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和鸣汤】的成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第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场晚宴。那涟漪并非转瞬即逝,而是层层叠叠,不断向外扩展,渗透到宴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随后的菜品依次呈上,每一道都秉承了国宴的精湛技艺与中华美食的文化底蕴。开场的冷拼“锦绣山河”,以巧夺天工的刀工将各色时蔬雕刻成峰峦叠嶂、小桥流水的景致,宾客们无不驻足观赏,惊叹于这 edible art 的精妙。热菜“南海明珠”采用最新鲜的东星斑,以精准的蒸制火候锁住鱼肉的鲜嫩,配以秘制高汤,口感层次丰富,寓意着中华文化的包容与深厚。而“丝路花雨”这道点心,则以酥皮包裹着玫瑰豆沙,造型如绽放的花朵,象征着古老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繁荣。
宴会厅内,水晶灯洒下温暖的光芒,映照在宾客们愉悦的脸庞上。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嘉宾们,因美食而结缘,因文化而共鸣。酒杯轻碰的脆响、低声的交谈与偶尔爆发出的会心笑声,交织成一曲和谐的国际友谊乐章。美食,无疑成为了沟通彼此最直接、最温暖的桥梁。
而当晚宴进行到尾声,即将为这场盛大的交流画上圆满句号时,最后一道菜品——甜品,被身着典雅旗袍的服务员们优雅地端了上来。
这同样是一道极具巧思的作品。并非单一的蛋糕或冰淇淋,而是一个组合式的甜品盘,主题赫然也是——“四季”!这匠心独运的安排,立刻引起了嘉宾们的注意。
春·生机:是用顶级抹茶制成的慕斯,塑造成朦胧“青山”造型,口感细腻清雅,点缀着手工吹制的糖艺粉嫩“樱花”和娇艳欲滴的新鲜树莓、蓝莓,一抹新绿与点点粉红相映成趣,寓意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盎然生机。
夏·绚烂:是阳光热情的百香果与芒果制成的晶莹啫喱,呈现出灿烂的金黄色,搭配口感顺滑的椰子奶冻,一勺舀下,酸甜清爽的滋味瞬间在口中绽放,仿佛能感受到夏日海滩的热带风情与无限活力。
秋·丰收:是经典的栗子蒙布朗,用细腻香甜的栗子茸精心裱制成层峦叠嶂的山峰造型,口感绵密丰厚,象征着金秋时节的硕果累累与丰收喜悦,每一口都带着大地慷慨的馈赠。
冬·蕴藏:是浓郁微苦的黑巧克力熔岩蛋糕,搭配一球纯净的香草冰淇淋。用银勺轻轻划开蛋糕外壳,温热丝滑的巧克力酱缓缓流出,与冷冽的冰淇淋形成奇妙的对比,一冷一热,一苦一甜,口感层次极为丰富,深刻寓意着冬日的沉淀、内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四款甜品,色彩缤纷、造型别致、口味各异,分别精准对应着四季的特质与意象,却又和谐地共同摆放在一个精美的餐盘之中,再次巧妙呼应了“和而不同”的宴会主题,与开场的【四季和鸣汤】形成了绝妙的首尾呼应,完成了一个从味觉到文化意涵的完美闭环!
当这份寓意深刻、制作精良的甜品被呈上时,宴会厅内先是瞬间的静默,随即爆发出了更加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许多嘉宾脸上都露出了恍然大悟般的会心微笑,为这贯穿始终的巧妙构思而深深折服,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太完美了!从一碗汤到一份甜品,仿佛在餐桌上经历了一场浓缩的四季轮回!”一位欧洲城市的市长由衷赞叹。
“中华美食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一位亚洲文化学者感慨道。
“这不仅仅是一顿饭,这简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彩的文化盛宴!”一位跨国企业总裁如是说。
赞美之声不绝于耳,气氛被推向了新的高潮。
晚宴最终在愉快而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但嘉宾们显然意犹未尽,许多人并未立刻离去,而是继续留在席间,或者三三两两移步至一旁的休息区,端着餐后酒水或香茗,继续着热烈而友好的交流。美食无疑极大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打破了初识的隔阂。
也正是在这时,一些对美食格外感兴趣,或是消息尤为灵通的嘉宾,开始私下打听那道令人从开始铭记到结束的【四季和鸣汤】的创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
在郑国栋顾问和白景琦大师的有意引荐和安排下,林小风被正式请到了宴会厅旁一间雅致而安静的休息室。
当他脱下沾染了烟火气的厨师服,换上一身简洁合体、剪裁得体的深色中山装(这确实是郑老的建议,认为这身装扮更能庄重地体现中华文化气质)出现在休息室时,他的亮相立刻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太年轻了!
面容甚至还带着几分青涩,但眼神却沉稳而明亮。这就是那道充满哲学意境、艺术美感与极致味道的汤品的创作者?几位之前就对汤品赞不绝口、在甜品环节再次被震撼的外宾立刻热情地围了上来,通过翻译与林小风进行交流。
“林师傅,您的汤太令人难忘了!请问您是如何构思出‘四季’这个主题,并将其融入一碗汤之中的?”一位美食评论家迫不及待地问。
“那道栩栩如生的绿色‘春芽’,究竟是用什么食材、以何种工艺制作的?简直是舌尖上的魔法!”另一位对烹饪本身极感兴趣的嘉宾追问。
“林先生,您对中华美食精髓中的‘和’文化,有着怎样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今晚的菜单似乎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林小风始终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一一应对。他或用流利的英语,或通过翻译耐心解答,言语间既保持着东方式的谦逊有礼,又透露着对自身技艺与文化的坚定自信。他将自己对于“和而不同”、“厨艺为人”、“食材本味”等理念的理解,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逻辑清晰,富有哲理,更是折服了在场的众人。
这时,法国里昂的知名主厨安东尼·杜兰德先生也走了过来,他当着众人的面,再次郑重地向林小风表达了钦佩之意,并半开玩笑地对陪同在侧的郑老说:“郑先生,你们中国藏着像林师傅这样的天才厨师和思想家,对我们法国的餐饮界来说,未来可真是一个巨大而令人兴奋的‘威胁’啊!”这句幽默的调侃,引得休息室内众人发出一阵理解与愉快的欢笑,气氛更加融洽。
不少外宾纷纷提出要与林小风合影留念,交换联系方式。镁光灯下,林小风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市长、企业家、文化名流站在一起,身姿挺拔,举止得体,从容淡定,气度不凡,丝毫没有怯场。
这一刻,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也不仅仅是“山海”餐厅,在某种程度上,他正代表着新一代中国厨师的形象——他们技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深谙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又自信、开放,善于与国际交流!
一直守在不远处,密切关注着这一切的李默和小刘,看着被众多重要嘉宾簇拥、侃侃而谈、光芒四射的林小风,激动得眼眶都有些湿润了。他们知道,历经艰辛,克服万难,从今天起,“山海”和林小风的名字,将伴随着这些具有影响力的外宾们的赞誉和自发传播,真正地、扎实地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晚宴的余韵久久不散,交流持续了颇长一段时间。
当最后一位嘉宾满意地握手告别,夜幕下的国宾馆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庄严与宁静,只有廊下的宫灯散发着温暖的光晕。
林小风站在锦绣厅外汉白玉的廊下,略微松了松领口,仰头看着深邃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深深地吸了一口秋夜清冷而新鲜的空气。紧绷了无数个日夜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松。
任务,圆满完成了。
而且,完成得如此漂亮,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职业成就感,如同汹涌的暖流般涌遍全身。这是他前世获得米其林三星荣誉时都未曾有过的强烈感受。因为这一次,他的技艺、他的创意、他的理念,是与自己血脉中深爱的中华文化、与国家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份重量与荣耀,远非个人荣誉所能比拟。
郑国栋顾问和陈先生一同笑着走了过来。
“小风,辛苦了!干得漂亮!超乎想象的漂亮!”郑老用力地握着林小风的手,脸上满是无法掩饰的欣慰和赞赏,“你这次,可是给我们,给中华美食,挣足了面子,立了大功了!”
陈先生也笑着补充道,语气中带着官方的肯定:“已经有好几位重要的外宾,通过官方渠道,特别表达了对今晚菜品,尤其是你那道‘四季和鸣汤’的高度赞赏,认为这是文化外交的成功范例,并纷纷表示希望能有机会进行更深层次的美食文化交流。”
就在这时,德高望重的白景琦大师也不知何时悄然走了过来,他看着林小风,那惯常严肃、不苟言笑的脸上,此刻竟然露出了一丝堪称“温和”甚至带着期许的笑容。
“小子,不错。沉稳,有大将之风,没给咱们中国厨师丢脸。”他言简意赅地评价道,顿了顿,似乎斟酌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以后有空,常来我这老头子这儿走动走动。我那手抻面的绝活,琢磨了一辈子,还没找到真正合适的传人。”
这近乎于是最高级别的认可和含蓄的邀请,让林小风受宠若惊,他立刻收敛心神,郑重地躬身行礼:“谢谢白大师谬赞!晚辈一定常去叨扰,向您请教学习!”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压力,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最甘甜、最值得的回报。
回到临时下榻的住处,李默和小刘依旧兴奋得毫无睡意,手舞足蹈地复盘着今天的每一个精彩细节,从嘉宾的表情到赞美的具体用词。
而林小风,在经过最初的激动后,心情却已经逐渐平静下来。他独自站在窗前,凝望着省城璀璨繁华、流光溢彩的夜景,目光深邃而坚定。
亚太论坛的国宴舞台,已经完美谢幕。
但属于他林小风,属于“山海”的更大、更广阔的人生与事业舞台,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前方是无限可能。
这是一个圆满的句号,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