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ten联盟的赛程跟车轮战似的,一场接一场,对手们的研究也越发刁钻。印第安纳山地人队连胜势头不错,贾里德·杰弗里斯在内线越来越像个巨无霸,自然就成了各队防守策略的活靶子。
这次客场打明尼苏达大学金地鼠队,对方主帅显然做足了功课。防守策略简单粗暴:龟缩内线,重兵堆在禁区,只要杰弗里斯拿球就上包夹,同时果断放空印第安纳外线那些“无关紧要”的投篮点——特别是场均得分不高、主要靠防守和偶尔传球的李特。
比赛开打后,这招起初还真有点效果。杰弗里斯每次接球都像掉进了绞肉机。外线的科弗和霍恩确实能捞着点机会,但手感这玩意儿不是说来就来的。进攻一度打得磕磕绊绊。
李特很快咂摸出味儿来了。当他蹲在侧翼或底角时,防他那哥们儿明显会朝他挪一步,然后立马缩回去,眼珠子死死盯着禁区协防和截断传球路线,那架势活像在说:“您请便,投吧您呐。”
他脸上没啥表情,照样闷声跑位,但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噌地冒起来了。整个夏天泡在训练馆里,成千上万次重复接球投篮,老爹还用摄像机对着他拍,分析出手角度和稳定性……折腾那么多,不就是为了应付这种场面吗?
第一节打到中段,一次进攻时间眼看要耗光了。球在外线倒来倒去,愣是找不到缝。杰弗里斯被缠成粽子,科弗的突破路线也被堵死。眼看进攻时间快到了,球被迫甩给了站在左翼三分线外、被彻底放空的李特。
防他那哥们儿连扑都懒得扑,象征性伸了伸手,重心还朝着内线呢。
没犹豫,没迟疑。
李特接球的瞬间,屈膝、起跳、出手。动作跟训练时重复了无数遍那样流畅、稳定、干脆。篮球划着平直轨迹,像装了导航,直扑篮筐。
“唰!”
清脆的刷网声!空心入网!进攻时间到的嗡鸣声几乎同时响起。
进球有效!
这记三分,跟支冷箭似的,精准扎穿了金地鼠队的防守算盘。
“投得漂亮,李!”杰弗里斯在内线吼了一嗓子,这球可算让他喘了口气。
李特闷头快速回防,脸上还是那副淡定样,只是右手悄悄攥了下拳头。
下一个回合,当李特再次在同样位置接球时,之前放空他的那防守球员明显犹豫了,最后还是选择扑上来,可惜晚了半拍,李特的球已经传给出现空当的队友了。
威胁,就这么立起来了。
从这一刻起,明尼苏达的防守不敢再那么肆无忌惮地收缩了。李特这个点,从可以被无视的“透明人”,升级成了需要被尊重的“潜在威胁”。虽然他还是没多少出手权,但只要他往三分线外一站,就能给杰弗里斯的低位单打和科弗的突破扯出宝贵的空间。
整个上半场,李特又捞到两次类似空位,他冷静地再进一记三分。
中场休息,更衣室的白板上,助理教练正掰扯数据。
“李,”戴维斯教练点名了,语气带着赞许,“干得漂亮。他们放你,你就往死里揍!就这么打!保持这股狠劲!”
李特点头。用不着教练多唠叨,篮球场的规矩本来就这么简单直接。
下半场,明尼苏达调整了防守,不敢完全放空李特了,但也不敢过度协防,这让印第安纳的整体进攻重新顺溜起来。李特大部分时间还是干着他那些老本行——防守、掩护、传导球,但他投进的那两记三分,像两颗石子扔进水里,涟漪持续搅动着对方的防守布局。
最终,山地人队有惊无险地拿下比赛。
赛后技术统计表上,李特的数据看着还是不起眼:上场28分钟,拿8分,2篮板,3助攻,1抢断。
但投篮那一栏,写得明明白白:出手3次命中2球,全是三分线外干的,罚球2罚全中。在球队赛季技术统计里,李特的三分命中率悄咪咪爬到了全队最高。
更衣室里,队友们纷纷过来击掌。
“投得真准,李!以后看谁还敢放你!”霍恩乐呵呵地说。
李特接过技术统计表瞥了一眼,目光在三分命中率上停了半秒,随手放下。对他而言,这不过是个开头,证明了夏天流的汗没白费,给球队赢球多了件家伙什。武器库里,又多了样能让对手掂量掂量的宝贝。以后哪个队再琢磨防守策略,可得好好想想三分线外那个沉默等待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