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冰冷而强大的窥探意念,如同幽灵般退去,却并未真正离开。
陆尘知道,那个隐藏在暗处的金丹修士,就像一条潜伏在深水中的毒蛇,正耐心地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
接下来的几天,西荒山的气氛变得异常诡异。
表面上看,一切如常。修士们依旧在感悟,三位金丹散修依旧在静坐,苏芷瑶依旧在镇守。
但陆尘那高度警惕的灵识,却能捕捉到空气中弥漫的、一丝不同寻常的紧绷感。
那个隐藏的金丹修士,开始了他的试探。
他的手段极其高明,不再是大范围的灵识扫描,而是如同最高明的刺客,进行着精准而隐蔽的点式探查。
有时,他会引动山谷外围的一缕微风,这风极其自然,却恰好拂过丹道裂缝的石壁,带起一丝微不可察的药香波动,似乎在测试其反应。
有时,他会让远处瀑布的水流量产生一丝极其细微的、不自然的增减,水流声的音律随之发生微妙变化,似乎在试探音律水洞的共鸣规律。
有时,他甚至会模拟出某种极其稀有的灵虫振翅的微弱频率,这频率恰好能穿透普通的灵力屏障,悄无声息地飘向剑洞方向。
这些试探,都巧妙地伪装成自然现象,几乎没有动用他自身的灵力波动,极难被察觉和追踪源头。其目的,似乎是在测试三处遗迹的“自主反应”机制,寻找可能存在的规律或破绽。
陆尘全程高度紧张,灵识运转到极致,死死监控着每一丝异常。
他不敢有丝毫大意,对方每一次试探,他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最“自然”的应对。
当微风拂过丹壁时,他立刻微调“药韵灵犀阵”,让那被引动的药香波动显得更加圆融自然,仿佛本就是遗迹道韵的一部分流转。
当水流声发生变化时,他立刻操控“潮声滤心阵”,让那微变的音律更和谐地融入整体的“碧落潮生”韵律中,不显突兀。
当那特殊频率靠近剑洞时,他则启动最外层的“心剑共鸣符”产生极其微弱的、被动的剑意涟漪,将其抵消或同化,仿佛触发了遗迹本能的防护。
每一次应对,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他必须做得天衣无缝,不能有丝毫人为操控的痕迹,更不能让防御反应过激,否则就会暴露阵法有人控制的事实。
这对他灵识的精细操控和阵法的理解,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有好几次,对方的试探险些触及到阵法的核心节点或能量流转路径,那是陆尘布置阵法时留下的、最难以完全掩饰的“人工痕迹”。
陆尘惊得冷汗直流,几乎是拼尽全力,才在最后关头,通过微调其他区域的阵法能量进行干扰或误导,险之又险地避开了对方的探查。
配合着他的暗中操作,苏芷瑶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敏锐。
她虽然无法像陆尘那样精准捕捉到每一次隐蔽的试探,但作为剑洞的镇守者,她对剑意波动异常敏感。
当那特殊频率或其他隐蔽手段试图靠近剑洞时,她总能恰到好处地散发出自身的冰璃剑意,与洞内“残留剑意”(陆尘阵法激发)产生共鸣,形成一股更强大的、看似自主激发的防御性剑压,将那些试探逼退或碾碎。
她的反应,完美地契合了“遗迹守护者”的身份,进一步增加了遗迹的真实性和威慑力。
两人一明一暗,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默契的配合。
苏芷瑶负责正面威慑和强效防御,陆尘则负责幕后微操和细节修补,共同应对着那隐藏在暗处的、无处不在的试探。
这场无声的较量,持续了数日。
那个隐藏的金丹修士极其有耐心,试探的频率、方式和角度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
陆尘精神高度紧绷,几乎没合过眼,全靠丹药支撑,感觉比打了一场硬仗还累。
但他也从中获益良多。在这种极限压力下,他对灵识的运用、对阵法的微操、对局势的判断,都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提升着。
“妈的…这老阴比…太难缠了…”他一边骂,一边飞快地处理掉一次针对地脉节点的能量波动探测,感觉头皮发麻。
对方显然对阵法也有不浅的造诣,试探越来越指向关键部位。
陆尘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被动防御,迟早会被对方找到破绽。
必须想办法反击,或者至少…转移他的注意力!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在他脑中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