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车间开工那天,锣鼓喧天。
姑娘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坐在崭新的衣车前,手里的布料在“哒哒”声中渐渐变成漂亮的衣袖、挺括的裤腰。
刘光鸿站在台上,手里举着本时尚杂志,声音洪亮:“姐妹们,今天起,咱不光要织布做衣,还要做自己的主!
以前在家缝缝补补没工钱,现在在这儿,多劳多得,挣的钱能自己花,能给娃买糖,能给爹妈买肉!
这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经济独立,腰杆才硬!”
台下掌声雷动,有几个农村嫁到城里的姑娘激动得抹眼泪。以前她们在家靠男人养活,买根针都得看他们的脸色,现在能自己挣钱,腰杆确实挺得笔直。
何雨水也来帮忙,因为临时请不到专业的财务,便让她在厂里负责兼职记账,每天看着姑娘们领工资时笑逐颜开的样子,心里比自己挣钱还高兴。
“光鸿哥,你这主意真妙,我同事的媳妇以前总被婆婆骂‘吃闲饭’,现在拿工资,婆婆啥话都不敢说,怕儿媳妇改嫁,拿着工资跑。”
刘光鸿翻着新设计的连衣裙图纸,“雨水,等咱的衣服卖到国外,让她们穿自己做的衣裳去天安门广场,那才叫风光,差点忘记,你爹和你哥问我,你什么回家吃顿饭。”
“哼,他们就想骗我相亲,介绍什么人都有,追我的人一大把,他们介绍不是老男人,就是一些普通工人,压根没考虑我的感受,我想要8块腹肌的转业兵帅气小哥!”何雨水嫌弃道。
刘光鸿摸摸她的额头:“也没发烧,想啥白日梦呢,能在和平时期转业,至少营长。
而且大部分上年纪,人家早就结婚,你不知道优秀资源早就被内部消化,我喊你嫂子从他们大院找,要是找到符合条件,你可不能放别人鸽子。”
何雨水被说的小脸通红,点头答应。
刘光鸿现在把这些姑娘和知识分子聚在一起,慢慢就形成一个特殊的“庇护圈”。
谁家里有困难,大家凑钱帮衬;谁被人欺负,车间出面撑腰。时间一长,连街道的王主任都不敢轻易来找茬,毕竟,这车间里的人可是刘光鸿罩着。
纺织车间的红火,衬得些不愿干活的富家太太格外扎眼。
有位张太太,丈夫是以前的资本家,家里有点积蓄,整天在家打麻将,说啥也不肯出来工作,还嘲笑去车间的千金小姐妹“掉价”,将她们开除朋友圈。
“哼,抛头露面挣那几块钱,还不够我买块香皂,一群骚货。”她在牌桌上撇嘴。
接着她还公开大放厥词:“我家男人说,就算他家都不去工作,都养得起我大手大脚。”
这话传到街道耳里,正赶上上面要求“人人劳动”,王主任找到张太太,劝她去纺织车间干临时工的活,好歹参与国家建设。
张太太把脸一扬:“我才不去呢!那些粗活哪是我干的,我可是有钱人家的太太?”
没过几天,下放通知就贴到张家门口,理由是“不参加劳动,思想落后,需下乡改造”。
张太太哭天抢地,说家里有老人要照顾,于是革委的人直接将他们全家打包一起下放,刚好腾出不少位置,让他们的人顶上。
张太太一家去火车站那天,纺织车间的姑娘们正好下班路过。看着她哭哭啼啼的样子,被家人埋怨,有人小声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刘光鸿站在车间门口,看着火车远去,没说话。他不是不同情,只是觉得,时代在往前走,总有人想停在原地,可停久了,难免会被淘汰。
第一批成衣出来时,正值国庆节。刘光鸿挑件最亮眼连衣裙,领口绣着细巧的花边,裙摆上印着小小的树叶图案,既有国外杂志上的时尚感,又不失东方韵味。
他让何雨水穿上试试。何雨水平时总穿灰扑扑的干部服,换上连衣裙,整个人都变漂亮,站在车间门口,引得路过的男同志都回头看。
“真好看,雨水!”姑娘们围过来看,眼睛里全是羡慕,“光鸿哥,这衣裳能卖多少钱?”
毕竟这个可是设计部连夜赶制,刘光鸿说卖得好,给他们发奖金。
“还不确定,因为先要展览。”刘光鸿笑着说。
“我跟涉外部说,国庆期间在展览馆搞个小型时装秀,让外国人看看就咱们做的衣裳,到时候根据对方认同度定价。”
时装展览那天,展览馆里挤满人。
当穿着各式连衣裙、小西装的纺织厂模特走出来时,外国观众们发出阵阵惊叹。王部长拉着娄晓宇的手说:“你看你看,这比高卢鸡杂志上的还好看!”
娄晓宇叼着烟,看着台上那件枫叶连衣裙,难得变得正经,不过他一直盯着何雨水她们说话,漫不经心地说:“刘光鸿这小子,还真有点本事,娄家看来必须出一波血。”
有不少外商当场就下订单,说要把这些衣裳运回欧洲卖。
刘光齐高兴坏,拿着订单,心里乐开花,他在无人角落里面跳起不知名舞蹈。
毕竟他现在离妻子他爹职位一步之遥,到时候就不会被对方亲戚说小白脸,生不出儿子,想要吃妻子家的绝户。
纺织车间的灯亮到很晚,纺织厂女工还在赶订单,缝纫机的“哒哒”声让人烦躁,但没有人说累说麻烦。
因为刘光鸿建议刘光齐的多劳多得的模式,只要达到相应目标就可以晋升职位,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奖金。
刘光鸿回到办公室,看着桌子上的设计图,有中式的盘扣,有西式的剪裁,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混合样式,越看越有信心,衣食住行,衣服排第一位果然没错。
何大清提着大食盒进来,里面是刚做好的肉包子,让刘光鸿先挑。
“张副局长让我给大伙加加餐,看你们累的。”他凑到刘光鸿身边,看着图纸直咂嘴。
“这衣裳真能卖到国外去,老外们能喜欢?”
刘光鸿拿起个包子,“好看的东西不分国界。再说,有些手工衣裳是咱自己做的,一针一线都带着劲,比那些国外机器批量产的有温度,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