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做就做,郎楚之与刘德威立刻行动起来。
两人召集院中所有人,刘德威身为刑部尚书,身旁随从众多,他当即高声道:
“各位,根据线索判断,此案显然是因复仇而起,否则绝无可能造成如此惨绝人寰的局面。
现在所有人都从这个方向深入调查,务必细致,明白了吗?”
众人闻言,立刻明白了刘德威的意图。这分明是在掘裴寂的老底!
裴寂之前的勾当,他们这些刑部中人又岂会毫无耳闻?
既然上司发话,自然只能按命行事,从这条线索继续查下去。
与此同时,郎楚之亦向大理寺的属下下达了与刘德威相同的指令。
众人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从过往的卷宗中翻查,
试图追踪裴寂旧日手下那些深涉污秽之事的人现今的踪迹。
如此一来,整个长安城顿时风声鹤唳,到处都在抓人审讯。
然而,两日过去,当他们汇总审讯结果时,
却发现被缉拿归案的只是一群底层喽啰,关键的头目却踪迹全无。
按照审讯线索再去抓捕那些头目,却屡屡扑空,毫无所获。
刑部与大理寺一度推测,这些头目或许因得知裴寂已死的消息而早早潜逃。
然而,他们并未对此过多深究,毕竟,就这群小喽啰所供出的罪证,已经足以给裴寂定罪。
于是,各部门将整理完善的罪证卷宗呈交至刘德威与郎楚之手中。
两人确认无误后,立即赶赴宫中。
在甘露殿内,李渊怒不可遏的咆哮声随即传遍四方,震慑人心。
李元狰在这段时日里,将所有的事情抛诸脑后,整日在府中享受侍女们的伺候,
过着闲散而惬意的日子,宛如一条悠然自得的咸鱼。
对于裴寂事件的进展,他只是随意听取毛骧的汇报:
这一事件究竟敛取了多少财物,增添了多少人手,以及眼线的布局达到了何种程度。
然而,对于这些细枝末节,他并不深究,他秉持“术业有专攻”的信条,
将具体事务全权交由本就精通此道的毛骧处理,自己则不作过多干涉。
通过情报,他已然洞悉裴寂过往的种种行径。
尽管锦衣卫已将那些头目一一铲除,但裴寂的罪恶轨迹依然清晰可见。
李元狰此刻唯一的念头,便是让这人声名狼藉、身败名裂。
然而,一个令他颇为头疼的问题浮上心头——他手中可用之人寥寥无几。
虽因远离朝堂而避开了被视为威胁的风险,但也正因如此,他难以对朝堂的决策施加影响。
这种无力感令他深感忧虑,毕竟在大唐若要活得如鱼得水,
除了情报网络无懈可击,还需在朝堂之中安插心腹之人。
因此,他果断下令锦衣卫,将所有他所知的未来大唐贤良名臣列入监视名单,并在适当时机对他们予以援助。
至于那些世家子弟,他打心底不愿与之结交,反而将目光聚焦于尚未崭露头角的寒门子弟。
他深谙“雪中送炭”的重要性,若日后这些人不念旧恩,他也绝不会轻饶。
而这一切布局,尽管意义深远,却对眼下的裴寂事件毫无助益。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小计策。
他将裴寂的所有罪行汇总成详尽清单,让锦衣卫以不动声色的方式,悄然将此物转交至程咬金手中。
程咬金虽为一介武夫,却颇具智慧,对自身定位极为清晰,否则也不可能在乱世中攀至称帝之位。
察觉形势不利后,他果断退位,以求自保,可见其深思熟虑之处。
此前,他虽听从李元狰的命令行事,但因此也得罪了大唐丞相裴寂。
此时的程咬金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即便裴寂不亲自出手,仅凭其门人便能令程咬金举步维艰。
果然,当他得知裴寂的种种罪状后,并未贸然追查情报的来源,而是立刻赶往秦王府求见李世民。
李世民见程咬金登门,亲自迎接,笑道:“知节,今日造访,可有要事?”
程咬金郑重行礼,面色凝重道:“将军,属下确有重大事情禀告!”
见程咬金一改平日爽朗的姿态,李世民心中一凛,察觉事态非常,
便将他引入书房,并嘱道:“知节,直言无妨,不必拘礼。”
程咬金从怀中取出一卷文书,双手呈上,神色愤然道:
“将军,此乃属下意外得来的卷宗,其内详列前丞相裴寂之诸般罪状。
他所行之事,简直丧尽天良,罄竹难书!
属下恳请将军为那些受害百姓伸张正义,还他们一个公道!”
李世民闻言,顿时脸色一沉,目光凝重。
他深知程咬金平日豪放不羁,鲜少如此郑重其事,显然此事非同小可。
于是,他接过卷宗,认真翻阅起来。
随着内容逐渐展开,李世民的面色越来越冷,眉宇间隐隐透出杀机。
他猛然将卷宗拍在桌上,满目怒火,厉声道:“此贼罪大恶极,罄竹难书,实在是不可饶恕!
知节,这件事就交给我,明日早朝我定要让父皇治罪于他!”
程咬金闻得李世民此言,便知此事已成,他当即拱手施礼,朗声道:“将军高义!”
李世民何等聪明,一眼便瞧出程咬金此举的深意,赶忙上前将他扶起,
轻拍其肩,语重心长道:“知节,你我皆是自家人,日后若有难处,
尽可直接寻我,我在这朝堂之上,多少还是有些分量的!”
程咬金深知李世民已然洞悉他的心思,遂再次躬身行礼,以表忠心。
次日早朝,场面异常热闹,李世民当即将裴寂的所作所为公诸于众,李渊不禁为此事发愁。
其实,这些事他早前便已知晓,只是念及裴寂这些年对大唐的贡献,
本欲压下,岂料李世民竟在早朝之上和盘托出。
李世民在当今朝堂的威望颇高,他这一告状,其派系的所有官员皆随声附和,
恳请李渊给裴寂定罪,还要昭告天下。
李渊权衡利弊,觉得实在没必要为了一个已逝之人,
拂了自己爱臣的面子,于是便应允了李世民的请求。
就这样,墙倒众人推,整个大唐裴寂苦心经营的派系瞬间土崩瓦解,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众多官员纷纷锒铛入狱,诸多重要职位也随之空缺,
这无疑再次加剧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大派系的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