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新星]参谋叶莲舟
古城墙的阴影在西斜的日光下被拉得很长,如同蛰伏的巨兽。与德裕典当行那令人窒息的紧张不同,位于西安城另一端的西北军政司令部,则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却同样压抑的氛围。这里是权力的心脏,电文往来,命令下达,决定着千军万马的动向,也弥漫着派系倾轧与前途未卜的迷茫。
参谋叶莲舟中校,便是这庞大机器中一颗冉冉升起、却倍感窒息的新星。
他年仅三十,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又曾赴德国进修军事,履历光鲜,学识过人。笔挺的校官呢制服穿在他颀长的身躯上,更衬得他面容俊朗,气质卓然。回到西安不过半年,他几份关于部队现代化整训和防御构筑的建议书,因其见解独到、数据翔实,竟意外地获得了上面某位大佬的赏识,被破格调入司令部参谋处,负责情报分析与作战计划拟定。
在旁人眼中,他年轻有为,前程似锦。但只有叶莲舟自己知道,他胸中郁结着一股难以排遣的闷气。他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学成归来,看到的却是前方战事节节失利,内部腐败横行,派系林立,互相掣肘。他那些呕心沥血制定的计划,往往因人事纠葛或某些高官的一句“再议”而束之高阁。他感觉自己空有利剑,却无处施展,甚至这利剑的锋刃,所指的方向都让他日益感到困惑。
此刻,他正坐在自己宽敞却略显空旷的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一份最新的战况通报,眼神却有些飘忽。窗外是操场上士兵们机械训练的号子声,在他听来,却像是这个庞大帝国沉重的喘息。
“报告!”副官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进来。”
副官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叶参谋,机要室刚送来的,是一份需要您过目签收的密级地图,说是从下面部队呈报上来的,涉及城防工事的局部调整。”
叶莲舟皱了皱眉,这类地图通常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很少直接送到他这里。他接过文件袋,入手时却感觉分量略有些异样,似乎除了地图,还有别的东西。他不动声色地挥退了副官。
拆开文件袋,里面果然是一张标注着某段城墙防御点的地图。但当他将地图完全抽出时,一枚小巧的、古旧的青铜卷轴,“嗒”的一声轻响,掉落在了红木办公桌上。
叶莲舟的心猛地一跳。他警惕地看了一眼紧闭的房门,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枚卷轴。入手冰凉,做工精致,像是某种文玩器物。他仔细端详,发现卷轴的一端似乎有细微的缝隙。他尝试着轻轻旋转,卷轴应手而开,竟是中空的。
里面,是一卷薄如蝉翼的宣纸。
他屏住呼吸,将宣纸展开。纸上空空如也,只有一股极淡的、若有若无的奇异药草气味。他沉吟片刻,起身走到窗边,将百叶窗调整到特定角度,让西晒的阳光以一种倾斜的角度照射在纸面上。
奇迹发生了。空白的纸面上,在阳光的“烘焙”下,逐渐显现出几行清隽而坚定的字迹:
“旧渠淤塞,另辟奚径。目标:叶莲舟。方式:投石问路,观其回响。非紧急,勿启用。——掌柜”
没有抬头,没有落款,只有这没头没尾的二十几个字。
“掌柜……”叶莲舟低声咀嚼着这个代号,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手心瞬间沁出了冷汗。他不是对地下工作一无所知的天真学生,他明白这封信意味着什么。这是一封来自那个神秘莫测的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联络信!他们找上了自己!而且,是以这种完全超出他预料的方式,将信息直接送入了戒备森严的司令部,送到了他的办公桌上!
这太惊人,也太可怕了!
他猛地将宣纸揉成一团,下意识地想扔进烟灰缸烧掉。但动作进行到一半,却僵住了。
“投石问路,观其回响……”对方不是在要求他立刻做什么,而是在试探,在观察。他们为什么会找上自己?他们知道了什么?他们看穿了自己内心的彷徨与不满吗?
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这是通敌!是杀头的重罪!一旦沾上,万劫不复!他仿佛已经看到徐远舟那双阴鸷的眼睛,正透过墙壁盯着自己。
然而,在恐惧的深处,另一股被压抑许久的情绪,却也悄然萌动。那是对现状的不满,是对理想受挫的愤懑,是对一种模糊却更具吸引力的未来的……隐秘向往。“旧渠淤塞”,何尝不是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这枚“问路石”,不仅投在了他的桌上,更投在了他波澜起伏的心湖里。
他死死攥着那团宣纸,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内心进行着天人交战。告发?他可以将这封信立刻交给徐远舟,或许能立上一功,但从此他将彻底成为那个腐朽机器上一个更冰冷的零件。沉默?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将这团纸烧成灰烬,继续过他看似光明、实则憋闷的军官生活?
还是……给出某种“回响”?
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窗外古城灰色的天际线上。这座城市,这个国家,需要一条新的出路吗?他自己,又该如何选择?
最终,他没有烧掉那封信。他走到墙角的一个铁皮文件柜前,打开最底层一个装着废弃草稿和旧文件的抽屉,将那张揉皱的宣纸,小心翼翼地展平,然后夹在了一叠厚厚的、早已无人问津的过时作战条例草案中间。
他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回应。但他留下了这封信。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回响。
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后,摊开那份城防地图,拿起红蓝铅笔,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抽象的符号和线条上。但他的心,已经无法平静。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轨迹可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偏转。
“掌柜……”他再次无声地念出这个名字。这个代号背后的人,正身处何地?面临着怎样的危险?他投出的这块“石头”,将会在未来的波澜中,激起怎样的浪花?
他不知道答案。他只知道,一条潜在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线,已经悄然搭上了他。而他,在恐惧与一丝隐秘的期待中,默许了它的存在。
这微妙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回响,能否穿透司令部的铜墙铁壁,被那个身处险境的“掌柜”所接收?而这条尚未稳固的“奚径”,又能否在徐远舟布下的天罗地网中,为那亟需“畅通”的指令,开辟出一线生机?
叶莲舟此刻的心绪,如同挂钟的钟摆,在忠诚与怀疑、恐惧与希望之间,剧烈地摇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