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妈的……”
刘海中骂骂咧咧地弯腰去捡缸子,身子却不听使唤地往旁边一歪,手胡乱一撑,正好按在了那堆旧书报的边缘!
只听“哗啦”一声,本就堆放得不甚稳固的旧书报被他这一靠一推,顿时塌陷下来一小半!
几本厚重的精装书、一摞用麻绳捆着的泛黄报纸,还有不少零散的期刊杂志,劈头盖脸地滑落下来,差点将他埋住。
“哎呀!”晓梅吓得轻呼一声。
林向阳也是心头一紧,连忙上前帮忙搀扶:“刘大爷,您没事吧?”
“没……没事……”
刘海中借着林向阳的力道站稳,甩了甩晕乎乎的脑袋,看着散落一地的书报,更是烦躁,“真他娘的晦气!尽给老子添乱!”
关键矛盾在此刻爆发——刘海中醉酒毁旧书。
这些本就脆弱的旧物,经此一摔,不少书脊开裂,报纸散乱,甚至有几张报纸被撕开了口子。
刘海中显然不在意这些“破烂”,他胡乱地用脚踢了踢散落到路中间的书本,骂咧着:“赶紧的,想要啥自己扒拉,按斤称……别妨碍老子睡觉……”
说完,他捡起搪瓷缸,也懒得再清洗,重新瘫坐回藤椅上,闭目养神,不一会儿又响起了鼾声。
林向阳看着满地狼藉,心中暗叹一声可惜。
这些故纸堆,在刘海中眼中是碍事的垃圾,在他眼里,却可能是承载着历史与知识的宝藏。
“晓梅,我们帮忙整理一下,顺便看看有没有我们能用的。”林向阳对妹妹说道。
晓梅点点头,她对于书本和文字有着天生的亲近感,看到这些书籍报刊被如此糟蹋,小脸上也露出了心疼的神色。
兄妹二人蹲下身,开始小心翼翼地整理散落的书报。
林向阳主要留意那些技术类、机械类的书籍和外文刊物,而晓梅则更专注于中文的报刊和文学类书籍。
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特有的霉味和灰尘。
晓梅细致地将散乱的报纸按照日期大致归类,动作轻柔,生怕造成二次损坏。
忽然,她在整理一沓格外厚重、纸张也更显脆硬的旧报纸时,手指触碰到其中一份的质感有些不同,似乎比其他的更挺括一些。
她轻轻地将那份报纸抽了出来。
这份报纸的开本比常见的《人民日报》等要稍大一些,报头已经泛黄,但印刷的字体依旧清晰。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出版日期——1950年x月x日(具体日期需查证符合史实的某报纸停刊日),以及报眼位置一个醒目的、手写体(很可能是套红印刷)的启事:《停刊敬告读者》。
这是一份停刊号!
晓梅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她记得大哥曾经偶然提过,一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尤其是发行时间极短的报纸停刊号,因为存世量稀少,在未来可能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她虽然不完全理解其中深意,但“稀少”、“有价值”这几个关键词她牢牢记得。
她赶紧将报纸递给正在翻看一本德文机械手册的林向阳:“大哥,你看这个……”
林向阳接过报纸,目光扫过报头和那份《停刊敬告读者》,瞳孔骤然收缩!
这张报纸他有些印象!这是在建国初期,因国家报刊整顿、机构调整等原因而停办的众多地方性或专业性报纸中的一种。
其发行时间极短,流通范围不广,尤其是在信息传递尚不发达的当时,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未曾得见。
而其最后一期——停刊号,因为印量本就少于往常,加之人们当时并未意识到其收藏意义,大多被随意处置,导致存世量极其稀少!
在后世的收藏市场上,这样一份品相相对完好的停刊号,价值不菲!
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仔细检查着报纸的品相。
除了因为年代久远而自然泛黄,以及边缘有轻微的磨损和刚才坍塌造成的几道不明显的折痕外,整体保存得相当不错,没有明显的污渍、水渍和撕裂!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是费了点功夫——刘海中那一跤摔出来的“运气”!
“晓梅,你又立了一功!”
林向阳压低声音,难掩赞赏地看着妹妹。
晓梅这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价值”的直觉,简直像是上天赐予这个家的礼物。
晓梅听到大哥的夸奖,小脸微红,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林向阳迅速将这份停刊号报纸小心地折叠好,塞进怀里。
他又和晓梅一起,从那堆散落的书报中,仔细搜寻是否还有其他有价值的刊物,最终又找到了几本建国初期出版的、带有重要领导人重要讲话首版内容的杂志,以及两本封面设计颇具时代特色、版本稀少的连环画。
他将这些挑选出来的“宝贝”单独放在一边,然后将其余散乱的书报大致整理归拢,堆回原处。
做完这一切,他才走到依旧鼾声如雷的刘海中身边,轻轻将他推醒。
“刘大爷,我们挑了几本旧书和报纸,想拿回去引火,顺便糊墙,您看多少钱?”
林向阳语气如常地问道,仿佛真的只是拿了些无用的“破烂”。
刘海中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了一眼林向阳脚边那不算厚的一摞书报,不耐烦地挥挥手:“这点玩意儿……嗝……算啥钱,拿走拿走!别吵老子睡觉!”
在他眼里,这些不能直接卖钱的纸制品,远不如几斤废铁来得实在。
“那谢谢刘大爷了。”
林向阳心中暗喜,面上却不露声色,道了声谢,抱起那摞精心筛选出来的书刊,带着晓梅,迅速离开了废品站。
走在回家的路上,怀抱着那摞看似不起眼的旧书报,林向阳的心情却如同揣着一团火。
一枚珍邮,一份停刊号,还有这些带有时代烙印的刊物……这些在当下被视若敝履的东西,正在悄悄地为他积累着未来的资本。
“大哥,这些旧报纸……真的那么有用吗?”晓梅忍不住问道。
“现在可能没什么用,”林向阳目光望向远处灰蒙蒙的天空,语气深沉,“但总有一天,它们会变得比粮食,比肉,甚至比我们刚才那五块钱,更有价值。”
他顿了顿,低头对晓梅说:“知识、信息、还有记录历史的载体,才是永不贬值的财富。我们要学会发现和积累这种财富。”
晓梅似懂非懂,但将大哥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