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穆修疾追上去,只看见在街角的一片衣角。待他再追过去时,侧目四望只不见那熟悉的身影。
可是,他的耳畔,似乎还残留着,四妹清如的欢笑声。
与此同时,徐清如随着异姓兄妹们,一起跳进了一处无人的院落中。
“不要动主人家的东西,咱们只借灶煮些粥。娟姐、青青、春花,咱们住西屋,你们几个住东屋。”
“清如,后院有井,还有水,挺清凉的,能用。”
清如回头,见是陆石头转悠一圈,提着一桶水回来了。
董娟刷了锅,用肉干煮了锅肉汤,几人分着喝了,聚在一处说话。
“还是老办法吧,咱们钻林子去。那里有肉、有鱼、有菜,更有奇珍异宝,只要咱们寻得到,都能换银钱。”
清如摆摆手,
“养精蓄锐,明日早起出城,待猎了猎物回城换银子,买完种子咱们回家去。”
隔了一日,凌城门口,进来十一个少年男女,为首三人,抬着一头野猪,后面还有人提着野鸡、野兔啥的。
“这是谁家的孩子,可是发财了。”
这十一人不是别人,正是清如一行人,他们在山林中转悠了三天,终于再次进了凌城。
“醉仙居!”
一路寻过来,清如在醉仙居前停住了脚步。
“石头哥,你们在这等等,我进去问问,掌柜的要野物不?”
徐清如进了醉仙居,而破庙那边,徐穆修已经拉着弟弟起身,
“既如此,咱们便在这里分道扬镳。我有父兄、妹妹要寻找,自是不会停下脚步。咱们就此别过,告辞!”
徐穆修领着弟弟出了破庙,直奔凌城的南门上而去。
“穆哥哥,等等我们。”
徐穆修心中有些惆怅,这些人,都是自己一路带过来的,没想到,就此便分别,也许不会有再见的那一天。
猛然间听到身后的呼唤声,还有追赶的脚步,停下脚步向后望去,
“荷花、狗牙,童川、童牛,你们咋出来了?”
徐穆修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看到人的瞬间,眼眸蓦地一亮,闪出耀眼的光辉。
“我们都是你救的,也是你的同伴,当然是要一起走的。”
“穆哥,还不走吗?”
荷花带着泥土,脏兮兮的小脸,扭回头映入穆修的眼眸。
“好,咱们走。”
醉仙居门口,清如掂了掂手中的荷包,里面有卖了猎物所得的五两银子,但出来之时她趁机又往里添了五两碎银。
“收获不错,走,咱们买了东西,便回返,免得家中惦念。”
再次来到种子店,清如递上了银两、楚凌铜板,拿到种时,她的笑脸张于扬起,
“石头哥,娟姐,咱们去米铺看看,这有银子,给家里买些碎米、面粉带回去。”
“清如,这一路回去,也不知会不会有意外,咱们带了这些东西,会不会太打眼了。”
“也是啊,虽然来时,没遇到什么人,可是回去谁也不能保证呢。”
“要不,咱们少买些,让大家都分担一些。我都有点儿想念,米汤的味道了。”
“你个馋鬼,走吧。”
“精米一两银子,精面一两半银子。”
清如问过去,伙计有些不爱搭理,想也知道,他们一看,就不是能够买得起这样米面的。
“碎米便宜些,”
看到清如挪到了碎米面前,伙计又开始了,
“可也要300文,粗面500文。”
清如核计了下,
她不想多买了,她的手,无意识地摸到了腰间的匕首,
随着使用次数增多,清如总觉得与这匕首,有了那么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出发!”
十一兄妹,一人身上分了一点儿,背在背后的包袱中,倒也不显眼。
凌城南城门,清如远眺,远远的有四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越走越远。
清如眯眼看过去,只觉得有些眼熟。
“清如,咱们得走了,再晚,会错过宿头的。”
有了来时的经验,回程的路,他们有了更多经验。
“来了,来了。”
清如再看一眼,摇摇头,追上了其余的异姓兄妹。
回程的路,晓行夜宿,别无可说。
只是,再次路过草庐时,清如停了下,
“石头哥,你们等等我,先前咱们受大人恩惠指点,才有了这一番收获,我去感谢一番。”
蓝哥儿抱着断刀,很是不解,眉头纠结在一起,
“为何?”
清如转回头,
“此人必有大能力,又有善心,曾为我等指点迷津,是我等的恩人,报偿一二,也未尝不可。”
清如小心地过去,看到草庐依旧房门紧闭,四周只有草动虫鸣之声。
她也没了打扰,只是轻轻地过去,放下一小袋米、面,而后默默地行了个礼,才悄然退去。
待她走后,草庐的门又开了,
居山走出来,他还能看见清如走远的身影。
双手背后,轻点首,面带一丝微笑,突然他轻蹙眉头,
“那抱着断刀的少年,好生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哪里呢?”
他凝眉沉思无果,又凝目看向那个女孩,她也就八九岁吧。进退有据,行事也颇有章法。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脚步沉稳,不似一般的女孩跳脱。
也不见她如何动作,眨眼间,便已经追上了伙伴一同离去。
“清河村。”
他们落脚的废弃村庄外,立起一块石碑,上面写了这三个字,清如轻念出声,
“这一看就是大哥的字。”
“他们回来了!”
远远地,寨墙之上干活的人,便发现了他们,站在高处,向里喊话。
没等他们进村,大家便都涌了出来。
“这是你大牛哥家,这是……”
清如含笑,左右望着,村落中的房屋已经修缮了一些,村民们搬了进去。
最后停在一处较大的宅子前,
“这个,就归你唐叔、董叔两家了。另外一个大宅子,就我们五个老家伙,和你们兄妹二人一起住。”
清如笑眯眯地点头,
“好呀。”
进了屋,清如与兄妹们,将带回的东西放在桌上,跟随过来的人,眼睛都放着光。
“五位爷爷、大哥,我们还带了些米粮回来,大嫂,还有七位婶娘、嫂子们,也得吃些好的吧?”
“你们呀,有心啦,是懂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