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意没有联系苏晴,这一年多的高墙生活让他想通了很多事。
他和苏晴,一个是曾有污点的社会青年,一个是清白的人民教师,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不能再耽误她,也不该再闯入她的生活。
教务处的老师听完他的来意,推了推眼镜,面无表情地在电脑上查询了一下,然后冷冰冰地说:“赵志远同学,你的学籍早在一年半前就因为那次事件被开除了,按规定不能再颁发毕业证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这个结果,志远的心还是沉了下去。
他没有争辩,只是对着那位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老师,我知道自己犯了错,也给学校抹了黑。但我真的想重新开始,需要这毕业证书找工作,您能不能想想办法,给我一个机会?”
老师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波动,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规定就是规定,我没办法。你走吧。”
志远不再多说,道了声谢,默默地退出了办公室。他低着头,心情灰暗地走在教学楼走廊上,差点撞上一个人。
“对不起...”他下意识地道歉,抬头却愣住了。
站在他面前的,正是抱着一摞课本的苏晴。她显然也完全没料到会在这里遇见志远,惊愕之下,手里的课本“啪”地一声散落一地。
两人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固了。苏晴的眼圈瞬间就红了,嘴唇微微颤抖着:“志远?你...你出来了?”
“苏老师,你的书掉了。”志远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刻意保持着平静和距离。他弯下腰,一本一本地将散落的课本捡起来,整理好,递还给苏晴。
苏晴接过书,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他的脸,似乎有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
志远没有给她开口的机会,递过书后,只是对她微微点了点头,便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留下苏晴一个人怔怔地站在原地,望着他决绝的背影。
刚走出校门没多久,口袋里的手机就震动了一下。
志远掏出来一看,是苏晴发来的短信:「为什么不告诉我你出来了?来学校为什么不找我?」
志远盯着屏幕看了许久,指尖在回复框上方悬停,最终还是狠下心来,没有回复,将手机塞回了口袋。
另一边,苏晴看着毫无回应的手机,心里一阵失落。
她很快从教务处相熟的老师那里打听出了志远来的目的以及碰壁的经过。她想都没想,就直接找到了校领导的办公室。
她详细地向校领导说明了志远之前在校的表现,提到他成绩曾经优异,特别是创办“青少年帮扶社”为学校做出的正面贡献。
也客观地解释了当初他冲动伤人是事出有因,是为了保护家人免遭暴力侵害后才采取的过激行为,并强调他如今真心悔过、渴望重回正轨的强烈意愿。
校领导听完苏晴情真意切的陈述,也觉得有理。经过一番简短的讨论研究,最终松口:“好吧,苏老师,你说服了我们。按规定这毕业证确实不能发了,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我们同意破例一次。毕业证给你,你转交给他吧。”
苏晴拿着那份沉甸甸的毕业证,立刻给志远打电话,但一连几个,都被挂断了。她只好又发去短信:「志远,毕业证我帮你拿到了。你来拿一下,或者告诉我地址,我给你送过去。」
很快,志远回复了,内容却让她的心凉了半截:「谢谢苏老师。不用麻烦了,我现在人不在本地,在外地。您把毕业证放在学校门卫传达室吧,我让我家人有空去取。」
苏晴看着这条明显是借口和推脱的短信,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她带着失落的心情,将那个装着毕业信的信封交给了传达室的保安,并仔细嘱咐了一番。
第二天下午放学时分,趁着校门口人流嘈杂,志远戴着帽子,低调地出现在传达室,简单说明后,从保安那里默默取走了那个决定他未来第一步的信封。
他没有多做一刻停留,迅速消失在了人流之中。
那段时间,志远白天打工,晚上复习,常常学习到深夜。秀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变着法子给他做好吃的。
一个月后,志远顺利通过了考试,拿到了数控操作的中级证书。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却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找工作依然困难。几乎所有工厂一听说他有前科,就直接拒绝了。
就在志远几乎绝望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钢蛋。
他开着一辆崭新的SUV来到志远家,一进门就大声嚷嚷:“远子!听说你出来了?怎么不告诉哥!”
志远有些尴尬:“蛋哥,我...”
“别说了,哥都懂。”钢蛋拍拍他的肩膀,“走,跟我干!我修车厂正好缺个帮手。”
志远犹豫了一下,摇摇头:“蛋哥,谢谢你的好意。但我想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钢蛋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行啊,远子!有骨气!哥就欣赏你这样的!”
他留下一个厚厚的信封:“这钱你先拿着用,不算借,算哥投资你的未来!”
志远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这笔钱成了他创业的启动资金。
那一年,小城的天空下,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最明显的,就是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人,手里攥着一个能随时随地通话的小方块:手机。
志远来到“宏图电脑城”的大门口,仰头望着那块闪着光的巨大招牌,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
他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一楼大厅灯火通明,比外面的世界亮了不止一个度。霓虹灯管在各个柜台后闪烁,映照着墙上挂满的各种品牌标志。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崭新电子产品特有的塑料和金属混合的味道。
一节节柜台紧密相连,像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手机铃声此起彼伏。
“电池!耳机!万能充!”
“贴膜吗?高清防刮!”
“办卡办卡!充一百送五十!”
志远看得眼花缭乱。他挨家挨户地逛,从大的批发商到零售的柜台,他装作随意地问价,心里却在飞快地盘算。
一台新款翻盖手机,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有着足以让他心动的差价。更让他惊喜的是,他了解到,这里大部分柜台的货,都来自门口那几家规模较大的通讯商。
“白天给你铺货,晚上卖了就结账,卖不掉的还回去。”一个老板漫不经心地告诉他,“你只要租个柜台,交点押金,货源不用愁。整个商场基本上都是在帮我们这几家卖货。”
这句话像一颗钉子,牢牢钉进了志远的心里。相当于空手套白狼,他觉得,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机会。
他开始在诺大的商场里寻找空柜台。彼时的手机生意正如火如荼,空柜台比金子还稀罕。
他从东头找到西头,又从南头找到北头,腿都快走断了,才在靠近最里面拐角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孤零零的空位。
位置确实不好,离主通道远,光线也稍暗,但志远已经顾不上挑三拣四了。他立刻找到了商场老板,签下了合同。
“三百一个月,押一付三。”老板把合同推到他面前。
志远的心狠狠抽搐了一下。这可是一千二百块钱,但他没有犹豫,从怀里掏出一个旧信封,掏出钱一张张抚平,数给了老板。
拿到柜台钥匙的那一刻,他的手有些颤抖。这不仅仅是一把柜台钥匙,更像是开启他新生活的钥匙。