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推开家门时,已是晚上九点。玄关的灯还亮着,客厅传来电视新闻的微弱声音。他轻手轻脚地换上拖鞋,闻到厨房飘来山药排骨汤的香气。
“回来了?”罗蔷蔷从沙发上起身,孕肚已经很明显。她接过林辰的公文包,“汤还热着,我去给你盛一碗。”
林辰拉住她:“我自己来。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宝宝踢得厉害。”罗蔷蔷温柔地抚摸肚子,“估计是个调皮的小子。”
坐在餐桌前,林辰舀起一勺汤。这是家里保姆按照罗蔷蔷母亲留下的配方熬的,说是安胎补气。他忽然想起白天在能源安全局看到的那些机密报告,关于地下能量的异常波动,关于可能到来的全球性能源危机。而此刻,这碗热汤让他觉得,守护这些平凡的日常,才是所有宏大使命的意义所在。
“今天产检结果怎么样?”林辰问。
“一切正常。”罗蔷蔷在他对面坐下,“就是医生说我要控制体重,不能再喝太多汤了。”
林辰忍不住笑了。这时他的手机震动,是张涛发来的消息:“局长,华北电网负荷数据已恢复正常。”
他简单回复“收到”,然后关掉手机。这是他和下属的约定,晚上九点后非紧急事务不联系。
“明天周末,我陪你去买婴儿床吧。”林辰说,“妈说西四那家老店的手工木床最好。”
罗蔷蔷眼睛一亮:“你终于有空了?”
这时电视里正在播放国际新闻:“...受中东局势影响,国际油价今日继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预计下周将迎来三连涨...”
林辰下意识地在心里计算着油价上涨对民生用电的影响。罗蔷蔷注意到他的走神,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在家就别想工作了。”
第二天一早,林辰开车带罗蔷蔷去西四。周末的北京堵得水泄不通,他在长安街上缓慢前行,看着窗外熙攘的人群。每个普通人都在为生活奔波,他们不会知道,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能源危机正在暗流涌动。
婴儿床店藏在一条胡同里,老师傅拿着卷尺仔细测量,向他们介绍各种木材的优劣。林辰听着老师傅讲解榫卯结构,忽然想到能源基础设施的连接原理,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扎实,稳当。”老师傅拍着木料说,“这床啊,得能传代。”
回程时下起了小雨。在一个红灯前,林辰注意到路边加油站排起了长队,应该是市民听说油价要涨,提前来加油。
罗蔷蔷也看到了:“要不我们也去加点油?”
“家里电车够用了。”林辰说,“把油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周一清晨,林辰准时出现在能源安全局。电梯里遇到张涛,两人简单交流了几句。
“局长,根据您的指示,我们已经制定了民生用电保障预案。”张涛汇报。
“重点确保医院、学校和居民区用电。”林辰叮嘱,“特别是妇产医院。”
走进办公室,桌上已经摆好了当天的重要文件。最上面一份是《全国电网负荷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油价上涨,电力需求将持续增加。
九点整,周振邦打来电话:“今天下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讨论能源保供工作,你准备一下发言。”
林辰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开会。会议室里,大家面色凝重。
“这次情况比较严峻。”能源调度中心主任汇报,“如果油价持续上涨,预计月底就会出现供电缺口。”
“新能源项目能不能提前投产?”林辰问。
顾凡摇头:“‘冰焰’项目最快还要三个月。”
讨论持续到中午。散会后,林辰独自在办公室吃盒饭。他翻开家庭相册,看着罗蔷蔷的孕肚照片,想起老师傅说的“要扎实,稳当”。
下午的国务院会议上,林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我建议启动需求侧响应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企业错峰生产,同时给予居民用电补贴。”
这个方案引起了激烈讨论。有人认为这会影响经济发展,有人担心财政压力太大。
最终,首长拍板:“民生是第一位的。就按林辰同志的意见办。”
晚上回家,林辰破天荒地主动下厨。虽然只是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但罗蔷蔷吃得很开心。
“今天怎么这么贤惠?”她笑着问。
林辰给她碗里加了点醋:“记得我们刚结婚时,经常这样一起吃面。”
夜深人静时,林辰轻轻抚摸罗蔷蔷的肚子,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动静。所有的宏图大业,所有的危机应对,最终都是为了守护这些平凡的幸福。
手机亮了一下,是夜枭发来的加密信息:“纽约地下的能量读数再次异常。”
林辰看了看身边熟睡的妻子,轻声回复:“继续监测。”
他关掉手机,躺回床上。明天,又将是一场硬仗。但此刻,他只想好好享受这份难得的平静。
窗外,北京的灯火依旧通明。在这片光明背后,是无数人默默的坚守。而柴米油盐的日常,正是他们誓死守护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