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的书房里,夜色深沉。林长青没有开主灯,只有书桌上一盏台灯散发着暖黄色的光晕,将他专注的侧脸轮廓勾勒得格外清晰。他面前摊开着几张画满流程图的稿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催化剂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和参数。但他此刻的目光并未聚焦在纸上,而是微微低垂,瞳孔深处仿佛有星屑流转,倒映着常人无法看见的风景。
与东方石化的合作步入正轨,首笔巨额资金的到位,如同为“长青科技”这艘航船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但林长青很清楚,航行才刚刚开始,前方是更广阔也更具风险的海域。他肩上的担子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因视野的开阔而变得更加沉重。公司的战略方向、技术路径的选择、团队的管理、以及应对潜在竞争者的觊觎……无数复杂的问题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等待着他去理清,去决策。
这种处理复杂系统、需要在多重变量中寻找最优解的压力,无形中成了磨刀石,持续砥砺着他的精神与能力。他感觉到,脑海中那缓缓旋转的“星璇”,在这些时日的持续运转下,似乎变得更加凝实,光芒也愈发内敛深邃。
他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催化剂的生产工艺流程上。这条由他亲手设计的生产线,虽然成功投产,但在实际的规模化运行中,依旧存在一些细微的能耗偏高问题。这不是致命的缺陷,却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最终成本和长期竞争力。
林长青闭上双眼,不再仅仅依靠纸面数据和逻辑分析。他下意识地催动了天眼通的能力,但这一次,并非用于微观洞察或宏观感知,而是聚焦于“推演”。
在他的意识空间里,整条催化剂生产线的三维模型被瞬间构建出来,无比精细。这不是静态的图像,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的模拟世界。他能“看”到原料在不同的反应釜中流动、混合,能“感知”到能量在管道和加热系统中传递、转换的每一处细微损耗,能“计算”出每一个阀门开度、每一次温度波动对最终能耗产生的连锁影响。
这不再是简单的观察和基于经验的优化建议,而是一种近乎“预演”的能力。他可以在脑海中,以极快的速度,尝试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参数调整方案,并瞬间推演出每一种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他“看到”了热能在一段长长的输送管道中不必要的散失,“捕捉”到了一个循环泵在特定工况下低于最优效率区的运行点,“发现”了反应釜内部流体场存在一个微小的、导致混合不均的死角……
这些细节,在常规的工程检测和数据分析中极难被发现,或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反复试验。但在林长青此刻的“推演计算”中,它们如同暗夜中的萤火虫,清晰可见。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台灯下的身影纹丝不动,唯有他额角微微渗出的细密汗珠,显示着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正在进行着何等庞大的信息处理和精神消耗。
不知过了多久,林长青缓缓睁开双眼。瞳孔深处的星芒缓缓隐去,只留下一片沉静的深邃。他拿起笔,在那几张流程图上,精准地圈出了几个位置,并在旁边写下了简洁的修改意见和参数调整范围。他的动作流畅而肯定,没有丝毫犹豫。
优化后的方案,预计能将生产线的整体能耗再降低近百分之八。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以及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他看着脑海中那条被优化到近乎极致的能量流动轨迹,心中明悟。这项“推演计算”的能力,不再仅仅是辅助学习和科研的工具,它正在进化,成为他未来进行复杂产业布局和战略决策时,无可替代的“加速器”和“导航仪”。这让他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迷宫中,更快地找到那条最高效、最稳妥的路径。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苏雨晴端着一杯温热的牛奶走了进来。她看到林长青靠在椅背上,脸上带着一丝精神高度集中后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还在想生产线优化的事?”她将牛奶放在他手边,目光扫过桌上那些被圈画过的图纸。她虽然看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她能感受到林长青身上那种刚刚完成一场重要“战役”的气息。
“嗯,有点头绪了。”林长青接过牛奶,温热的触感从杯壁传来,驱散了些许精神上的疲惫。他抬头看向苏雨晴,在她清澈的眼眸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也看到了那份无需言说的理解与支持。
他没有详细解释自己是如何“计算”出优化方案的,苏雨晴也没有追问。他们之间,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她接纳了他身上那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部分,就像接纳他所有的梦想与执着。
“别太累了。”她轻声说,手指自然地拂过他略显僵硬的肩膀,“事情是做不完的。”
林长青感受着她指尖传来的暖意和关心,心中那片因极致推演而略显冰冷的角落,渐渐回暖。他意识到,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固然能让他看清前路的迷雾,但身边这份真实的温暖,才是支撑他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
他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我知道。有你在,我不会迷路,也不会让自己过于透支。”
能力的进阶,让他看到了更远的风景,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灯火。他将优化方案小心收好,决定明天一早就安排技术团队进行验证。帝国的蓝图,就在这一次次静默的推演与身边温暖的陪伴中,被描绘得愈发清晰和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