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汇集]狡猾的猎犬
警察的“例行巡查”像一片乌云般飘过,德裕典当行重新陷入表面的平静。然而,陆明远深知,这平静之下,暗流已然变成了汹涌的潜流。那处被发现的、微不足道的水渍,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入了他的意识,让他接下来的每一个夜晚都异常清醒。
他没有再尝试与密室内外的任何人联系,哪怕是早已约定好的安全信号。他像一个真正的、受到惊吓后愈发谨慎的古董商人,每日里只是擦拭柜台,整理那些真假参半的古籍,偶尔与上门的老主顾闲聊几句风月,对时局讳莫如深。他甚至刻意减少了在二楼书房停留的时间,大部分时候都待在人来人往的店堂里。
他在观察,用眼角的余光,用全部的直觉,去感知那无形的网是否正在收紧。
梅姐的表现依旧无可挑剔,她似乎将那晚的巡查当成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抱怨了几句世道不太平,便继续打理着典当行的日常琐事,采购、做饭、应付零星的客人。但陆明远注意到,她偶尔会对着空处发愣,眼神里掠过一丝他之前未曾留意过的、更深沉的忧虑。这忧虑,仅仅是因为害怕吗?
街面上的监视者依旧在,但似乎换了一批面孔,行为也更加隐蔽。斜对角的茶馆里,那个常客变成了一个看报纸的中年人,报纸却很久不翻一页;街角的黄包车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蹲在墙根下晒太阳的乞丐,目光却过于灵活。
这种变化,让陆明远更加确信,徐远舟已经将“德裕典当行”列为了重点目标,并且投入了更专业、更耐心的力量。之前的打草惊蛇,或许本身就是一种策略,意在观察他这条“蛇”受惊后的反应。
与此同时,在西安绥靖公署保密局那间烟雾缭绕的办公室里,徐远舟正站在一块巨大的黑板前。黑板上贴满了照片、写满了人名和地名,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连接,构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正中央,是“德裕典当行”和“陆明远”的名字,被一个醒目的红圈紧紧框住。
他手里拿着一份份零散的报告,像拼图一样,将它们一点点汇集到黑板上的信息网络中。
一份来自内部通讯部门的记录,被特意标注出来:在“渭北攻势”前夕,胡凌风参谋曾以测试新设备为由,使用过一条备用通讯线路,发送了一份加密等级不高、内容看似无关紧要的电文。当时并未引起注意,但在内部排查的背景下,任何非常规操作都值得怀疑。技术部门复核后确认,该电文的加密方式并非军方常用制式,带有某种……非典型的特征。
另一份报告,详细记录了那晚对德裕典当行“治安联查”的经过。带队警官特别注明:目标人物陆明远表现镇定,但书房书桌边缘发现一处极其细微的新鲜水渍,与其“刚从睡梦中被唤醒”的状态存在难以解释的矛盾。且书房布局规整,但部分书架后方空间传声略有异样,怀疑存在夹层或暗格可能,但因无确切证据,未敢强行搜查。
还有关于梅姐的初步背景核查:身世清白,小市民出身,但其独子半年前突然被送往外地“求学”,具体去向不明。这一点,在徐远舟看来,可以是一个母亲正常的安排,也可能……是一种隐晦的要挟或控制。
以及,对近期与典当行有过接触人员的排查中,一个细节引起了注意:约在情报泄露、电台搜索最紧张的那段时间,曾有一个自称“沈雪”的女学生,到访过典当行,据梅姐说是典当亡母遗物——一条手帕。该女学生此后便销声匿迹。而根据电讯侦测部门之前模糊的定位,被摧毁的共党电台信号最后消失的区域,与典当行所在区域存在重叠!
这些线索,单拎出来任何一条,都似乎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水渍可能是无意洒落;胡凌风可能只是好奇新设备;梅姐送儿子读书合情合理;女学生典当手帕更是寻常。
但当徐远舟将它们一点点汇集在一起,放在“渭北情报泄露”这个巨大的背景下审视时,一种惊人的关联性便浮现出来。
胡凌风的异常通讯——可能的情报送出渠道。
典当行书房的可疑水渍和结构——可能存在秘密活动空间。
梅姐可能被挟制的背景——可能的内应或眼线。
神秘出现又消失的女学生“沈雪”——可能与失踪的共党报务员有关。
陆明远那过于完美的商人伪装和超乎常人的镇定——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
徐远舟拿起一支红色粉笔,在这些分散的线索之间,画上了一条条清晰的连接线。每画一条线,他眼中的光芒就锐利一分。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暗痕”,正一点点勾勒出一个隐藏极深的地下情报网络的轮廓!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阴沉的西安城。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极其狡猾、训练有素的对手。他们谨慎,几乎不犯错误。但这一次,他们还是留下了一丝缝隙——那处水渍,以及由这水渍所串联起来的所有细微的异常。
“汇集……”徐远舟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而自信的弧度。他已经闻到了猎物的气味,虽然还很淡,但方向已经明确。他不再需要广撒网,他只需要将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资源,都聚焦到这一点上!
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沉声下达命令:
“第一,对胡凌风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秘密监控,记录所有接触人员,但绝不打草惊蛇。”
“第二,调动最精干的侦查人员,对德裕典当行及其周边建筑结构进行秘密勘察,我要知道那书房里到底有没有暗室!”
“第三,给我深挖那个叫‘沈雪’的女学生的所有信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四,对梅姐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她儿子的确切去向,进行彻查。”
放下电话,徐远舟的目光再次投向黑板上那个红色的圆圈。他知道,收网的时刻尚未到来,对方还有挣扎的空间。但他有足够的耐心和力量,就像一只经验丰富的猎犬,已经锁定了猎物的巢穴,正在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
所有的线索正在向他手中汇集,一张无形的、致命的网,正缓缓向着德裕典当行,向着陆明远,笼罩下去。悬念,不再仅仅是猎犬是否会发现目标,而是……陆明远能否在这张网彻底收拢之前,察觉到那近乎无形的杀机,并找到那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