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心事与抉择
楚晓雅离开安隆县后的几天,县城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节奏。那场街头风波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涟漪虽未完全平息,但表面已逐渐归于平静。赵三等人依法被拘留,县公安局的专项整治行动也告一段落,王局长亲自向林风做了汇报,言语间仍带着后怕与庆幸。然而,这些外界的事务,却丝毫未能驱散笼罩在林风心头的阴云,反而因为少了楚晓雅来访带来的短暂分心,那份对夏晚晴下落的担忧,如同梅雨季节返潮的湿气,变本加厉地侵蚀着他的身心。
夏晚晴依旧音讯全无。电话永远关机,信息永远未读。林风几乎尝试了所有他能想到的、不直接惊动夏晚晴可能不愿惊动的人的方式。他甚至抱着侥幸心理,给夏晚晴那个几乎不用的旧邮箱发了几封邮件,内容从最初的询问近况,到后来的焦灼担忧,再到近乎恳求的只言片语,都如同石沉大海。这种彻底的、令人绝望的沉默,比争吵或明确的拒绝更让人窒息。它留给林风无限的想象空间,而想象力在焦虑的催化下,总是倾向于描绘最坏的图景:她是不是出了意外?是不是身患重病无法与外界联系?还是……她家中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以至于必须切断与过去的一切联系?那个她曾隐约提及的“部级干部”父亲,那个复杂的家庭背景,此刻都成了滋生不安的温床。
失眠成了常态。夜深人静时,林风躺在宿舍坚硬的板床上,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耳边只有窗外呼啸的寒风和自己的心跳声。夏晚晴的一颦一笑,两人在一起的短暂却温馨的片段,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反复播放,最后总是定格在她最后那通电话里略显疲惫和疏离的语调上。白天,强打精神处理公务时,他也频频出错。在一次审阅文件时,他竟将数字看错,险些批错一笔不小的款项,幸亏秘书小王细心发现及时纠正。在听取乡镇工作汇报时,他会突然忘记刚才听到的关键数据,需要对方重复。这些细微的失误,在他以往严谨的工作中是不可想象的。办公室主任老王和秘书小王都察觉到了林风的异常,但见他眉头紧锁、面色憔悴,也只当是前段时间超市项目太过劳累,加上楚晓雅来访又遇上流氓滋事,压力过大所致,除了更加细心地照料他的日常,也不敢多问。
这种状态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林风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极限。无论是出于对夏晚晴安全的担忧,还是为了摆脱这种几乎要将他吞噬的无力感,他都必须采取行动。被动等待的结果可能就是永远的失去。他必须去北京,必须亲自找到她,确认她的安危。这个念头一旦清晰,便如同野草般疯长,再也无法遏制。
然而,去北京,谈何容易?他一个偏远县城的副县长,在北京那个人海茫茫的都市里,寻找一个有意或无意隐藏起来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他只知道她的名字,知道她可能有一个身份不凡却关系复杂的父亲,其他信息几乎为零。靠他自己的力量,希望渺茫。
就在这时,他想到了关键。关键生意做得大,人脉广,尤其在北京那样的大城市,或许能有一些办法。虽然向关键求助意味着要透露部分隐私,但此刻的林风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一个深夜,林风再次失眠,他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关键的手机。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关键正在某个应酬场合。
“喂,林风?这么晚打电话,出什么事了?”关键的声音带着一丝酒意,但很快变得清晰起来,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林风语气中的异常。
林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那份焦虑还是透过电波传递了过去:“关键兄,抱歉这么晚打扰你。我……我遇到点急事,想请你帮个忙。”
“什么事?你说,跟我还客气什么。”关键走到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
“我……我需要去北京找一个人。一个朋友,叫夏晚晴。”林风艰难地开口,省略了“女性朋友”这个定语,但语气中的急迫难以掩饰,“她突然联系不上了,我很担心她出事。可是……我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只知道她的名字,其他线索很少……”他说得有些语无伦次,透露出内心的慌乱。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关键在快速消化着这些信息。他认识林风以来,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那个叫夏晚晴的女人,对他显然非常重要。关键没有追问细节,比如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失联,这些现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林风需要帮助。
“把你知道的关于她的所有信息,名字、大概年龄、最后联系时可能提到的任何地点或者她家人的零星信息,都发给我。”关键的声音沉稳而果断,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别太担心,我明天就联系北京的朋友想想办法。这样,你等我消息,我安排一下手头的事,陪你一起去北京。多个人多个照应,那边我总归比你熟一些。”
关键的回答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盘问,只有全然的信任和毫无保留的支持。这番话像一股暖流,瞬间涌入了林风冰封已久的心田。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中,这种来自朋友的义气和可靠,让他几乎哽咽。
“关键兄……谢谢你!”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一句沉重的感谢。
“客气什么,兄弟之间不说这个。”关键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你也别太着急,先稳住。等我消息,准备好,我们就出发。”
挂掉电话,林风久久地握着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关键的承诺,给了他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赴京寻人,不再是一个冲动的妄想,而成了一个可以执行的计划。
第二天,林风向县委书记郭达康请假。他找了一个相对稳妥的理由,说是需要去北京拜访一位可能对安隆后续发展有帮助的专家,同时也就近期工作向相关部委做一次非正式汇报。郭达康最近因为楚晓雅来访和超市项目得到省里认可,对林风正是看重的时候,虽然觉得他此时离岗有些突然,但并未多想,很痛快地就批了假,还嘱咐他多注意身体,在北京拓宽些人脉。
请假获批后,林风反而有了一种奇异的平静。他利用出发前最后的时间,仔细安排了手头的工作,将各项事宜一一交代给相关负责人。傍晚,他独自一人走在安隆县的街道上,像是要进行一次告别般的巡礼。
夕阳的余晖将小城染成温暖的橘黄色。他在街角那个卖烤红薯的老大爷摊前停下,买了一个热腾腾的红薯。老人慈祥地笑着,用粗糙的纸袋包好递给他:“林县长,天冷了,吃个热的暖和暖和。”
林风接过红薯,那温暖从手心一直传到心里。他看着老人布满皱纹却满足的脸庞,看着街上匆匆归家的行人,看着一对年轻夫妻牵着孩子的手,说说笑笑地走过……这些平凡而真实的日常,此刻在他眼中显得格外珍贵。他即将离开这片他倾注了心血的土地,踏入一个完全未知的旅程,去寻找一个吉凶未卜的答案。前路是迷茫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但他别无选择。
回到宿舍,他简单收拾了几件行李。窗外,安隆县的灯火次第亮起,宁静而安详。林风站在窗前,最后望了一眼这片熟悉的夜景,然后坚定地转过身。他知道,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必须要走这一趟。为了夏晚晴,也为了他自己那颗无法安宁的心。火车票已经订好,明天,他将和关键一起,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第九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