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第二句,依旧无误。
办公室开始响起轻微的吸气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比喻精妙,气势恢宏,一个小女孩笔下写出,竟带出了几分原词的壮阔意境。
干事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半阙完成,一字不差,一笔不乱!
陈老师的脸色已经从最初的质疑,变成了惊愕,再到现在的凝重和专注。
她身体微微前倾,紧紧盯着纸上的字迹和晓梅的笔尖。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下半阙开始。
晓梅越写越顺,心态越来越稳,甚至带上了一种沉静的自信。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用典精准,历史人物信手拈来。这绝不是一个失学女孩该有的知识储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名句一出,几个年轻的干事甚至忍不住低声跟着默念起来,眼神狂热。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一句,笔锋收住!最后一个句号,稳稳点下!
全场死寂!
林晓梅放下铅笔,轻轻呼出一口气,小脸上因为专注而泛起红晕,她抬起头,看向陈老师,眼神清澈而明亮。
陈老师一个箭步上前,几乎是抢过那张纸,扶了扶眼镜,逐字逐句,反复核对了三遍!
每一个字都正确!
每一个标点都无误!
甚至格式都完全正确!
这……这怎么可能?!
她猛地抬起头,看看纸上那工整稚嫩却蕴含力量的笔迹,又看看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姑娘,最后看向旁边一脸平静仿佛早就知道结果的林向阳。
巨大的震撼和荒谬感冲击着她的认知。
一个失学多年的十一岁女孩,当场一字不差地默写出了《沁园春·雪》!
这已经不是“识字”能概括的了!
她之前所有的理由、所有的规章,在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你……你以前学过?”
陈老师的声音有些干涩,她实在找不到别的解释。
林向阳适时开口,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陈老师,我父母以前教过我们一些。后来他们不在了,我偶尔也会找些旧报纸、废书籍回家,自己学,也教妹妹。这首词,我们都很喜欢,经常一起背,一起默写。就想着,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学更多这样的好文章。”
他将一切归功于已故父母的启蒙和兄妹俩的自学,合情合理,又带着点心酸,瞬间引起了周围干事们的同情。
“原来是这样……”
“烈属子弟,就是有觉悟……”
“自学都能学到这程度,太不容易了!”
陈老师沉默了。
她看着林晓梅,眼神极其复杂。
有震惊,有难以置信,但更多的,是一种发现璞玉的狂喜和惜才之心!
这样一个好苗子,差点就被她死板的规章挡在了门外!
原则很重要,但为国家培养人才,不更是最大的原则吗?
她深吸一口气,将那张墨迹未干的纸小心翼翼地在桌上抚平,仿佛那是什么珍宝。
然后,她抬起头,脸上不再是之前的刻板和拒绝,而是充满了郑重和一丝歉意。
“林向阳同学,林晓梅同学,”她的声音恢复了温和,甚至带着一丝激动,“是我狭隘了,被规章束缚了眼睛。我为我之前的态度向你们道歉。晓梅同学的文化水平,远远超出了扫盲班的范畴,甚至超过了小学低年级的程度!她完全有资格直接参加高年级的插班考试!”
她走到办公桌前,拿出信纸和钢笔,唰唰唰地开始写起来。
“我以街道办文教干事的身份,亲自为林晓梅同学写推荐信!推荐她去区中心小学,参加四年级的插班考试!我相信,以她的能力,绝对没有问题!”
峰回路转!
完美的实力打脸!
林晓梅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林向阳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谢谢您!陈老师!”
陈老师将写好的推荐信盖上公章,郑重地交给林向阳:“好好准备。中心小学的要求可能会比较严格,但晓梅底子好,问题不大。”
她看着晓梅,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晓梅同学,到了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你的天赋!”
“谢谢陈老师!我一定努力学习!”晓梅用力点头,小脸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兄妹俩拿着那封沉甸甸的推荐信,在办公室众人赞叹、羡慕、复杂的目光中,离开了街道办。
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晓梅紧紧攥着那封信,仿佛攥着通往新世界的门票,脚步轻快得几乎要跳起来。
“大哥!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她兴奋地小声说,脸颊红扑扑的。
“嗯,晓梅最棒了。”
林向阳笑着揉揉她的头发,心中满是欣慰。这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能量:0.51\/10】——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盼,似乎让消耗的能量瞬间补回,甚至还隐隐超出了一点。
然而,他的好心情在回到大杂院门口时,被打断了一丝。
只见钱叔正站在院门口,像是在等人。
看到他们回来,尤其是看到林晓梅手里紧紧捏着的那封明显是公函的信封,他的目光闪烁了一下。
他并没有问什么,只是对着林向阳,露出了一个比平时似乎更深刻一点的、难以形容的笑容,像是赞许,又像是别的什么,慢悠悠地说了一句:
“文化人,好啊……明事理,走得远。”
说完,他背着手,晃晃悠悠地进了院子。
林向阳看着他的背影,微微蹙眉。
“文化人”、“明事理”、“走得远”……这听起来像是好话。
但从钱叔嘴里说出来,配合他那难以捉摸的笑容,总让人觉得话里有话,仿佛“文化”和“明事理”背后,也隐藏着某种需要警惕的深意。
入学的大门似乎已经敲开,但前路真的会一片坦途吗?
钱叔这看似随口的一句“赞许”,又究竟是在暗示什么?
林向阳握紧了妹妹的手,心中的喜悦沉淀下来,染上了一层深思的色泽。
新的征程即将开始,而身边的迷雾,似乎并未散去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