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宫的紫藤萝爬满了回廊,细碎的紫花垂落如瀑,风一吹,便簌簌落在青砖上。阿菀正倚在窗边翻绣样,小腹已隆起如圆鼓,六月身孕让她行动渐缓,却添了几分母性的温润。
“娘娘,陛下驾临——”太监的唱喏声刚落,明黄的身影已跨进院门。阿菀忙要起身,却被陛下快步上前按住:“别动,仔细累着。”
他扶着阿菀坐稳,指尖轻轻覆在她隆起的小腹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纱衣料传过去,引得胎动感明显起来。“这孩子,倒是活泼。”陛下笑着低头,在她小腹上印下一个轻吻,“太医说今日脉象格外稳健,朕特意过来瞧瞧。”
阿菀抚着孕肚轻笑:“许是知道陛下要来,特意醒着等您呢。”
正说着,秦风捧着一卷明黄卷轴进来,高声唱道:“陛下有旨,淑妃沈氏,性资淑均,克娴于礼,今身怀六甲,育麟有功,特晋封贵妃,赐金册金宝,封号‘明慧’,钦此——”
阿菀愣住,望着那卷轴上“明慧贵妃”四字,眼眶忽然发热。从初入宫的谨小慎微,到如今身怀六甲得此殊荣,那些日夜的相伴与护持,此刻都凝在这两个字里。
“谢陛下隆恩!”她撑着陛下的手起身,盈盈下拜,发髻上的珍珠步摇轻轻晃动,映得她眼底水光潋滟。
陛下扶起她,将金册递到她手中:“‘明’为通透,‘慧’为灵秀,配你正好。”他指尖划过册页上的朱印,“往后,这永寿宫便是明慧宫,再无人敢轻视你半分。”
阿菀摩挲着冰凉的金册,忽然想起刚晋封淑妃时,有人暗讽她“无家世无子嗣,不过是仗着几分巧笑”。如今腹中有了皇嗣,又得“明慧”封号,那些闲言碎语,怕是再也站不住脚了。
“臣妾何德何能,敢受陛下如此厚爱?”她声音微颤,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欢喜。
“你配得上。”陛下握着她的手,目光落在她孕肚上,“等孩子降生,若是皇子,便立为皇储;若是公主,便封固伦长公主,嫁妆加倍。”
这话掷地有声,惊得廊下的宫女太监都屏住了呼吸。阿菀忙道:“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朕意已决。”陛下打断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朕的孩子,朕的明慧,本就该得最好的。”
午后的阳光透过紫藤花架,在金砖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阿菀靠在陛下肩头,听着他絮叨着给孩子准备的小襁褓、小弓箭,忽然觉得,这“明慧”二字,不仅是恩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他要护她母子一世安稳,要让她在这深宫里,活得通透,笑得灵秀,再无半分委屈。
秦风指挥着宫人将新制的“明慧宫”匾额挂上宫门,鎏金的字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路过的嫔妃远远看见,有的驻足行礼,有的低头疾走,眼底神色各异,却都明白,这永寿宫的女主人,从今往后,是真正能与日月争辉的人物了。
而殿内,阿菀正将金册小心翼翼地放进妆匣最深处,陛下则在一旁给她剥荔枝,晶莹的果肉递到唇边时,他忽然笑道:“往后,该叫你明慧了。”
阿菀张口接住果肉,甜意漫开时,也笑了——往后,她是明慧贵妃,是腹中孩子的母亲,是被陛下放在心尖上疼爱的人。这宫墙之内的岁月,终于在她面前铺展开一条铺满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