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皇宫中杨滔脑海中系统响起:钦原,山狮驼,巨灵神,薛举,杨喜,尚师徒,张靖飞,数据破百造成爆表出士二十人,恭喜宿主获得无限召唤卡一张,召唤点七十点
爆表第一人东方希:武力110,统帅96 ,智力101 ,政治100, 植入身份为东方玄天妹妹,携带造化圣灵枪、凤羽驹,
爆表第二人林墨轩:武力107,统帅96,智力101,政治100,植入身份刘裕招募的人才,
爆表第三人凌逸尘:武力106,统帅98,智力90,政治75,植入身份刘备招募的武将,
爆表第四人叔梁纥:统帅81,武力104,智力76,政治71,植入身份刘彻招募的武将
爆表第五人诸葛昆龙:统帅78,武力108,智力77,政治61,植入身份刘辩招募的人才
爆表第六人覆海大圣蛟魔王 ,统帅60、武力107、智力 61 、植入身份刘彻招募的武将
爆表第七人移山大圣狮驼王 ,统帅50、武力 106、智力 52、政治 55植入身份嬴政招募的人才,
爆表第八人混天大圣鹏魔王,统帅 57、武力 107 、智力70 、政治40植入身份嬴政招募的武将,
爆表第九人驱神大圣禺狨王 ,统帅63、武力 106、智力 68、政治 59,植入身份刘备招募的人才
爆表第十人通风大圣猕猴王 ,统帅67 、武力106、智力 90、政治 88,植入身份为李世民招募的人才
爆表第十一人伏羲:武力109、统帅90、智力101、政治99、植入身份为盘古好友不久来投靠,
爆表第十二人后卿:武力107、统帅70、智力68、政治67、植入身份曹操新招募的武将
爆表第十三人旱魃:武力107、统帅64、智力80、政治69、植入身份朱元璋招募武将
爆表第十四人李义山:武力75、统帅71、智力101、政治94、植入身份刘彻招募的谋士
爆表第十五人李嗣业:武力101、统帅95、智力76、政治65、植入身份刘邦招募的人才
爆表第十六人田忌:武力76、统帅100、智力94、政治81、植入身份田单哥哥
爆表第十七人,东王公:武力109、统帅90、智力99、政治98、植入身份刘辩招募的武将
爆表第十八人千仞雪:武力104、统帅76、智力86、政治78,项羽招募的武将
爆表第十九人“田言:武力102、统帅70、智力99、政治95、植入身份凯撒大帝招募的第一谋士
爆表最后一人卫庄:武力104、统帅82、智力89、政治82、植入身份刘辩招募武将
系统用一张无限召唤卡,恭喜宿主获得端木赐:武力104、统帅74、智力97、政治96、植入身份派去辅助岳飞的人才
白沙瓦皇宫的金顶在朝阳下泛着刺目的光,鎏金螭吻昂首向天,檐角铜铃随风轻响。刘辩身着玄色龙袍,腰间玉带板上嵌着产自印度河的青金石,他抬手轻抚龙椅扶手上雕刻的饕餮纹,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陛下,该早朝了。”近侍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寝殿外响起。刘辩整了整衣袍,起身时玄色广袖扫过案上摊开的舆图——那上面,贵霜帝国的疆域已从兴都库什山脉延伸到印度河中游,红笔圈出的犍陀罗城正闪烁着夺目光芒。
大殿内,群臣早已列队。最前方,银发白须的姜子牙身着赤黑色蟒袍,手中象牙笏板微微颤动。这位被刘辩尊为太傅的老者,自月氏商队中被发现,便以过人的军政谋略震慑朝野。紧随其后的,是丞相荀寒,一袭素色深衣更显风骨,他手中握着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今岁的税赋与屯田数据。
“诸位爱卿。”刘辩踏上玉阶,声音清朗,“贵霜立国已两载,如今国富民强,皆赖诸位之功。”他目光扫过人群,副丞相伊尹躬身行礼,这位出身奴隶却精通商贾之道的老者,正负责打通帝国与波斯的商路;情报首领袁天罡微微颔首,他麾下的“暗卫”遍布丝路,连罗马商队的动向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线。
“然天下未平。”刘辩话锋一转,殿内骤然安静,“南方的孔雀余部仍在负隅顽抗,西方的波斯帕提亚帝国虎视眈眈。太傅以为,我军当如何?”
姜子牙上前一步,苍老的声音沉稳如钟:“陛下,臣以为当以屯田养兵,以商路聚财。犍陀罗城扼守南北要道,可在此设关征税,另派使者出使罗马,以香料、丝绸换取先进的锻造之术。”
“妙哉!”军师庄子抚掌而笑,他身着道袍,洒脱不羁,“昔日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太傅之策,正是徐徐图之。不过...”他目光转向杜如晦,“还需杜大人统筹粮草,莫让大军饿了肚子。”
杜如晦躬身应命,他面容清瘦,眼神却极为锐利:“请陛下放心,臣已在印度河沿岸开辟新田,今岁预计可增收三成粮草。”
这时,袁天罡突然出列:“启禀陛下,暗卫探得消息,孔雀残部近日与锡兰岛商人来往频繁,恐有新式战船相助。”
荀寒闻言,眉头微蹙:“若对方掌控印度洋航道,我帝国商路危矣。臣建议即刻组建水师,以波斯湾为根基,逐步掌控海上要冲。”
刘辩沉吟片刻,龙袍下摆扫过冰凉的汉白玉地砖:“准奏。荀丞相负责水师筹备,袁天罡即刻探查锡兰商队动向。”他望向窗外渐盛的日光,“两年前,我等在此白手起家,如今贵霜已立。但这天下...”他握紧腰间佩剑,“还需我等亲手去争!”
散朝后,刘辩独留姜子牙于御书房。老者缓缓展开一幅西域地图,红绳标记的商路如蛛网般交错:“陛下,波斯帕提亚内部不稳,若能扶持其东部诸侯,或许...”
“先生之意,我明白。”刘辩手指划过地图上的泰西封,“只是这一步棋,需慎之又慎。”他忽然想起初到白沙瓦时,这里不过是座破败的城邦,而如今,宫殿巍峨,商队络绎不绝,百姓安居乐业。
窗外,传来孩童嬉笑之声,市集的喧闹隐约可闻。刘辩走到窗前,看着皇宫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商贩的吆喝、骆驼的嘶鸣、工匠的锤击声交织成曲。这就是他的帝国,用两年心血铸就的辉煌,而这,不过是开始。
暮色渐浓时,刘辩站在城墙之上,看着落日将印度河染成血色。远方,商队的驼铃随风飘来,带着香料与丝绸的气息。
自那日早朝定下屯田之策后,杜如晦便如同拧紧的发条般运转起来。他亲自率领工部官吏,沿着印度河逆流而上,在河畔滩涂处插上赤色勘测旗。那些被河水浸润的黑土地上,很快便出现了整齐的田垄,纵横交错的沟渠如同脉络般延伸,将清澈的河水引入每一块新开垦的土地。
在犍陀罗城郊外,一处新落成的农庄里,老农达鲁正带着儿子擦拭从官府领来的铁犁。“这铁犁可比咱们以前用的木犁好使多了。”达鲁粗糙的手掌摩挲着犁铧,眼中满是欣喜。随着帝国与罗马贸易的开展,先进的锻造技术传入,铁制农具开始大规模普及。以往需要两三头牛才能拉动的木犁,如今一头健壮的黄牛便能轻松牵引,耕地效率大大提高。
杜如晦常常乔装成普通农夫,混迹在田间地头。他发现当地百姓习惯用撒播的方式播种小麦,种子浪费严重且疏密不均。于是,他命人从中原运来耧车,亲自示范如何使用这种可以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的农具。起初,百姓们对这个古怪的器械充满疑虑,但当看到使用耧车播种的麦田出苗整齐,产量远超撒播的农田时,纷纷争相仿制。
为了应对印度河不定期的洪水,杜如晦借鉴都江堰的治水经验,在关键河段修建堤坝与水闸。工匠们用巨大的石块堆砌堤坝,再以竹笼装满鹅卵石加固。当汛期来临,浑浊的河水拍打着堤坝,却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百姓们站在坚固的堤坝上,望着驯服的河水,口中念着“杜大人”的名号,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朝廷鼓励各地百姓尝试新作物。从西域引进的苜蓿在白沙瓦周边的牧场生根发芽,不仅为牲畜提供了优质饲料,还改良了土壤肥力。来自中原的粟米,经过几代人的培育,也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主食。
帝国设立了专门的农官机构,每季度都会派遣农官到各地巡查。他们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帮助解决病虫害问题,还会记录各地的土壤特性与气候条件,编写成《农桑要览》分发到农户手中。在白沙瓦皇宫的御书房里,刘辩时常翻阅这些来自各地的农情奏折,看到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的数据,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年后的秋收时节,金黄的麦浪在印度河两岸翻滚。运粮的车队绵延数里,车轮碾过新修的官道,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粮仓内,新打下的粮食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百姓们在田间地头载歌载舞,感谢上天的恩赐,更感激帝国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这一切,都只是贵霜帝国农业蓬勃发展的开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更多的奇迹正在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