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一层轻柔的纱,缓缓笼罩住这座刚经历过狂欢的乡村。村文化广场上,彩色的旗帜还在晚风里轻轻摇曳,赛道旁的非遗互动补给站已被陆续拆卸,散落的彩色气球被孩子们捡起来攥在手里,留下一串清脆的笑声。“忠犬联盟”的成员们却没有丝毫懈怠,各自忙碌在广场的各个角落,指尖还残留着奔跑后的温热,眼底却满是专注。
陆哲正蹲在物资堆放区,和赵村长一起核对清单,手里的笔在纸上快速勾画:“竹编水杯剩余32个,可降解纸碗还有两箱,太阳能帐篷都完好无损,这些都要分类存放,下次赛事还能复用。”赵村长戴着老花镜,逐一清点着物资,嘴里念念有词:“没错没错,志愿者们都仔细检查过了,破损的只有三个纸碗,已经按可回收垃圾分类收好了。”
不远处,陈曦坐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台后,面前堆着厚厚的一沓跑者反馈问卷。她逐页翻阅,时而在纸上圈点,时而露出欣慰的笑容。问卷上,“非遗互动很有意义”“补给新鲜又健康”“乡村风景太美了”的评价占了绝大多数,也有跑者提出“希望增加赛道指示牌”“亲子路线可以再延长一点”的建议,陈曦都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准备后续纳入改进方案。
沈亦舟则捧着手机,对着直播后台的数据分析笑得合不拢嘴。这次赛事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80万,峰值时在线人数高达15万,直播期间“绿韵非遗”官方账号新增粉丝12万,非遗产品线上订单量较往日增长了300%。“太给力了!”他忍不住跟身边的工作人员分享,“好多网友留言说下次还要来参加,甚至有人已经开始问明年的赛事时间了。”
就在这时,周教授捧着一份厚厚的报表,脚步略显急促地走到众人面前,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他的衬衫袖口还卷着,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刚完成最后的统计工作。“大家先停一停,耽误几分钟,公布个好消息。”周教授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颤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陆哲放下手中的清单,陈曦合上笔记本,沈亦舟也收起了手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教授手中的报表上。“经过我们团队和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初步统计,本次‘绿跑乡村·非遗同行’公益马拉松,共募集公益资金238万元!”
“哇!”“太棒了!”“比预期多了这么多!”欢呼声瞬间在广场上炸开,赵村长激动得搓着双手,沈亦舟甚至跳了起来,陈曦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下意识地抬手擦了擦眼角。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最初150万元的预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换来的惊喜。
周教授笑着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这笔资金的构成很清晰,其中报名费捐赠部分58万元,企业现金赞助120万元,社会公开捐赠60万元。每一笔钱都有明确的记录,大家可以放心。”沈亦舟立刻掏出手机,将这个喜讯同步到“绿韵非遗”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配文:“每一步奔跑都有温度,每一份善意都有回响,感谢每一位为爱助力的你!238万元公益资金,将全部用于乡村绿色发展与教育事业,我们一定不负信任,砥砺前行!”
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响应,评论区瞬间被“恭喜恭喜”“实至名归”“支持公益”的留言刷屏。短短半小时,这条动态的转发量就突破了5万,点赞量高达20万。
这238万元的背后,是无数份温暖的善意汇聚。赛事报名通道开启后,报名系统特意设置了“额外捐赠”选项,没想到得到了跑者们的积极响应。有人捐出50元,备注“希望孩子们能多读到环保书籍”;有人捐出200元,留言“支持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还有跑者直接捐出了等额的报名费,备注“为公益多尽一份力”。据统计,共有860名跑者参与了额外捐赠,累计金额达18万元。
爱心企业的支持更是给力。一家深耕环保领域多年的科技公司,不仅一次性捐赠50万元现金,还主动提出后续将为乡村环保图书馆捐赠价值20万元的环保科普设备,包括智能垃圾分类演示仪、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等;本地的农产品企业也不甘落后,除了赞助赛事补给,还捐赠了15万元现金,承诺后续将与“绿韵非遗”合作,开发更多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有3家文旅企业联合捐赠35万元,用于支持乡村文旅基础设施升级。
社会公开捐赠通道的表现同样令人感动。自通道开启以来,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额捐款,金额从10元到1万元不等,累计捐款人数超过3000人。其中最多的一笔来自一位匿名网友,一次性捐赠10万元,留言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看好‘非遗+绿色’的未来,为乡村振兴加油。”周教授特意提到:“还有很多网友在捐赠时留下了鼓励的话,这些话语和资金一样珍贵,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
周教授翻开报表,逐一详细介绍资金分配方案:“这238万元,我们将严格按照赛前公布的方案执行,绝不挪作他用。其中150万元用于乡村绿色教育公益项目,具体分配如下:80万元用于建设乡村环保图书馆,包括场地改造、书籍采购、阅览设备添置等;40万元用于开展非遗环保课堂和捐赠绿色教具,我们会组织非遗匠人、环保专家编写专属教材,为周边3所乡村学校捐赠竹编手工教具、有机种植实验套装等;30万元用于资助乡村学生的生态研学活动,每年组织两期,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非遗工坊,实地感受绿色发展的魅力。”
“剩余的88万元,将全部投入乡村文旅基础设施升级。”周教授的手指在报表上滑动,“其中30万元用于完善赛道沿线的垃圾分类站和休息驿站,新增15个分类垃圾桶,升级5个休息驿站,配备太阳能充电设备和饮用水补给点;38万元用于非遗工坊的体验区改造,扩大竹编、羌绣工坊的体验空间,添置更多体验工具,让游客能更好地感受非遗工艺;20万元用于乡村主干道的绿化和标识系统升级,进一步提升乡村的整体风貌。”
他特意加重语气强调:“所有善款的使用,我们都会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全程监督,每一笔支出都会详细记录,按月在官方平台公示,确保公开透明,接受所有捐赠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大家随时可以通过我们的官方渠道查询善款使用情况,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我们反馈。”
一旁的陈曦看着报表上的数字,脑海中浮现出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带着几个人探索“非遗+绿色”的发展模式,到遭遇“作秀”质疑时的举步维艰,再到如今获得国家级认可、募集到巨额公益资金,这条路充满了挑战,却也收获了太多的温暖与支持。“这些资金,不仅仅是对这次赛事的认可,更是对我们多年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肯定。”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环保图书馆建成后,孩子们就能读到更多优质的环保书籍,拓宽视野;非遗环保课堂开起来,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推动文化传承;文旅设施升级了,乡村的吸引力会更强,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位跑者、每一位捐赠者、每一位支持者的付出。”
陆哲也点头附和,脸上满是欣慰:“这就是公益赛事的真正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活动,更是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凝聚社会力量的桥梁。我们通过这场赛事,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吸引了更多资源向乡村倾斜。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把这些善款用好,把每一个公益项目落地落实,让大家的善意真正开花结果,不辜负所有人的期待。”
说话间,沈亦舟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提醒,他随手点开,发现不少跑者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赛事体验,顺带呼吁身边的人支持“绿韵非遗”的公益项目。一位来自上海的跑者发布了一条长文,配图是赛道上的青山绿水和非遗互动的瞬间:“这是我参加过最有意义的一场马拉松,没有商业化的过度包装,只有纯粹的公益初心和满满的诚意。跑完步,我不仅爱上了这座乡村的美景,更被‘忠犬联盟’的坚持打动。已经通过公益通道捐赠了一点心意,希望能为乡村孩子的教育出份力。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关注乡村振兴,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还有几位跑者自发组织了“公益接力”活动,在社交平台发起倡议:“每推荐一位朋友购买‘绿韵非遗’的产品,我们就向公益基金捐赠10元,让善意持续传递。”短短几个小时,就有上百位网友响应,不少人直接在评论区晒出了自己的购买订单和捐赠截图。
赵村长站在一旁,脸上笑开了花,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却透着满满的幸福感:“这些钱能帮村里办不少实事啊!环保图书馆建起来,村里的老人孩子都能去看书学习,丰富精神生活;赛道设施升级了,以后来我们村旅游、参加赛事的人肯定会更多,村民们开的民宿、餐馆生意也会更红火,收入也能再提高一截。”他已经开始盘算起来,“等环保图书馆动工,我就组织村里的青壮年帮忙,既能节省开支,也能让大家都参与到公益项目中来,感受这份责任与荣誉。”
苏医生则关注着生态研学活动,眼神中满是期待:“我们村里的绿色种植基地、非遗工坊都是最好的研学课堂。等资金到位,我们可以联合周边的学校,设计一套完整的研学课程,让城里的孩子也能来体验农耕生活、学习非遗手艺,从小树立环保理念和文化自信。我还可以牵头编写研学手册,结合医学常识,给孩子们普及健康生活、保护环境的知识。”
林砚舟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也开口说道:“非遗环保课堂的教材,我可以参与编写,把非遗工艺中的环保理念和实践技巧融入进去。比如竹编工艺中的废料利用、羌绣中的天然染料,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案例。我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非遗手工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夜色渐深,广场上的灯光温柔地洒在每个人身上,晚风带来了山林的清新气息。“忠犬联盟”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借着路灯的光芒,规划着公益项目的推进时间表。“环保图书馆的设计招标工作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三个月内动工,争取半年内投入使用。”陈曦拿着笔记本,快速记录着大家的讨论结果,“非遗环保课堂下周就启动试点,先在村里的小学开展第一堂课,看看效果再逐步推广。”
“文旅基础设施升级项目要分批次进行,优先完善赛道沿线的垃圾分类站和休息驿站,这些都是游客和村民急需的。”赵村长补充道,“非遗工坊的改造可以和旅游旺季错峰进行,避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体验活动。”
周教授则强调:“每个项目都要成立专门的负责人,明确职责和时间节点,定期汇报进展。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善款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严禁任何形式的浪费和挪用。”
沈亦舟举手提议:“我们可以开设一个公益项目进展专题,在官方平台实时更新每个项目的推进情况,发布施工照片、活动视频等,让捐赠者和公众能直观地看到善款的使用成效。”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充满了坚定与期待。他们知道,募集到公益资金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执行任务更加艰巨,责任也更加重大。
周教授将善款统计报表小心翼翼地收好,郑重地说:“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我们一定要牢记初心,把这些公益项目做实做好,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辜负所有捐赠者的信任与期待,不辜负这座乡村的未来。”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广场上的灯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庞,也照亮了乡村的夜空。这场公益马拉松的落幕,不是结束,而是乡村绿色公益事业的新起点。238万元的公益资金,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祝福,即将转化为乡村图书馆里的书架与书籍、课堂上的教具与教材、赛道旁的驿站与垃圾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动力。
远处的山林静谧无声,仿佛在见证这份善意的延续;村边的小河潺潺流淌,像是在诉说着乡村的美好未来。“绿韵非遗”的公益初心,将在这片青山绿水间不断传递,滋养着乡村的土地,也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而“忠犬联盟”的成员们,也将带着这份信任与责任,继续前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