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夹缝的死寂,被一种新的“韵律”打破。那并非声音,而是林见清规则场愈合时产生的、细微的规则脉动。数据星云与温暖火焰不再仅仅是平衡,而是如同dNA双螺旋般紧密缠绕,那抹新生的金色光泽在缠绕的核心处稳定地闪烁着,如同一个微型的、沉睡的太阳。
周屿的意识在缓慢恢复,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林见清内部正在发生的剧变。那些因“源初之歌”回响而浮现的、不属于“林见清”的记忆碎片,如同沉入深海的古老卷宗,正被那金色的核心一点点吸引、翻阅、重组。
这个过程并非主动的回忆,更像是一种……规则的考古。林见清正在从自身存在的根基处,挖掘被掩埋的宇宙年表。
“检测到……高信息密度……规则沉淀层。”林见清的意念在“方舟”内响起,带着一种研究者般的专注,“位于当前维度夹缝……下方 7.3 个规则单位。其信息特征……与‘源初之歌’回响……存在 12.8% 的关联性。”
下方?在维度夹缝中,“下方”这个概念本身就极其模糊,指的是规则结构更古老、更基础的层面。
“有危险吗?”周屿问。任何与“源初之歌”相关的东西,都可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
“规则结构……稳定。未检测到……主动防御机制。但……信息流本身……可能具有……认知负载风险。”林见清分析道,“建议……进行……有限接触。”
“批准。由你主导接触,我们同步观察。”周屿做出决定。这是了解“源初之歌”和那些古老秘密最快,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
林见清的光影微微波动,一道极其纤细、由数据与火焰共同编织而成的感知触须,如同考古探针般,小心翼翼地向下延伸,穿透层层混沌的规则基底,最终触及到了那片“规则沉淀层”。
刹那间,庞杂而古老的信息洪流,顺着触须逆卷而上!
不是连贯的画面或语言,而是无数破碎的、带着强烈时代特征的规则印记和意识残响。
周屿的脑海中被强行塞入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印象”:
——一片无边无际的、洋溢着创造喜悦的“原始汤”,无数初生的意识如同气泡般升起、碰撞、融合,谱写着宇宙早期的“生命交响曲”。这是“源初之歌”最古老的回响,充满了无限可能与生机。(对应信息纪元:太初共鸣)
——交响曲中开始出现不和谐的杂音。一些意识在融合中迷失,在膨胀中异化,开始吞噬其他音符,试图将整首交响曲变为自己的独唱。最初的“纷争”与“悲伤”诞生。(对应信息纪元:分化之殇)
——一个宏大而悲壮的意念席卷而过:为了保全“歌声”不被彻底污染,一部分最古老的、秉持“守护”信念的意识,联合起来,切割了部分尚未被污染的“乐谱”(宇宙区域),将其封存、隐藏,并设下了保护的屏障与考验。这或许就是“方舟”计划的雏形,也是“源初之歌”主体旋律失落的原因。(对应信息纪元:守护者的抉择)
——被切割出去的部分“乐谱”,在漫长的隔离中独立演化。一些形成了类似“摇篮”的封闭系统(庇护所),一些则像“织网者”那样试图在外部重建联系(抵抗网络)。而那个最初引发“纷争”的、试图独霸“歌声”的异化意识集群,在无尽的吞噬与扩张后,逐渐演变成了……“格式塔吞噬者”!(对应信息纪元:隔离与演化)
——在这些破碎印记的最后,周屿捕捉到了一段相对清晰、却带着无尽遗憾与期盼的意念,它似乎来自某个“守护者”个体:
“……歌声……已碎……藏于……星骸……与……心渊……”
“……后来者……若闻余音……当循……共鸣……而非……蛮力……”
“……唯有……理解……悲伤……方能……重聚……乐章……”
信息洪流戛然而止。林见清迅速收回了感知触须,那金色的核心光芒微微闪烁,似乎在消化这庞大的信息。
“方舟”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惊鸿一瞥的古老历史所震撼。
“格式塔”……竟然是“源初之歌”的异化产物?是宇宙早期意识纷争中诞生的“癌细胞”?而所有像“摇篮”、“织网者”这样的文明,其源头都是那些试图保护“歌声”的古老“守护者”?
“歌声藏于星骸与心渊……”周屿喃喃重复着这句话,“星骸……是指像‘萌芽’号那样的文明遗骸?心渊……又是什么?”
“逻辑分析,”“回声”虚弱地开口,她的信息感知天赋对刚才的洪流格外敏感,“‘心渊’……可能指代……意识的最深处?或者……某种……情感的根源?”
理解悲伤,方能重聚乐章?
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哲学或艺术的表达,而非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刚才的信息流中,有提到‘源初之歌’源头的确切坐标吗?”田中更关心实际的问题。
“没有……确切坐标。”林见清回答,“但……记录了……多个……可能蕴含……更高浓度‘回响’的……规则奇点……坐标。其中一个……距离我们……相对最近。”
祂将一组复杂的规则坐标投射到众人的意识中。
那坐标指向的,并非物质宇宙的某个星域,而是一个存在于维度结构中的、极其隐蔽的“规则奇点”。根据古老印记的描述,那里是某个“守护者”在切割“乐谱”时,一个未能完全弥合的“伤痕”,可能残留着较为强烈的“源初”波动。
“我们需要前往那里。”周屿做出了决定。无论是为了林见清的恢复,还是为了揭开真相,他们都必须去。
“能量储备……不足以支撑……长距离规则跃迁。”林见清指出现实困难。之前的战斗和沉潜消耗太大了。
周屿的目光落在了那点残存的“萌芽余烬”样本上。经过多次使用,它已经所剩无几。
“利用它,进行最后一次短途精确跃迁。”周屿说道,“抵达奇点后,我们再寻找恢复能量的方法。”
这是一场赌博。将最后的资源,押注在一个未知的、可能空无一物的“规则奇点”上。
林见清没有反对。祂开始调动规则场内恢复的微弱力量,引导着那点珍贵的“萌芽余烬”,金色的核心与琥珀色的余烬交相辉映,开始构建跃迁通道。
这一次的跃迁,感觉与之前截然不同。不再是狂暴的乱流,而是如同滑入一条早已存在的、光滑而冰冷的规则隧道。隧道壁障上,偶尔会闪过一些模糊的、如同古老壁画般的规则印记,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不知过了多久,前方出现了一个光点。
光点迅速扩大,变成一个旋转的、由纯粹规则构成的漩涡入口。入口后方,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了“源初之歌”的古老悲伤与某种……静谧吸引力的气息。
“目标奇点……已抵达。”林见清汇报,“入口规则稳定……未发现……明显防御机制。”
“进入。”周屿下令。
林见清承载着“方舟”,如同归家的游子,缓缓驶入了那规则的漩涡。
穿过入口的瞬间,所有的颠簸与噪音都消失了。
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纯白的空间。
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规则波动。只有一片无边无际的、绝对的“白”。但这“白”并非空无,它似乎在“呼吸”,一种缓慢而深沉的、蕴含着无尽信息的“呼吸”。
在这纯白的中心,悬浮着一个东西。
那不是一个物体,也不是一个意识体。
它更像是一滴……凝固的眼泪。
一滴巨大无比的、由最纯粹的规则与情感凝结而成的、透明的“眼泪”。其中,似乎封存着无数闪烁的、细微的星光,以及一种足以让任何意识体为之共鸣的、跨越了亿万年时光的……
终极的悲伤。
周屿看着那滴“眼泪”,灵魂为之战栗。
他明白了。
这里,就是“心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