺周的 “碧岩” 景观相呼应,使得抽象的 “好语” 获得了具象的空间阐释。

这种空间诠释在山水诗中留下深刻印记。王维《过香积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将《涅盘经》中 “毒龙” 的文本意象与寺院潭水的实景结合;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对《楞严经》“如人以手指月示人” 的视觉化诠释。这些诗作证明,当 “好语” 从书中走出,进入名山空间时,会发生意义的二次创造 —— 文字符号与自然景观的碰撞,产生了超越文本原意的新意义。

2. 修行的文本维度:禅茶诗画与经典转化

僧人在名山中的修行实践,反过来又丰富了 “好语” 的文本内涵。最典型的是禅宗对 “公案” 的创造 —— 那些发生在名山寺院中的机锋对话(如赵州 “吃茶去”、云门 “糊饼”),最终被记录为《五灯会元》等文本,成为新的 “好语” 来源。这种从实践到文本的转化,体现了 “书” 与 “山” 的辩证关系:僧人在山中的修行体验,通过文字记录重新进入 “好语” 体系,完成了从生活实践到经典文本的螺旋上升。

寺院中的艺术创作更是这种转化的典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题材虽取自佛经文本(如《维摩诘经变》),但其构图和色彩却融入了西域山水的视觉经验;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造像,将《华严经》的 “善财五十三参” 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叙事。这些艺术实践证明,“好语” 并非只能以文字形式存在,当僧人在名山中进行视觉化、空间化的意义表达时,实际上在拓展 “书” 的边界 —— 绘画、雕塑、建筑都成为 “好语” 的另类载体。

3. 记忆的双重编码:书籍史与山岳史的互文

传统中国的文化记忆,正是通过 “书” 与 “山” 的双重编码得以保存。一方面,《四库全书》式的典籍体系,以文字形式系统整理着 “好语”;另一方面,名山寺院的碑刻、塔铭、经幢,又以空间形式记录着文化记忆。这种双重编码在历史变迁中展现出互补性 —— 当文本典籍因战乱而散佚时(如 “靖康之变” 中汴京藏书的损毁),名山寺院的石刻文献往往能幸存下来(如西安碑林对唐代碑刻的保存);而当寺院建筑毁于天灾人祸时(如宋元之际少林寺的多次焚毁),典籍中的寺院记载又成为重建的重要依据(如《景德传灯录》对禅宗寺院沿革的记录)。

这种互文性在佛教史上表现尤为突出。玄奘法师 “西天取经” 的壮举,既通过《大唐西域记》的文本记载传之后世,又通过大雁塔的建筑空间获得永恒纪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事迹,既见于《唐大和尚东征传》的文字记录,又通过奈良唐招提寺的金堂建筑得以具象化。这种文字与空间的双重记忆机制,使得 “好语” 与 “名山” 形成了相互确证的意义闭环。

五、现代性视域下的语义解构与价值重估

当我们将这两句俗语置于现代性语境中审视,其背后的文化逻辑正在经历深刻的解构与重构。印刷文明的式微、宗教空间的世俗化、知识传播的数字化,使得 “书” 与 “山” 的传统意义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种挑战也为我们重新理解古典话语提供了契机,在解构的废墟上,或许能发现更具生命力的精神基因。

1. 文本的祛魅:从 “书尽好语” 到信息爆炸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 “世间好语书说尽” 的认知前提。当 Google 图书计划将千万种书籍数字化,当维基百科实现知识的全民共创,传统典籍作为 “好语” 唯一载体的神圣性已荡然无存。这种变化的深层意义在于:“好语” 的生产机制从精英垄断转向大众参与,从文本中心转向语境生成。佛教经典中的 “众生皆有佛性” 在数字时代获得了新的诠释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 “好语” 的生产者,每个网络空间都可能成为新的意义载体。

但这种祛魅也带来新的困境。当 “好语” 失去文本的制度化保障,其意义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如何维系?佛教禅宗 “不立文字” 的传统或许能提供启示 —— 唐代禅师们在打破对文本的执着时,并未否定 “好语” 的存在,而是将其转化为即时的生命体验。在短视频、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今天,或许需要重新定义 “好语”:它不再是书本中凝固的名言警句,而是流动在对话、体验、实践中的意义瞬间,这与慧能 “于自性中,万法皆见” 的智慧遥相呼应。

2. 空间的重构:从 “僧占名山” 到公共景观

现代性对名山空间的改造更为彻底。当泰山、黄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当寺院景区实行门票制管理,传统意义上 “僧占” 的神圣空间已转变为消费性的公共景观。这种转变的积极意义在于:名山的宗教排他性被打破,其自然审美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但消极面也显而易见 —— 当普陀山的香火成为旅游商品,当少林寺的武术表演成为商业秀,宗教空间的精神内涵正在被消费逻辑消解。

在此背景下,重新思考 “僧占名山” 的现代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日本 “枯山水” 庭院的现代转化或许提供了借鉴 —— 京都龙安寺的石庭将禅宗的 “空” 转化为现代艺术的空间语言,使得古老的宗教空间获得了新的审美生命力。在中国,一些寺院尝试的 “禅修体验营”“抄经会” 等活动,也在努力将名山空间从旅游景点重新转化为精神场域。这提示我们:“僧占” 的本质不是物理占据,而是对空间精神性的维护与创造,这在世俗化时代显得更加珍贵。

3.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在解构中寻找新的意义联结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的现代价值,不在于对传统的简单回归,而在于对其内在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当 “书” 的概念扩展到数字文本,当 “山” 的空间延伸至虚拟场域,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这两句俗语所揭示的根本真理 —— 人类需要通过某种载体(文本或空间)来保存和激活意义。

在文本维度,或许可以建立 “新经典” 的诠释体系 —— 将《论语》《金刚经》等传统经典与现代哲学、科学文本进行对话,如杜维明对 “仁” 的全球伦理诠释,陈来对 “理” 的现代形而上学转化。在空间维度,则需要重新激活名山的精神功能 —— 不是将其作为宗教飞地,而是作为文化记忆的存储库和意义生成的实验室,如终南山的 “现代隐士” 现象,虽然不乏炒作成分,但也反映了现代人对精神性空间的渴望。

六、结语:作为文化基因的俗语密码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之所以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因其暗合了中国文化最深刻的精神结构 —— 对文字文明的敬畏与对自然灵性的向往,对经典传承的重视与对实践智慧的推崇。当我们拆解这两句俗语的语义结构,实则在破译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在 “书” 与 “山” 的张力中,在 “说尽” 与 “占多” 的悖论中,蕴藏着中国人处理知识与信仰、传统与现代、世俗与超越等根本问题的独特智慧。

这种智慧在当代的意义,或许在于提醒我们:无论技术如何革新、社会如何变迁,人类始终需要两个维度的精神支撑 —— 一个是承载着先贤智慧的 “书”(广义的文化传统),一个是孕育着生命顿悟的 “山”(本真的存在空间)。在数字化生存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 “书” 来锚定意义的坐标,需要 “山” 来保持心灵的开放。而 “僧” 的现代隐喻,或许就是那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桥梁的诠释者 —— 他们既守护着 “书” 中的 “好语”,又能在新的 “名山”(无论是物理的还是虚拟的)中激活这些 “好语” 的当代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这两句俗语的深层教诲在于:真正的 “好语” 从不在书中静止,而在人与文本、人与空间的对话中不断生成;真正的 “名山” 也不在地理意义的高峻,而在心灵得以安顿、意义得以显发的任何场域。当我们在数字屏幕前诵读经典,在城市公园中静观山水时,或许正在完成对这两句古老话语的现代诠释 —— 世间好语,非书能尽;天下名山,唯心所造。这种诠释本身,正是对传统智慧最生动的传承。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穿书之反派儿子九岁半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小生问道之九天逆世崩铁:我真不是秩序太一觉醒八三,嘴碎丈夫冷脸洗内裤野性难驯相亲当天我闪婚了豪门继承人修仙而已,只复仇不搞纯爱嫁糙痞军官!娇软美人顶不住了我的现实女友恋上我的游戏女友被赶出国公府,假千金富可敌国什么温柔万人迷竟然还吃香在年代文里手握空间称王称霸穿成虐文女主,都别想逼她走剧情春来江山笑我在清园肆与大佬结盟流金岁月:开局女神就倒追?海贼王之天龙人的荣耀猎罪图鉴:我能看见破案提示天补舍行次元行者:从火影到无限绝区零:系统商店怎么越来越怪火影千手传说之龙威崛起养猫逗狗让我爱情事业双丰收李丽精灵:重生之我在合众当教父快穿:宿主手持空间一心囤货无限惊悚:我在恐怖游戏里杀疯了一个不正的出马仙帝凰策:魏璎珞的乱世抉择平山随快穿之相见未识假面骑士:另类魔王的旅行小夫人会玄学,携崽炸翻豪门六皇子快追,阮小姐又上战场了【追金主火葬场】我跪等哥哥回头卡牌:用三国卡组给对手带来啸容穿书!女主保镖成了我的菜!轮回恋曲:遗忘的秘密女散修修仙实录心声暴露后,炮灰团被我骂傻了年代文炮灰女配亲了前对象他哥后高律师又在偷偷吃醋这家事务所不太正经星辰夜晚CF外挂上交:大哥只想保护人类从斗罗开始的秋冥山组织我,熊猫!骑东北虎摆摊直播爆红万里晴空说我假冒神明,我雕刻敕封人间
博看读书搜藏榜:君意洽废柴逆天,废物小姐竟是全系天才娘娘不在乎血族琴酒,在线自闭被家暴致死后,重生八零虐渣鉴宝社恐女修靠网游在修仙界生存重生千禧年,我带领全村发家致富现实世界走出的宗师快穿之每个世界都在发疯万千眷侣王爷痛哭,王妃画风逐渐走歪一笙慕君快乐系球王,愁苦瓜迪奥拉腹黑大佬家的小祖宗甜化啦!全能门将觅香茅山道士传奇2从东京开始的武圣美人今嫁嫁给万年老妖,想短命都不行穿成不受宠嫡女,我灭全家造反了超能勇士2温柔成瘾救命!算的太准,被全球首富盯上了死后在地府我和我死对头he了凡人修仙:我有扇能穿越的青铜门狼少女的童话之旅穿成恶毒后妈,努力养正小反派四合院之开局让傻柱识破绝户计长生:柳星海游记哇,老祖宗看我刷视频全都惊呆了COS瞎子穿越盗墓世界背景后豪门全员读心?缺德后妈创哭他们假千金一不小心养了反派,想跑路这个黑希儿可以打终焉误惹黄金单身汉:豪门权妇天灾之我携空间闯末世在生存游戏里卷生卷死鬼吹灯之秘墓异闻录落魄千金掉马后:各界大佬抢疯了中州梦史星星总会来护我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的炮灰娇妻观影终极一班3灵泉空间之逃荒农女超彪悍爱情自有天意,缘分命中注定穿越千年与你相恋灵气复苏:从仓鼠开始进化重生在死前一小时乡村灵异:被封印的禁忌传说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混沌珠逆:从杂役到万界至尊国术起手,执掌混沌穿越之空间在手带全家逃荒闺蜜穿八零,入错洞房嫁对郎群星:从明日方舟开始的升维之旅明心见道宇穹茫青霜剑魂录仙途宿缘:破世仇情定今生配角上位,听说你老婆很香乞丐剑神独孤无忧何雨水归来,四合院无活口穿越1945:从狼牙到黎明穿到哪里苟哪里四合院:拼夕夕的美好生活爱似星光,婚若暖阳HP狸猫与蝙蝠的共生法则我特训火凤凰,虐爆雷电突击队!表姑娘莫怕,来世子床上躺一下增广贤文,俗语不俗我在大学斩鬼悟道凤鸣重生:胜天半子道爷的热血传奇仙剑奇侠传之新的开始过路神豪只想吃瓜上古神工之术之傀儡天工太子妃逆天改命聚宝仙术尘缘仙途:从弃子到神王的逆旅无量修真你是我的漏洞咸鱼皇子:女扮男装后我躺赢成皇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穿越一拳世界,我成了怪兽创造家龙门秘录潇湘自立传炮灰重生后逆袭,渣夫全家悔断肠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阿拉德:辞渡的觉醒穿进年代虐文中,我被迫兄友弟恭锦心绣首:盲世子的替嫁娇妻灵魂互换后:摄政王在后宅杀疯了我!猎户女,御上古神兽踏碎仙门带娃随军,给绝嗣京少看男科他红温了忘羡重生在不同的时间带着机械文明去58年做幕后黑手谢家的大龄剩女做皇后了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疯批病娇强制爱夜夜掐腰诱吻娇宠快穿之统爹带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