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秘密实验室的发现,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探照灯,将侦查范围急剧缩小。
技术队的同事们在实验室里进行了细致的勘查和证据固定,而陈默则带着初步的发现,第一时间返回了临时指挥部。
“陆队,实验室里提取到大量指纹。”
技术队的负责人将一份初步报告递给陆珩,
“经过与海洋馆提供的员工指纹库进行交叉比对,大部分清晰指纹都与一个人匹配——赵福全,男,55岁,海洋馆保洁部员工,负责包括‘深海奇观’主馆在内的多个区域的夜间保洁工作。”
“赵福全……”
陆珩重复着这个名字,目光锐利。
他立刻调出之前陈默汇总的员工背景初步筛查名单,在“需重点关注”一栏里,赫然有这个名字,旁边标注着:性格孤僻,少与人交流,负责区域广泛,夜班。
“采购记录也查到了!”
老王那边也有了突破,他指着电脑屏幕,
“通过比对近半年的化工品和特殊工具采购记录,有几个收货地址为海洋馆附近快递柜的订单,虽然使用了化名,但支付账户和预留的手机号码经过溯源,都指向了赵福全。购买物品包括特定浓度的甲醛溶液、高级标本制作工具、以及……那种高强度透明鱼线和定制的人工夜光珍珠。”
物证链开始清晰地指向这个沉默的清洁工。
实验室是他的巢穴,他利用职务之便,悄无声息地构建了这个满足他扭曲欲望的“工作室”。
陆珩立刻下令,对赵福全进行全方位的背景调查。
信息很快汇总上来,勾勒出一条令人侧目的人生轨迹。
赵福全,年轻时曾是天之骄子。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内一所顶尖大学的生物系,尤其在海洋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发表的论文曾引起过学界关注。
他的导师曾评价他“拥有非凡的动手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但有时想法过于……跳脱”。
然而,在他大三那年,一场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被发现在校内的秘密活动室里,用流浪猫狗进行极其超前的“生物组织永久性防腐及形态重塑”实验,试图制作他所谓的“永生标本”。
现场景象骇人,引起了极大争议。
尽管他坚持声称这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为了“探索生命形态永恒的另一种可能”,但学校最终以“违反科研伦理、行为失当”为由,将其劝退。
从此,赵福全的人生急转直下。
他无法在正规学术机构容身,性格也变得更加孤僻。
他辗转于各种与生物、水产相关的工作,但都做不长久。
最终,五年前,他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进入了海都市海洋馆,成为一名普通的保洁员。
“馆里的同事对他印象不深,”
陈默汇报着走访情况,
“都说他像个影子,很少说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惹事。但有几个老员工提到,偶尔在清理水族箱外围或者碰到海洋生物相关的问题时,他会在旁边插一两句,说的都非常专业,眼神会变得……不一样,有点吓人的专注和狂热。”
“还有人反映,他经常在下班后,以检查卫生或者收拾工具为名,独自在馆内徘徊很久,尤其喜欢在‘深海奇观’那个大水族箱前发呆。”
一个拥有顶尖生物学知识的天才,沦落为一名沉默的清洁工,长期压抑的才华和扭曲的理念,在海洋馆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似乎找到了一个病态的宣泄口。
白小芸,那位美丽的人鱼表演者,很可能就成了他眼中最完美的“实验材料”或者说是“艺术载体”。
光有动机和背景还不够,需要将他与案件直接关联的行动证据。
老王带领的技术组,在庞大的监控录像资料库中,进行了艰苦的筛查。
“陆队,有发现了!”老王的声音带着兴奋,“我们修复并重点排查了案发前后几天的监控,尤其是夜间和非主要通道的摄像头。”
屏幕上播放着一段段经过处理的监控片段:
· 片段一:凌晨一点,地下通道入口,赵福全推着保洁车,熟练地打开那扇挂着“废弃”牌子的绿铁门,进入后又迅速关上。
· 片段二:几天后的深夜,他再次出现,这次手里提着一个沉重的、看起来像是装工具箱的袋子,同样进入了地下室。
· 片段三:(白小芸失踪当晚,也就是“请假”当天晚上)晚上十点多,表演早已结束,游客和大部分员工已离场。
赵福全推着一个大型的、带盖的保洁专用垃圾桶,在通往“深海奇观”展区的走廊里出现。
他在那个区域停留了远超正常保洁所需的时间,期间有大约半小时完全消失在监控盲区。
而那个时间点,与推测的白小芸被控制、转移的时间高度吻合!
· 片段四:案发前一天夜里,他再次推着那个大垃圾桶进入地下室,一段时间后才空手出来。
这些监控片段,如同无声的铁证,将赵福全与实验室、与白小芸的失踪、以及与整个案件的布置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那个长期隐藏在阴影里,用沉默和普通伪装自己的清洁工,此刻在警方眼中,已然褪去了所有伪装,显露出其作为冷酷、聪明且极具耐心的凶手的真面目。
“立即制定抓捕方案,”陆珩的声音冰冷如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目标,赵福全,务必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